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资源型地区在我国的工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其经济发展更多的依赖于当地丰裕的自然资源,但相对粗放的发展方式使资源型地区呈现较低的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基于2007—2016年面板数据,建立系统GMM模型,对资源型地区进行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资源型地区的工业用地市场化程度与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在全国范围内仍处于较低水平。工业用地市场化程度对资源型地区的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有负向影响,即工业用地市场化程度越高反而抑制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提升。东部和西部地区资源型城市的工业用地市场化程度对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具有负向影响;成熟型和成长型城市同样具有负向影响,但衰退型城市具有正向影响。资源型地区应建立良好的政策制度,实现有效的市场体系;加强环境治理,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资源型城市采取因地制宜发展措施,实现工业用地的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检验资源枯竭型城市政策扶持对于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提升的作用效果,以期为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用地提质增效与扶持政策的精准实施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基于DEA的超效率SBM-Undesirable模型与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结果:(1)研究期内,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显著提升,但整体水平依旧滞后于资源富集型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2)政策扶持有效促进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提升,其影响效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3)政策扶持对于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在不同地理区位、人口规模和资源类型分组中具有明显的异质性。扶持政策的实施对于东部城市、矿业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提升起到显著的推动作用;与小城市相比,大中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提升受政策扶持的驱动效果更加明显。研究结论:应当结合各地区功能定位和比较优势,继续细化扶持政策的精准实施,纾困不同类型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行业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鼓励资源枯竭型城市创新工业用地供应方式,盘活利用闲置低效工业空间,凝练可推广的工业用地绿色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构建双碳目标下资源型城市国土空间利用效率评价体系,并以黄河流域为例分析资源型城市国土空间利用效率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方法:超效率SBM模型,非参数核密度估计,Tobit模型。研究结果:(1)研究区国土空间利用综合效率表现出平缓增长趋势,不同空间类型表现为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不同区域表现为下游地区>中游地区>上游地区,不同城市类型表现为成长型城市>衰退型城市>再生型城市>成熟型城市。(2)综合效率等级较高的城市多集中于中游和下游地区,中游地区城镇空间和生态空间利用效率较高,下游地区农业空间利用效率相对较高。(3)自然地理因素和经济社会因素共同影响资源型城市国土空间利用效率。研究结论:应科学统筹矿产资源开发与绿色低碳发展之间的关系,严格落实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因地制宜开展资源型城市国土空间治理,并充分考虑资源型城市发展阶段,系统谋划转型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以中国实施的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期为推动工业用地资源优化配置与数字经济政策体系创新提供参考。研究方法:SuperSBM-Undesirable模型、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结果:(1)研究期内,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工业用地利用效率。(2)企业技术创新和工业转型升级在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过程中起到中介作用。(3)数字经济发展对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提升作用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其中,在中西部地区和非资源型城市显著为正,在东部地区和资源型城市不显著。研究结论:应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发展赋能企业技术创新和工业转型升级的积极作用,因地制宜地推进数字经济政策创新,促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的空间错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本文以中国345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空间分析单元,构建了工业用地配置与工业经济发展的空间错位指数,探索2000—2018年中国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的时空格局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方法: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研究结果:(1)全国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指数呈波动下降趋势。(2)各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指数贡献度的差异减小,总体呈现从沿海城市向内陆递减的特征;正向错位区域增加,分布从东部沿海扩张到中西部地区;负向错位区域减少,零星分布在西部和东北地区。(3)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呈现集聚格局,且集聚格局变化较大;高值集聚区在长三角和环渤海区域加强,低值集聚区由四川周边城市集聚转变为以四川为中心的周边省市集聚的格局。(4)土地利用政策、市场规模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的影响变强,而劳动力规模、交通条件、技术创新对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影响变弱。研究结论:城市工业用地配置与工业经济发展存在空间错位现象,土地利用政策、市场规模以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工业用地配置空间错位存在较强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环境约束的中国矿业城市工业用地效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分析2000—2015年110个矿业城市工业用地效率,探讨其影响因素及优化路径。研究方法:基于非期望产出的方向距离函数,Malmquist-Luenberger模型,GIS空间制图方法。研究结果:(1)矿业城市工业用地效率处于中等效率水平且呈下滑态势,高效率矿业城市集中在苏鲁浙皖、蒙陕地区,低效率矿业城市集中在山西、甘肃西部、云贵及东北地区;(2)油气型城市生产率最高,有色金属型最低,煤炭型偏重技术进步,非金属型、黑色金属型和综合型偏重管理效率改进;(3)不同矿业职能、不同规模等级矿业城市工业用地效率的影响因子各有差异。研究结论:针对不同类型矿业城市,采取差异化路径来提升工业用地效率。  相似文献   

7.
