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沈蕾 《海南金融》2012,(8):80-84
从2006年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以来,浙江农业抗风险能力得到明显增强,但目前的农业巨灾损失补偿机制尚不能保障农业保险制度的持续发展。本文从巨灾农业保险市场机制的视角出发,分析浙江省农业巨灾风险损失补偿现状,并提出应从建立农业灾害数据库、充分利用再保险分散风险的功能、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基金等方面入手完善浙江省农业巨灾损失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业巨灾风险损失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频发与日益加剧的农业巨灾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的基础,农业巨灾风险损失通过农业的基础地位乘数性地放大这种影响,进而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产生极大的冲击。本文从优化与完善我国农业巨灾损失补偿机制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农业巨灾风险属性的刻画与界定以及我国现行农业巨灾损失补偿方式的理论研究与现实考察,提出构建多层次、多主体、多元化的整体性巨灾损失补偿机制是应对我国农业巨灾风险的最优路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3.
我国面临严重的环境巨灾风险损失,现行环境巨灾风险损失补偿体系存在一定的局限,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环境巨灾风险损失补偿机制.建立我国环境巨灾风险损失补偿机制的路径:建立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建立多层次环境巨灾风险应对机制;建立环境巨灾风险再保险机制;建立环境巨灾风险基金;建立环境巨灾风险证券化机制.  相似文献   

4.
农业巨灾风险是"准公共风险"。单由农户进行农业巨灾风险管理,容易出现正外部性和管理不足;仅由保险公司分散风险容易出现市场失灵;仅由政府承担风险则成本高昂,效率低下。因此,农业巨灾风险管理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作用,明确界定政府的有限责任,以市场机制为主构建多元化农业巨灾风险承担体系和多层次损失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5.
三、设立巨灾风险基金,增强农险公司抵御巨灾风险的能力由于农业风险具有高度关联性,致使农业风险在时间和空间上不易分散,很容易形成农业巨灾损失,吞噬农业保险公司的所有准备金和资本金,严重地冲击农业保险公司的财务稳定,制约其可持续发展。但化解农业巨灾风险,不是农业保险公司自身能够解决的,需要建立政府主导下的中央级农业巨灾风险基金,由中央、地方提供财政支持,积累巨灾风险金,对遭遇巨灾损失的农业保险公司提供一定程度的补偿,增强抵抗巨灾风险的能力。巨灾风险基金的筹集应以国家为主,地方为辅。筹集渠道应主要包括:国家财政拨款…  相似文献   

