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问诊中国NGO     
董永纲 《发展》2010,(5):85-86
NGO即非营利的合法性、公益性非政府组织,是为帮助政府部门完善服务、提高社会效益而产生的作用于经济利益主体之间的纽带。改革开放以来,NGO在我国迅速发展壮大,但“舶来”的NGO尚未完全融入我国国情,我国政府也并未明确科学管理NGO的方法。NGO与政府必须作出转变,才能做好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本文从国内NGO的各种特性入手,分析研究,为规范、管理、运行NGO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复制草根NGO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涛 《环球财经》2010,(10):39-41
草根NGO不是边缘人群的自娱自乐,也不是一群反对派、乌合之众,而是填补政府服务空隙很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3.
我国NGO发展的现状NGO是英语"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一词的缩写,主要指那些不以政府所直接控制的社团、协会、慈善机构、基金会、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以及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形式出现的社会团体。组织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志愿性和自治性是NGO最为显著的几个特征。20世纪80年代。  相似文献   

4.
"链条通则公益活" 在公益领域,就理想的分工状态而言,基金会具有强大的募款能九和专业优势.他们专司募捐然后交南服务性机构运作;专门提供社会服务的草根NGO,他们具有人力优势,由于募款能力的欠缺,但在得到基金会提供的资金支持后,能成倍地撬动社会资源,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实现优势互补.业内人士称之为"公益领域地产业链条".  相似文献   

5.
何晶 《中国报道》2012,(4):82-85
放低登记门槛和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力度,对NGO都是利好消息,实际效果还有待观察。它们自身也仍需进一步提升专业性、公开透明度和管理水平。但最重要的还是要解决资源的问题,有了资源,这个行业才能吸引人才,行业水平才能逐渐提升。  相似文献   

6.
主流公募基金会的低效,草根NGO的尴尬,以及政府角色的困惑,折射出了中国慈善管理体系的困境。扶持民间慈善组织的发展,加快对体制内的慈善组织的改革和转型,这就是促进我国慈善事业从传统走向现代、加快与国际接轨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7.
陈鸣 《东北之窗》2008,(24):36-37
地震过去半年多,在整个四川灾区,NGO(直译为"非政府组织",指较为专业的社工组织)数量已经明显减少,只有国内外一些比较有名气的草根组织在获得基金会的支持后继续坚守;而志愿者则几乎绝迹。灾后重建过程中志愿力量的流失现象,是灾区NGO迫切需要解决的困境之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公益领域存在两种力量,在过去可谓是“老死不相往来”,种是从上到下,从官到民的力量;另一种则扎根民间的草根力量。但由于缺乏资金支持.很多草根NGO目前正面临着撤离的尴尬,这对中国公益产业链的打造将是一次严峻考验—公募、非公募基金会和草根NGO的资源对接接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外电报道,四川汶川的大地震,提高了由非政府组织(NGO)为代表的民间力量的社会地位,并因而将改变官方与NGO的互动关系。虽然官方的救灾行动及时有效,NGO的表现也不遑多让。通过这个劫难,中国的NGO将获得社会更大的尊重,政府很可能进一步放宽它们发挥功能的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10.
李华 《中国经贸》2014,(24):108-109
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的依法、依章、科学合理的推进是政府廉洁、高效办公的最切实体现,也是提高政府购买服务水平的关键。目前,我国政府购买工作虽然有《政府采购法》作为法律依托,但是由于实际购买环境以及服务需求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中,因而政府需要在《政府采购法》基础上对政府购买服务制度进行二次补充,进一步细化服务类别和服务管理,健全政府购买服务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1.
从我国环保NGO重要的社会地位入手,分析了环保NGO面临的种种法律困境:注册登记难,使环保NGO缺乏合法的地位;公益诉讼中诉讼资格缺失,使环保NGO不能在诉讼中很好的发挥作用;环保NGO缺乏专职人员,影响其作用的发挥;资金来源没有保障,限制环保NGO发挥作用。论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的建议保障:修改环保NGO登记的相关法律,改革登记前置程序的业务主管部门,废除同一区域的非竞争原则;赋予公益诉讼中环保NGO诉讼资格;制定相应的人才服务机制;完善相关法律,解决筹资困境。  相似文献   

12.
从我国环保NGO重要的社会地位入手,分析了环保NGO面临的种种法律困境:注册登记难,使环保NGO缺乏合法的地位;公益诉讼中诉讼资格缺失,使环保NGO不能在诉讼中很好的发挥作用;环保NGO缺乏专职人员,影响其作用的发挥;资金来源没有保障,限制环保NGO发挥作用。论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的建议保障:修改环保NGO登记的相关法律,改革登记前置程序的业务主管部门,废除同一区域的非竞争原则;赋予公益诉讼中环保NGO诉讼资格;制定相应的人才服务机制;完善相关法律,解决筹资困境。  相似文献   

13.
何流 《中国报道》2009,(1):90-91
2008年年初的冰雪灾害和5·12汶川大地震让中国人看到了NGO(非政府组织)的力量。活跃的NGO是一个国家形成公民社会的前奏,也是判断政府开放程度的信号。但在我国目前国家与社会的权利分配格局中,政府仍占据主导地位,NGO还没有赢得独立自主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魏飘飘 《中国经贸》2010,(18):131-131
NGO作为一支区别于政府与市场的第三种社会力量,越来越成为各个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当中不可缺乏的部分。伴随NGO凸现的作用,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探讨如何规范NGO。本文采用比较分析法,以美国本土NGO的状况为参照物,研究大陆NGO的发展现状,由表及里探究形成目前状况的原因,通过借鉴他山之石,提出促进中国本土NGO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阮韵  刘侠 《中国西部》2010,(6):12-13
现在国内的很多大的企业,愿意找大型的NGO组织进行捐助,但他们也慢慢转向了自行进行操作.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国内NGO组织自律能力、透明度不高。  相似文献   

16.
李彦英 《中国经贸》2012,(14):82-82
随着公民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公益工作中去,各类的官方与非官方NGO组织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在最近几年影响中国的几大事件中都有NGO及NGO志愿者非常活跃的身影,笔者通过在一个国际NGO的全职人力资源工作和一个民间NGO组织的兼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中国现有NGO人力资源现状作了一些研究并提出一定的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17.
一、非营利组织概念 非营利组织。也称为非政府组织(Non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简称NGO),是独立于政府体系和市场体系之外,不具有物质产品生产和国家事务管理职能,主要以精神产品或各种服务形式向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资产供应者不图回报,其剩余资产不存在明确的所有者权益的单位。  相似文献   

18.
宝娟 《魅力中国》2011,(5):369-369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草根NGO也在不断的壮大。这支队伍已经成为社会公益事业的主要支持力量。但它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很多问题。所以政府应该理性的对待网络草根NGO,努力探索二系列有效的管理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主流公募基金会的低效,草根NGO的尴尬,以及政府角色的困惑,折射出了中国慈善管理体系的困境.扶持民间慈善组织的发展,加快对体制内的慈善组织的改革和转型,这就是促进我国慈善事业从传统走向现代、加快与国际接轨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20.
唐晔  李杨  卫裕峰 《沪港经济》2012,(10):42-46
上海城乡社团组织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民国时期,NGO的规模、管理已经达到相当的程度。1978年之后,沪上NGO有复苏之势。虽然与北京等地相比少了奋争的激隋,上海仍不失为NGO内地重镇,也是境外NGO的根据地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