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要闻     
正IEA:2050年全球实现净零排放目标难度大日前,国际能源署(IEA)发布《2050年净零排放:全球能源部门路线图》指出,按照目前的减排速度,到2050年,全球要实现净零排放目标难度很大。各国需要及时采取行动,提出一个前所未有的能源转型路线。IEA指出,到2050年,全球能源需求将比现阶段减少约8%。届时全球近90%的发电量来自可再生能源,其中风能和光伏发电合计占近70%。然而,即使迄今所有国家都能够按期实现已经作出的气候承诺目标,205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仍约为220亿吨,距离净零排放差距甚远。  相似文献   

2.
世界正经历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变与不变相互交织。中美贸易摩擦作为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组成部分,长期性、严峻性日益凸显,加强中美能源行业合作有助于破解两国贸易摩擦僵局。国际能源治理格局继续深刻调整,美国、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将成为能源治理体系实际权力掌控者,但需求方提升话语权的诉求亦将日益强烈。气候变化压力推动能源向绿色低碳转型,但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主体地位2050年前不会改变。全球油气供需格局趋于宽松,未来5年国际油气价格有望保持中低位运行。中国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朝着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为能源合作创造良好环境。为适应能源转型和技术变革,未来石油公司发展将呈现"归核化"和综合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正全球经济重心向低碳转型方兴未艾。在今年11月即将于格拉斯哥举行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上,总计占全球GDP总量78%的国家将承诺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中国和巴西则承诺到2060年实现净零排放。但是,金融体系处在实现这种规模变革的正轨上么?尽管已经有很多投资者、监管机构和市场等方面的创新,但市场实践中仍然存在重重疑虑。  相似文献   

4.
当今美国石油天然气以及整个能源行业最显著的3个特征表现在:美国于2014年和2011年重回世界第一大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的地位,并稳定占据至今;一次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同时于2007年实现达峰;于2019年实现了能源独立,并成为石油、天然气、煤炭三大主要能源产品的净出口国。尽管美国实现了能源独立,但不断高涨的能源价格尤其是不断创出纪录的美国汽油价格,使美国没有幸免2021年以来的全球性能源危机。其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在大规模出口能源产品的同时,大规模进口能源产品,美国能源市场与全球能源市场完全一体化。大进大出为美国打造了全球最具竞争力的能源产业,并带来了能源的话语权及全球霸权。预计2050年前美国仍将保持能源独立的地位。美国一方面通过布局清洁能源正有计划地大力重塑全球能源市场的未来,另一方面通过传统油气行业深度干预全球能源市场。  相似文献   

5.
2016年,受油价持续低位运行影响,资源国政府持续推进油气行业改革,加快推进能源行业的结构性调整;供给端保持减税,消费端税负有所增加;扩大油气开放领域,增加对国内外资本的吸引力.2016年巴黎协定生效,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全球能源发展的共识.受油价影响,清洁能源发展速度减缓,但从长期来看,清洁能源仍然是全球共同的发展方向.当前各国政府将继续支持清洁能源的发展,但支持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对于全球能源发展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延续当前能源发展趋势和现有的能源与气候变化政策,将导致能源需求总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的高速增长,使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高出6℃,将对全球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产生灾难性的和不可逆转的影响.这样的发展趋势必须通过采取迅速的、强有力的行动来加以控制.能源行业应该采取综合排放限额贸易、行业减排协定和国家减排政策与手段为一体的政策和行动机制来应对气候变化,减缓温室气体排放.IEA(国际能源署)分别以全球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450ppm二氧化碳当量和550ppm二氧化碳当量为目标,分析和评价了相应的政策行动措施及其对能源需求总量、能源结构、能源价格、能源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能源部门发展模式和投资结构的转变,将在全球稳定温室气体浓度和实现排放控制目标的行动中起根本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2023年,全球经济面临新冠病毒疫情后的复苏考验,全球油气市场呈现出4个“变”和5个“不变”:全球石油市场生产主体没有变化,“欧佩克+”减产机制仍然发挥作用,以布伦特、WTI为主的油价体系仍然发挥决定作用,低碳绿色的能源转型趋势没有变化;全球油气供应走向和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全球能源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颠覆性变化,美国在全球油气行业的影响力快速提升,国际社会的关注点更侧重能源供应安全,全球能源消费心理变得更为低碳和绿色。2024年,在气候变化、经济复苏、新能源蓬勃发展、局部性地缘事件突发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全球油气市场将迎来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新图景。  相似文献   

