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就业》2008,(2):59-59
1月15日,“辽宁省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工程系列活动——贫困生就业创业面对面”活动在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举行。活动以交流论坛、发放见习补贴、申请公益性岗位、职业推介等为内容,为贫困生就业创业提供全方位帮扶。本次活动不仅是全省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工程系列活动之一,同时也是寒假服务月系列活动之一。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宜春市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创新服务工作模式,开展就业创业服务“六进高校”活动,有效帮扶了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创业。仅2009年,促进高校毕业生成功对接就业创业4684人,组织高校毕业生参加职业见习519人,组织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134人,为宜春建设“亚洲锂都、宜居城市、森林宜春、月亮之都”提供了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3.
5月20-26日,全国各大中城市同时开展了"2010全国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共有17万多户民营企业参加,提供各类岗位信息近295万条,有近110万名求职者与用人单位达成了就业意向。其中,大中专毕业生62万人,农民工21万人,其他各类求职者27万人。活动期间,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工会和工商联等部门通力合作,创新方式,以高校毕业生为主要对象,展开了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的招聘活动,并将招聘活动延伸到乡镇、街道社区、企业和院校,现场发放政策问答手册,宣传积极就业政策,鼓励用人单位提供更多的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信息。同时,还举办了面向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民工的专场招聘会。  相似文献   

4.
《中国就业》2011,(9):17-18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要加强合作,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并做好高校毕业生毕业前后的信息衔接和服务接续工作。南通市从2009年开始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与高校之间的密切合作,开放信息资源、创新服务手段,全力打造优质高效的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目前平台的功能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5.
<正>9月23日,济宁市任城区人社部门工作人员入户开展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摸清就业服务需求,提供职业指导和就业信息服务。据了解,为更好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该市启动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全部纳入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范围,力争使每一名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内实现就业或参加就业准备活动。  相似文献   

6.
《中国劳动保障》2012,(5):57-5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福建省公务员局:201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依然很大,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任务仍很艰巨。做好就业服务工作,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环节。各地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进一步创新就业服务方式,完善就业服务措施,面向离校前高校毕业生广泛开展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进校园活动,面向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深入推进实名制就业服务,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现就做好201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7.
2009年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就业500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三个就业工作重点:高校毕业生、困难就业群体、农民工。四项政策措施:结合扩大内需保增长,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对企业降压减负,鼓励企业不裁员或少裁员;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功能,发挥就业服务促进就业的积极作用;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组织开展大规模培训。  相似文献   

8.
马凯 《中国就业》2013,(3):46-47
为使辖区"4045"大龄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就业困难群体和困难家庭在2013年元旦、春节期间得到切实有效的就业援助和就业服务,兰州市城关区就业局自2012年12月1日至2013年1月31日,集中两个月时间开展了"送温暖、助创业、促就业"为主题的城关"民生就业360"冬季就业援助特别行动,全力实施"岗位招聘、爱心捐助、结对帮扶、全城入户、技能培训、政策落实、关爱农民工、扶持创业"八大行动,特别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9.
李玲  江维 《中国就业》2013,(10):11-11
9月24日,泸州市人社局在江阳区白塔广场举办"泸州市创业服务暨高校毕业生就业专项服务活动",为高校毕业生专场组织开展就业创业网络服务、职业指导、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服务。各级人社部门努力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高效便捷的各项服务,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集中帮助那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创业。该市各类高校积极响应参加,活动现场为进场高校毕业生等各类群体提供了就业招聘、就业创业政策咨询和就业创业专项服务。力求做到基础管理到位、跟踪服务到位、政策落实到位,使每一名  相似文献   

10.
周志斌 《中国就业》2012,(10):18-19
"全年举办各类人才招聘活动200场,接收高校毕业生6.5万名……"这是杭州市委、市政府面对严峻的毕业生就业形势,划出的"硬杠杠"。杭州市人社局超前谋划,在逆境中主动作为,在挑战中勇于胜出,服务企业、服务人才得到新发展,实现了政府提出的大学生就业率稳中有升的工作目标。近两年,共举办各类人才招聘活动489场,吸引5万余家用人单位和全国各地49.6万人次的人才参会;  相似文献   

11.
李晶 《中国就业》2011,(1):61-61
2010年,黄山市就业局以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和各类就业困难人员为服务重点,长效开展各项就业帮扶服务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2.
《企业世界》2008,(3):48
劳动保障部今年将继续在全国组织实施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和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四项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一、2008年就业援助月活动在元旦和春节期间的一个月内开展。援助对象包括: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和已实现就业但落实政策不到位或遇到新困难的人员。  相似文献   

13.
正日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云南昆明举行201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启动仪式。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公共就业服务,促进他们就业的一项专项服务活动。该活动已举办了6年,今年是第7年。活动时间为8月1日至31日,比往年提前了1个月。  相似文献   

14.
张义珍 《中国就业》2012,(11):18-19
据今年年初统计,2012年河北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达33.6万人,实际需要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超过40万,而就业岗位的增加对于如此巨大的毕业生数量却是杯水车薪。大学毕业生已经成为继农民工、下岗职工、零就业家庭之后的第四大就业困难群体。  相似文献   

15.
济南市积极探索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之路。推出了“0531”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行动计划。其基本内容是:“0”即力争特困家庭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动态消零”:“5”即实施“岗位拓展计划、创业引领计划、就业服务计划、就业见习计划、就业培训计划”等五个计划:“3”即积极实施“三支一扶”等基层服务项目.招募300名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基层从事支农、支教、  相似文献   

16.
今年国庆节前,河北省在开展“迎国庆就业援助进家人户专项活动”的同时,扎实推进以“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高校毕业生创业导航行动”及“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活动”为主要内容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取得显著效果。11月3日,河北省政府又召开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从即日起,利用三个月的时间,集中力量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工作,帮助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就业》2009,(10):64-64
2009年以来,松原市一直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为重点,多次组织举办了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及创业成功项目推介会,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是研究制定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具体目标和措施,以正式文件分别下发到各县(区),规定各县(区)建立高校毕业生创业园,并纳入工作目标责任制的考核之中。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全部开设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窗口,配备专人为高校毕业生提供面对面的求职登记、职业介绍、政策咨询、岗位匹配等就业服务。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武汉市人才服务中心作为政府所属人才服务机构,一直围绕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走公益性人才服务道路,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公共人才服务的首位,全力以赴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并在公共就业服务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9.
所谓毕业生困难群体是指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其缺乏就业竞争力而无法获得合适的就业机会的高校毕业生,即未就业毕业生。针对如何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本文拟从困难群体的分类、职业指导、就业服务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所谓毕业生困难群体是指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其缺乏就业竞争力而无法获得合适的就业机会的高校毕业生,即未就业毕业生。针对如何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本文拟从困难群体的分类、职业指导、就业服务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