基于SBM模型与ML指数,将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分析绿色水资源效率值静态与动态变化,且利用泰尔指数分析省际间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的空间分布差异。结果表明:我国省际间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值存在不同程度的波动,且呈缓慢上升的趋势,区域间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呈东部大于中部大于西部的格局;技术进步指数是影响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地区间差异远高于地区内部差异,且东部对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贡献率最大。  相似文献   

8.
东北地区耕地利用效率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东北地区36个市(州)2005~2014年耕地利用效率进行测度,分析其时空差异,并找出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计算得出各年各地区效率值,并利用Tobit回归模型其影响因素。[结果]2005~2014年东北地区耕地利用效率相对较高,规模效率值较为稳定,纯技术效率值波动上升,纯技术效率始终是影响综合效率的主要原因;黑龙江省的综合效率水平高于吉林省与辽宁省;在分解效率方面,黑龙江省的纯技术效率水平高于吉林省与辽宁省,吉林省的规模效率高于黑龙江省与辽宁省;受区域农业发展水平影响,不同地区农业投入的资源水平存在差异,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呈现出由黑龙江省向吉林省、辽宁省扩张的空间格局;从影响因素来看,受灾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重、单位耕地面积农用机械总动力、单位耕地面积施肥量、农村劳动力人均播种面积共同作用于东北地区耕地利用效率。[结论]东北地区耕地利用效率时空差异明显,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地区耕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基于三阶段DEA-Malmquist区域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农业是耗水大户,科学评价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可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实施依据。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构建剔除资源禀赋、经济水平和政府支出影响因素的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模型,测算我国31省(区、市)2011—2015年农水利用效率,分析其在空间格局和时间序列上的异质性。结果显示,水资源量禀赋、经济水平及有效灌溉面积和农业用水冗余值成正相关,政府农林牧渔业财政支出和农业用水冗余值成负相关,技术进步变化带动了生产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制约了技术效率变化,合理分配财政资金、改进生产技术和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是解决农业用水效率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2006—2015年除西藏外30省(区、市)煤炭资源利用效率,并通过ESDA方法分析30省(区、市)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表明:(1)中国整体煤炭资源利用效率水平较低,调整后的综合效率值均值只有0.678,仅有广东省实现有效,其他省(区、市)均有不同程度无效率状态,仍有提升空间;(2)中国煤炭资源利用效率的Malmquist指数仅为1.012,呈现弱增长的趋势,技术进步效率是煤炭资源利用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3)中国煤炭资源利用效率总体呈现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出现集聚模式,近邻效应显著,总体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1.
城市工业用地效率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对中国各省2005—2010年城市工业用地效率变化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方法: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测算全国各省2005—2010年城市工业用地效率,在此基础上,运用混合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全国城市工业用地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1)城市工业用地效率差异大且呈现下降的趋势;(2)各省的城市工业用地效率变异系数呈现扩大趋势;(3)影响城市工业用地效率的主要因素是工业行业规模、土地市场化水平、工业行业对外开放程度、工业行业集聚程度。工业行业产权结构对城市工业用地效率并不具有显著影响,而工业行业技术水平和工业行业结构对城市工业用地效率的影响还需进一步检验。研究结论:城市工业用地效率差异大,变化复杂,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未来的政策应当提高土地市场化水平,注重工业行业的规模化经营,努力提升工业行业科技水平及开放化程度,并合理规划好工业园区或开发区,促进工业行业发挥集聚效应,最终提升工业用地效率。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从二三产业和细分行业两个层面,探究绿色政绩考核对城市土地配置的影响效果及其异质性。研究方法: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结果:(1)绿色政绩考核能缩小城市土地在工业与服务业间配置的规模与价格差异,且对规模差异的改善更为突出和持续;(2)绿色政绩考核可使商服用地规模增加,工业用地价格提高,但无法降低商服用地价格和工业用地规模;(3)对于污染密集型行业,绿色政绩考核下其用地价格明显提升,而清洁生产型行业用地规模显著增加;(4)绿色考核对高行政级别城市土地配置影响很小,且对土地价格影响不显著;对服务业主导型城市的影响小于工业主导型城市;对东部城市用地规模的影响大于中西部城市,对东部城市用地价格的影响小于中西部城市。研究结论:绿色政绩考核对城市土地配置具有积极影响,且依赖于行政级别、产业结构和所属区域呈现出城市异质性。为使城市土地资源配置最优,应坚持因地制宜改进绿色政绩考核标准,平衡政府管控和市场机制在土地配置中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分解模型,对长三角城市群27个城市2012—2018年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测算,构建以环境规制为门槛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分析环境规制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群整体水资源利用效率良好,总体全要素生产率呈波动上升趋势;环境规制对于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单一门槛效应,当环境规制低于门槛值0.494时,环境规制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只有环境规制大于门槛值0.494时,才能显著促进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马骏  于倩文 《水利经济》2023,41(3):16-22
