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雷 《济南金融》2001,(11):30-31
近年来,中央银行不断加强对商业银行化解不良贷款风险的监管,各商业银行也相继推出压缩不良贷款考核机制,逐级落实目标责任制。就区域而言,由于清收化解不良贷款的现实基础差别很大,各银行的“刚性”政策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一些区域的基层行经营产生负面效应。本文通过对威海市各银行清收化解不良贷款情况的调查研究,尝试探讨这一“刚性”政策的负面效应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来,人民银行加大了对商业银行化解不良贷款风险的监管力度,各商业银行也相继出台了压缩不良贷款的目标考核办法,在系统内推行清收化解不良贷款的政策.人行对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上级行对下级行逐级签订压缩不良贷款责任书,把压缩不良贷款当做一项政治任务,与行政职务考核挂钩,与绩效工资考核挂钩.这种"刚性"政策在清收不良贷款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对基层商业银行的经营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3.
任晓红 《青海金融》2004,(11):45-46
一、目前银行化解不良贷款政策制度及其局限性1999年底中央实施“不良资产剥离”和“债转股”以来,各商业银行为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行了“信贷权限集中上收”、“清收不良贷款目标考核”等制度,并采用“剥离”、“债转股”、“核销”、“借新还旧”和“以资抵贷”五种方式。这些政策制度的实施,对清收化解不良贷款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一)国家政策规定实施中的局限性1、不良资产剥离问题。一是剥离数额较小,没有切实化解银行沉重的不良包袱。各银行在执行剥离政策时,在分支机构中实行不均等“配额制”,导致有的基层行剥离数额太小,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清收化解不良贷款成为国内银行业持续发展和应对挑战的基础.然而从基层银行清收化解不良贷款的情况看,尚存在许多具体的问题.本文拟通过尝试分析基层银行化解不良贷款过程中存在的几个关系,努力探求基层银行化解不良贷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债权拍卖:清收不良贷款的有效途径周红不良贷款——商业银行经营的绊脚石,严重困扰着银行业的生存和发展,历来是商业银行经营的难点,各家银行运用多种手段、采取各种办法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尽其所能大力化解和清收不良贷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未能遏制住不良贷...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清收化解不良贷款成为国内银行业持续发展和应对挑战的基础。然而从基层银行清收化解不良贷款的情况看,尚存在许多具体的问题。本文拟通过尝试分析基层银行化解不良贷款过程中存在的几个关系,努力探求基层银行化解不良贷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前,商业银行和信用社的不良贷款中,国家公职人员贷款占有一定比例,这部分不良贷款盘活难,清收更难,成为银行"抓降化险"的一块硬骨头,已影响到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信心,也损害了国家公职人员的形象,损害了银政关系.近日,我们对古浪县清收国家公职人员不良贷款工作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8.
我国商业银行在不良贷款的清收过程中,存在的许多法律风险仍未引起应有的关注,在改革进一步深化,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已近尾声、《新资本协议》即将实行的今天,对这些法律风险及防范对策进行分析就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本文针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清收中存在的法律风险认识现状和表现形式,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防范和化解不良贷款清收中的法律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姜俊禄 《银行家》2003,(3):156-157
由于各种原因,商业银行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到期贷款收不回来,加上历史形成的呆坏账,银行回收不良贷款的压力非常大.如何有效的将逾期贷款收回来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几年来,各类商业银行为此下了很大工夫,取得了一定成效.在银行清收呆坏账的过程中,运用公告催收的方式清收不良贷款受到了重视.  相似文献   

10.
前一阶段,银行为清收不良贷款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当前,随着银行清收不良贷款情况的变化,清收工作的重点也要相应发生转移.从我们的调查来看,银行清收不良贷款时有"三个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和外部环境复杂,国内经济运行存在下行压力,特别是国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严控地方债务、化解过剩产能等,部分行业和企业的潜在风险进一步暴露,致使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大幅增加,潜在经营风险加剧,已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本文以衡阳某银行不良贷款典型案例为例,通过深入剖析其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探求不良贷款清收处置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糟胡 《甘肃金融》2002,(6):25-25,29
当前,降低不良贷款已成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高银行经营效益的重点,也是营造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的突出问题.因此,银行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力度清收和化解不良贷款.以资抵债是保全银行不良贷款的一种有效措施,对于提高银行的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银行经营实践,谈谈以资抵债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及对策.  相似文献   

13.
当前,各国有商业银行为了摆脱不良贷款占比高的不利局面,都积极采取措施压缩、清收不良贷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总结永福县辖区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抓降工作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笔者认为,在清收不良贷款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清收转化不良贷款"被称为银行工作的第一难关,究竟难在何处?又该如何去寻求化解不良资产的有效途径,防范新的增量不良资产的形成?值得我们认真探讨.  相似文献   

15.
对银行而言,最艰难的工作莫过于清收不良贷款,不良贷款的居高不下,已成为制约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瓶颈。随着清收工作的不断推进,清收空间日益狭小,管理难度越来越大,维权难、延续诉讼时效难,已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课题。一、不良资产管理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一)存量资产高度固  相似文献   

16.
一个时期以来,控制和化解不良贷款已成为股份制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中心,加强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监督管理,应当成为防范和化解其不良贷款的有效途径.造成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上升的内部因素主要是: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构建脆弱性核心指标体系,对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脆弱性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我国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波动增大,但整体稳定.不良贷款与被解释变量银行体系脆弱性显著正相关,不良贷款越高,银行体系越脆弱.当前应重视不良贷款的反弹,降低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的负面影响.运用宏观政策来化解不良贷款,通过完善银行监管、创建良好的市场信用环境,来提高银行体系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强制执行公证在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通过诉讼程序清收不良贷款相比,对债权文书经公证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可以不经过诉讼程序而直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大大提高了商业银行清收不良贷款的效率及降低了清收成本.在对强制执行公证制度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该文对商业银行在不良贷款处置中运用强制执行公证的具体操作,以及实践中存在争议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对商业银行运用强制执行公证制度处置不良贷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由于受种种因素影响,不良贷款占比一直较高,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采取措施,集中力量清收不良贷款,是当前形势下防范和化解地方金融风险的重点.一方面,可将清收盘活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纳入创建"金融安全区"的总体规划,加强组织和领导;另一方面,可按照成本、权利与义务对称的原则,多方式清收盘活不良贷款.  相似文献   

20.
转化和清收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是人民银行和各商业银行近些年来一直在积极努力的一项重要工作.转化和清收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为商业银行实行企业化经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当前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内商业银行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的背景下,意义更加重大.经过近7年时间的艰苦努力,到2001年底,我国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首次实现了不良资产的净下降,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减少907亿元,不良贷款率比年初下降3.81个百分点.这说明,只要努力做好转化和清收工作,降低不良贷款是大有希望的.转化和清收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和不良资产的现状,采取不同的方法,实施系统工程,通过转化一批、清收一批、核销一批、盘活一批等措施,实现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根本好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