8.
在金融危机爆发、世界经济衰退和国际油价从历史高位掉头直下、低位徘徊的背景下,2009年的剑桥能源周暨高层年会更为引人注目:应对经济衰退和油价下跌带来的冲击,重塑信心,保持能源行业持续发展成为2009年年会的核心内容.本届年会的议题主要集中在世界经济与油气行业投资前景、能源效率、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收购机遇等方面.与会代表认为:油气行业前景依旧看好,应维护公平油价,以技术创新和低成本发展应对危机;世界LNG供应形势将显著改善,北美非常规天然气开发所取得的进展将对世界市场产生重要影响,俄乌争端凸显供应多元化在天然气安全中的重要性;油气并购价值已开始显现,预计并购活动可能在2009年年底逐步升温;从长期看,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不会对世界炼油工业发展造成大的影响,但已出现的几个新趋势值得关注;各国政府和企业应高度重视并采取可行措施,应对温室气体排放和全球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9.
2014年,国际油价大幅下挫,世界油气行业进入不景气周期,"四低"(低价格、低回报、低投资和低成本)将成为新时期油气行业的新特点。未来5年,全球油气供需将保持宽松,油气价格有望维持相对低位;油气行业投资回报率下降,石油公司进入战略调整期,重组整合可能增加;资源国油气政策将更加开放,国际油气合作空间加大,但主导因素将从资源转向技术与市场;亚洲作为重要买家在世界油气市场的影响将显著提升,反映亚洲市场的油气基准价格有望逐步形成;乌克兰问题将长期影响全球地缘政治及能源贸易格局,中美谋求建立新的竞合关系;各国能源政策将更加强调低碳、清洁,加快天然气发展仍是现实选择;油气作为主导能源地位仍将延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可能放缓。中国油气市场进入转折期,供需宽松可能常态化;中国将加速油气市场化改革,并推进与周边国家能源合作升级。  相似文献   

10.
正全球低碳经济蓬勃发展,尽早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已成为全球的共识与行动,全球约有130个国家将在21世纪中叶达成碳中和作为低碳转型目标。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政府审时度势,宣布"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承诺"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单位GDP能源消耗累计降低13.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计降低18%"作为约束性减排目标。作为一个产业结构偏重、能源消费偏煤、能源效率偏低、油气供应风险偏高的发展中大国,双碳目标的提出及实施,将会对中国的经济结构和能源系统构成全面深远的影响,甚至是前所未有的颠覆性冲击。  相似文献   

11.
2022年中东地区原油产量为13.8亿吨,天然气产量为7330亿立方米。乌克兰危机爆发后,随着欧盟等国减少对俄罗斯油气进口的依赖,加大了自中东地区的油气进口和能源合作,该地区在全球油气供需格局中的重要性进一步上升。地区大国在大力发展油气工业的同时,积极进行能源转型,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业务,降低碳排放量。地区整体局势稳定,部分国家地缘政治风险、社会安全风险和营商风险较高。国际石油公司在中东地区的油气合作有进有退,同时扩大了在绿色低碳项目方面的合作。中国与中东地区能源合作互补性强,双方可进一步将合作领域从油气拓展至新能源业务。  相似文献   

12.
2021年,全球经济与能源消费恢复强劲但不均衡,能源供需结构性错配问题凸显.石油市场逐步复苏,进入供应受控下的紧平衡状态,布伦特原油期货全年均价涨至70.95美元/桶;天然气供需转紧,气价屡创历史新高;炼油行业景气回升,乙烯行业运行状况好转;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回升,油气产量增长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油气资产交易恢复性增长,美国页岩油行业继续整合;国际大石油公司业绩大幅回升,低碳转型明显加快.中国原油产量继续回升至1.99亿吨;天然气供应量为3746亿立方米,供需偏紧;油气产储量快速增长;炼油能力赶上美国,行业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乙烯新增产能和当量自给率创新高;国家政策围绕保供稳价、市场公平、绿色低碳转型持续发力.2022年,预计全球天然气产量为4.3万亿立方米,全球新增炼油能力约1.3亿吨/年、新增乙烯产能约1300万吨/年,全球勘探开发投资继续增长,部分国际石油公司仍将出售非核心地区油气资产;中国石油表观消费量为7.35亿吨,天然气整体供需偏紧,将净增炼油能力2560万吨/年、新增乙烯产能565万吨/年.  相似文献   