为全面客观了解我国农业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时空分异特征,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绿色用水,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E-SBM模型,以农业面源污染作为非期望产出,测算了2002—2020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农业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并采用ML指数、泰尔指数、“效率-生产率”方阵分析了水资源效率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26个省级行政区的农业绿色水资源利用效率呈平稳波动状态,且大小顺序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跨期动态发展各具优劣势;ML指数先减小后增大,73.68%的研究期内EC与TC呈“此消彼长”状态;水资源效率总体差距的62.11%来自主要由西部地区构成的区域内差距,但区域间差距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构建一般化的理论框架,探讨新型城镇化对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市场化供给程度、非国有工业企业占比及高科技产业企业占比越高,越有利于提高工业用地利用效率;(2)工业发展规模遵循着规模经济的规律,在一定技术水平的条件下,规模并非越大越好;(3)从短期来看,工业研发投入未能有效促进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增加。研究结论:新型城镇化对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并且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更能刺激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基于超效率SBM和BRT的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度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揭示我国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省际差异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改善潜力,提出改善措施。[方法]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了我国2011~2014年各省份和四大区域(东北、东部、中部和西部)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并采用增强回归树方法分析了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省际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东北地区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效率最高,其次是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中部地区最低。中部地区、天津、贵州的农业源氨氮排放量和天津、宁夏的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存在较大的冗余,具有较大的削减潜力;农业结构因素对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省际差异的贡献度最大,畜牧业比重和种植业比重对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省际差异的贡献率分别达到了17.1%和14.4%。其次是资源投入和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支持和区域因素的贡献度相对较小;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效率总体上与人均GDP、农林水财政支出比重正相关,与畜牧业比重呈v型关系,与种植业比重、农业用水强度、化肥投入强度和农村用电强度负相关。[结论]优化农牧结构、提高财政支农力度、改善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削减农业源污染物排放量是改善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效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研究中国主要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年度变化以及不同层面的地方政府竞争对其影响。研究方法:GIS方法与动态面板计量方法。研究结果:(1)中国各大中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普遍不高,呈现出一定的空间差异性和不完全规律性分布,但城市之间效率差异在逐年缩小。(2)地方政府竞争的4个方面对促进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之间,省会城市和其他城市之间地方政府竞争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3)从投资来源看,内资企业的土地利用效率更容易受到政府的直接推动,港澳台资企业习惯于享受地方政府的土地价格优惠,外资企业则更倾向于在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城市布局。研究结论:政府应在提高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城市群功能分工视角,选取2010-2017年关中城市群6个主要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对关中城市群各城市的生态效率进行测评。结果显示,功能分工强度不同的城市,其生态效率存在显著差异;西安功能分工强度值最大,其生态效率值最高,以西安为中心的外围城市,其功能分工强度普遍较低且生态效率也都偏低;规模效率是制约关中城市群生态效率发展的主要因素,关中城市群没有达到投入规模和产出的最优化,尚未实现规模经济;在各个分解效率变化指数值中,技术进步指数对生态效率起到显著促进作用,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未产生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深入探讨地方政府工业用地出让互动干预对区域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空间自相关,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结果:中国各城市之间的政府土地出让干预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无论是地理位置相邻还是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城市,彼此间的工业用地出让互动干预都会进一步降低区域的工业用地利用效率;从全国层面来看,相对于"经济意义"相邻的城市,"地理意义"相邻的城市其政府工业用地出让互动干预对用地效率表现出更强烈的负向影响;从东、中、西部三大区域来看,政府工业用地出让互动干预对用地效率的负向影响,呈现出自东向西愈来愈强的现实特征。研究结论:应深化工业用地出让制度改革,减少地方扭曲地价行为,并构建相适宜的综合考核体系,推动城市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探索城市群工业用地市场发育的区域差异及空间收敛特征,为实现工业用地市场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基于中国土地市场网的工业用地出让数据,以工业用地出让价格溢价率表征市场化水平,运用泰尔指数和空间计量模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1)工业用地市场化水平在全国及五大城市群层面均呈上升态势,但增长幅度在城市群间有较大差异,珠三角城市群增长幅度最大,而长江中游城市群最小;(2)泰尔指数在研究期内阶段性特征明显,工业用地市场发育表现出较大的区域异质性,其差异受到城市群内以及城市群间差异的双重影响;(3)全国及五大城市群层面均存在空间绝对β收敛和空间条件β收敛,说明工业用地市场化水平的差异在缩小,但各城市群空间收敛进程并不一致,这与城市群间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程度等各方面存在关联性。研究结论:应在充分考虑各城市群发展阶段、资源禀赋等差异性条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制定区域化工业用地政策,通过加强城市群协调合作来推进工业用地市场的空间联动性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