6.
2008年汶川地震,损失巨大,而我国的保险行业并未承担起足够的帮助国家和人民分先灾害损失的责任,这主要是由我国巨灾风险损失的保险补偿机制还不完善,因此建立我国的巨灾保险机制已经刻不容缓。首先介绍巨灾损失的多维补偿机制,然后归纳总结发达国家巨灾风险损失的保险补偿机制,最后构建我国巨灾风险损失的保险补偿机制,完善我国保险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7.
首先介绍巨灾风险损失补偿的市场化补偿机制和政府财政补偿机制,从巨灾风险的属性、金融功能观、市场失灵三个方面阐述政府和市场双方结合对风险进行补偿的必要性,然后从效率角度比较了两种补偿方式各自具有的特点,同时指出任何一种机制都不能单独承担巨灾损失的补偿责任。最后讨论政府参与巨灾风险损失补偿的责任边界,并提出了基于市场配置和政府干预的整合性巨灾风险损失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8.
农业巨灾保险发展滞后和长期以来形成的政府财政救济和灾民损失自担的风险自留管理策略,使我国农业巨灾风险无法有效分散,巨灾损失不能及时补偿,农业巨灾已经严重威胁着我国农业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通过对美、日、法三国农业巨灾风险管理策略的分析,基于中国农业发展的实际,以发展我国农业巨灾保险为实施农业巨灾风险管理的基础平台,构建以风险转嫁为主、风险控制为辅的综合农业巨灾风险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9.
郑波 《时代金融》2013,(18):146+150
我国遭受自然灾害频繁且严重,每年造成的损失给我国的财政和保险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如何更好地选择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制度并发挥补偿机制的作用是我国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比较了几种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制度,并从政府和农业保险经营者的角度探讨了风险分散制度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农业遭受的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灾害种类多样,受灾范围广泛,其中带来的损失十分严重的灾害主要是地震、洪水、台风这三类巨灾.但是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农业巨灾损失补偿机制,通过建立农业巨灾保险体系箭在弦上.农业巨灾保险对保护广大农民的利益,维持国家经济稳定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我国农业巨灾保险还存在着有效需求不足,立法不完善,政府财政补贴不足,保险市场与再保险市场不完善等问题.本文认为我国可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中国农业巨灾保险模式,同时可以加强立法,增加政府财政支持,建立农业巨灾保险基金,研究农业巨灾保险资本产品,促使农业巨灾再保险市场的大力发展,这样可以促进农业巨灾保险在我国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化国家,农村发展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生态农村、提升农民生活水平,这是我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实现我国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农村金融服务对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变革、农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发展现代农业都需要农村金融服务为其提供支持和保障。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将是我国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12.
对创建我国农业保险外部发展环境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以来,我国农业保险业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而良好的外部环境是农业保险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本文从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监管制度、宣传教育四个方面入手,努力从宏观上创建有利于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有力支持,农业保险作为金融支农重要工具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四川省农业保险发展为研究案例,结合全国农业保险发展概况,点面结合深入分析了农业保险服务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现状与问题,从乡村振兴依靠主体--老人农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风险的异质性需求角度出发,论述了农险服务乡村振兴的主要任务。本文认为,现阶段农业保险服务乡村振兴还存在顶层设计不合理、供需错配、目标定位不清导致中长期规划滞后、创新激励不足等结构性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从中央、省级政府以及保险公司三方出发,采取农险供给侧改革、优化顶层设计、加强农险宣传,提升农户保险意识、探索互助农险合作模式、充分运用互联网高新技术提高风险管控能力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保险的购买偏好与传统小农户存在明显的区别.运用二分类Logit回归模型,以对8个省份的问卷调查为基础,实证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保险的购买偏好特征.结果表明:对市场价格反映较为敏感;更愿意提高保额的同时提高保费,对保费支出意愿较强;更迫切需要高保障型产品,提高损失补偿度;对政府提高保费补贴意愿强;对收入保险需求更迫切;补偿或救助发挥着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5.
建立融合自然灾害、农业保险以及道德风险的动态模型.模型显示:自然灾害会降低农业产出,而农业保险可以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但前提是道德风险的影响较小.实证表明,每增加1元农业保险保费对应的保障水平,可以降低由自然灾害导致的第一产业产出约8.19元的损失.同时,未发现农业保险市场在省级加总层面存在显著的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1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也是带有风险性的弱质产业,它发展的优劣直接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是农业灾害发生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而农业保险是农业风险重要的控制方式,农业保险作为一项风险转嫁、损失分摊的经济补偿制度,己成为国际上主要的非价格农业保护工具之一,对保证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面对国内外农业保险发展的新形势,如何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建立一套具有较高保障能力和运转效率的农业保险支持体系,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就物质生产领域而言,现代意义上的工业化,包括工业的工业化和农业的工业化,实现工业化意味着包括工业和农业在内的整个国民经济的工业化。那么,在我国这样一个总人口中近70%为农业人口的农业大国要实现农业工业化,任务显然是十分艰巨的。这不但要求我们全党和全国上下认清实现农业工业化的紧迫性、农业工业化的内涵及特征,而且要求我们必须根据我国的现实国情制定出可行性措施,以确保农业工业化在现有的基础上积极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新兴市场典型的市场化国家,印度高度重视农业保险发展,而农业再保险在印度农业保险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印度农业再保险是典型的政府支持型模式,通过法律法规、政策手段以及市场机制建立了以国家再保险公司为基础的再保险体系,实现农业保险大灾风险的逐级分层分散。借鉴印度经验对完善我国农业再保险体系和建立财政支持下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左斐 《保险研究》2011,(9):19-25
相比直接的灾后财政救济,利用政策性农业保险机制能实现对财政投入效果的放大。本文在对中国和其他实施农业保险国家的对比中总结出对农业保险财政投入的范围、形式,重点剖析了利用农业保险实现财政投入放大效应的作用机制,提出了衡量这一效应的方法和指标,并据此对我国主要农险经营模式的实际放大效果及其原因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本文针对...  相似文献   

20.
基于动态性视角,运用系统性广义矩估计方法,构建经济增长与财政支出规模理论模型,依据2000-2013 年中国农业基础设施的省级面板数据,考量中国农业基础设施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规模效应.结果显示:中国农业基础设施存在规模效应,北方地区规模效应明显强于南方地区,南方地区农业基础设施正由规模经济向规模不经济转变.鉴此,应转变农业基础设施重点区域投向与农业基础设施的项目投向,促进农业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