13.
正7月15日,雪佛龙与康明斯签署谅解备忘录,在氢能和其他替代能源领域建立战略联盟。7月初,壳牌在德国莱茵的炼油厂启动欧洲最大的绿氢项目;中国石化启动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在此之前,道达尔能源与诺瓦泰克宣布合作开发碳捕集技术,并且承诺到2050年其所有欧洲业务实现净零排放;意大利埃尼宣布对旗下Gela炼油厂进行改造生产可再生燃料;埃克森美孚也加大了碳捕集和封存方面的投资。今年以来,油气巨头"去碳"步伐明显提速,降低碳排放、加速绿色转型成为油气巨头共同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能源的发展,受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科技生产力、环保能力、能源结构等多项因素的共同影响。分析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如一次能源消费结构难以改变、高耗能产业结构调整速度有待提升和低碳技术在工业有待提高等。指出从高碳能源转向低碳能源转型的标志性目标,应以节能提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稳油增气、发展智慧能源、加大低碳技术的创新、使用清洁环保高效的可再生能源作为转型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电力已发展成为最重要的能源来源之一。2020年,全球电力总需求为23.23万亿千瓦时,占最终能源消费总量的20%,发电产生的二氧化碳占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0%,是此类排放的最大单一行业来源。到2050年,随着目前依赖化石燃料的行业实现电气化,预计电力需求将增加一倍以上,达到60万亿千瓦时。  相似文献   

16.
许帆婷 《中国石化》2013,(11):52-53
当今世界,碳减排已经成为一个新的行业与外交热点.碳交易制度也在全球各主要经济体中相继建立、发展.然而,作为一种旨在降低排放的制度设计,碳交易本身对工业排放无能为力.碳减排归根到底需要相应的技术作为支持. 碳捕集与碳封存(CCS)技术是目前公认的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应对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国际社会对此高度重视.国际能源署(IEA)《2009年CCS技术路线图》更提出到2050年全球投资2.5万亿~3万亿美元建成3400个CCS项目的设想.碳捕集与碳封存技术为企业在碳交易市场中增加了筹码.  相似文献   

17.
欧洲能源价格上涨和战争因素导致德国的能源和外交政策发生了永久性转变。德国于本世纪初开始大力推行“能源转型”(Energiewende)战略,计划从以煤炭、石油和核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能源结构,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低碳和“无核”经济转型。其长期目标为到2050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80%,并将可再生能源在总能耗中的占比提高到60%。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海上风电、光伏、电网扩建和储能项目的投资,以及建设能够平衡可再生能源供应波动的新型智能能源基础设施,对德国来说都是必要的,能源效率将发挥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能源转型发展,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成为我国能源转型发展的顶层设计和长期方针。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为能源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电力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的重要形式。预计到2050年,电力在全球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达到45%,在我国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超过47%。新一轮电气化进程即  相似文献   

19.
2020年以来,全球油气行业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和低油价的双重冲击,勘探开发投资总额大幅下降,国际大油服公司及时调整战略,更加重视技术创新和精益运营,并把数字化作为战略重点,积极开展低碳业务并进军新能源领域。从国际大油服公司的做法可以得到如下启示:以精益创效益成为油服公司在新时期获得新发展的核心思维;市场化是工程技术服务向集约化、精益化发展的推动力;数字化"蓝海"是国际油服公司转型的重要领域;油服公司谋划能源转型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2012年11月12日,国际能源署发布《世界能源展望2012》,对2035年前全球能源趋势作了权威预测,并对其在能源安全、环境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方面的影响提出了独到见解。该报告涉及石油、煤炭、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和核电领域,并结合气候变化问题作了最新分析。报告按地区或国家、燃料种类和部门对全球能源需求、生产、贸易、投资和二氧化碳排放等问题进行了分类研究。研究重点包括:分国家和行业深入剖析了提高能源效率、挖掘经济潜力对石油市场、气候变化和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对伊拉克能源行业进行了专题研究,考察了该国能源发展对满足全球油气需求的关键作用;为了应对水资源短缺和供应端日益紧张的局势,还特别研究了水——能源开发和利用的纽带;此外,还提出了能源利用进步的衡量标准,以便促进人类普遍获得现代能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