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在农村走访时,看到一些村“在村务公开栏”中开辟“了群众的心里话“”、干群心声“”、群众意见箱”等栏目。这些栏目的开设,可以使干部更加了解群众的所想、所愿,进一步贴近了群众,从而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但是,这些“心里话”“、意见”是否得到有效落实和解决,则不得而知。如果光有心里话,光有意见,而没有得到落实,那不就成为群众心目中“的牢骚栏“”、发泄栏”,村干部心目中“的花样栏“”、取宠栏”了?任何一个村,无论在农田水利、费用征收,还是在计划生育、债务化解等工作中,都不能肯定地说没有任何问题。在一些具体工作中,总有…  相似文献   

2.
开展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是农村基层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利益的重要举措。目前。离任审计在许多地方基本上已成为惯例,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而对在任“一把手”的审计监督却井不常见。笔者认为.在对村干部进行年度经济责任审计时,必须做到“四忌”。  相似文献   

3.
说来有缘,我在中学时是一个被公认为“死读书的尖子生”,后来却鬼使神差般地报考了福建省农业学校。1983年毕业分配时,又义无反顾地走进山沟沟的霞碧公社经管站。但自从进入农经干部行列,便深深爱上这一被誉为“替农民说话、为集体管家”的农经管理行业,几经周折不改初衷,坚持不离开她。刚参加工作时,即赶上全县开展“四、三、二”清理整顿农村财务活动,我这个当时稀有的“中专生”,立即被公社领导作为业务骨干使用,并独立完成了一个村的财务审计试点和农村经济调查任务。可能由于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第二年即安排去配合乡党委…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行政或是党委“一把手”都处于决策群体的核心和主导地位,“一把手”的工作状况直接决定着一个单位或部门的发展和事业的成败。因此,对“一把手”的监督,是干部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干部监督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一把手”的监督还不够有力,“一...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笔者到基层调研,在谈到当前干群关系时,一位长期在农村工作的基层干部打了一个比方,说革命战争年代,干群是"鱼水关系";改革开放以后,有个别地方的干群是"火水关系";现在有些地方的干群是"蛙水关系".  相似文献   

6.
据报载,不久前,江苏省射阳县画出一条“杠杠”:年收入达10万才能当村官。按照射阳县委计划。到2003年年底,全县258个村的“一把手”要全部达到“双强”村干部标准。其他的村干部包括原“一把手”由于达不到标准改任副职的最晚在2004年底要达标。“双强”村干部的入围有明确的量化指标:一是自己致富能力强,本人至少有一两项致富项目,家庭年收入在10万以上,并以此为基数每年增幅达到8%;二是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在任期内群众人均纯收入每年增幅在8%以上,每年集体积累新增10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7.
时下,一些干部下村时“领带西装、皮鞋锃亮、头发油光、一口官腔”。农民朋友实话实说:和这样的干部打交道,无形中人感到有种距离。为什么会这样呢?笔者认为,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某些干部的派头太“洋气十足”了,没有一点农民熟悉的“乡土气”。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大荔县在实行“村有乡管”过程中,积极推选村委会主任“一支笔”和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章”相结合的“一笔一章”开支审批制度,收到良好成效。过去,农村所有开支单据只是由村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一支笔”说了算,存在着干部之间不信任,干群之间背靠背,民主监督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总书记最近强调指出:对领导干部工作时间内的表现要监督,工作时间外的表现也要注意。事实上,鉴别一个的好坏,评价一个干部的优劣,应从“工作圈”和“生活圈”两个不同的侧面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考察。这对我们农村信用社干部职工来说同样重要。   “工作圈”的管理相对比较明了。一个人在“工作圈”里既有制度约束,又有措施保证,既有领导把关,又有群众监督,“失控率”相对较低。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圈”,由于难受制约和控制,自由度较大,情况就比较复杂,容易“失控”,人载跟斗大多栽在“生活圈”。尤其是信用社的一把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宝应县加快推进农村基层干部由“行政型”向“经济型”、“市场型”转变,努力建设一支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富的“双带型”村干部队伍。目前全县有近40名“双带型”村支部书记和几百名村组干部正活跃在发展农村经济的第一线,成为农民致富路上的领跑人。  相似文献   

11.
“这次会议研究的问题,大家还有什么意见?”“没意见!“”好,大家都没意见,说明这次会开得很成功!”一位领导在一次干部会议上如是说。这位领导,对大“家没意见”很是乐观,认为大家“没意见”表明会议的成功,感到自己决策的正确和英明。事实上,会上大家没发表意见,不等于“没意见”。因为一些心里有意见的同志不愿说,怕得罪人,“怕得罪群众丢选票,得罪领导丢乌纱帽”。这是典型的明哲保身,老好人主义。还有的虽有一肚子意见,却不敢说“个不”字,因为那里的民主意识差,领导爱搞“一言堂”,听不得不同意见,容不得别人“唱反调”,一些同志怕受…  相似文献   

12.
“年老干劲大,脏累全不怕,与众同甘苦,扎根又开花”。这是云山水库广大职工对农垦部办公厅主任彭达章同志的共同的赞语。彭主任的深入实际,参加劳动,解放思想,联系群众的作风,教育了干部,鼓舞了群众,给大家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水库竣工时,许多职工提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和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干部监督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总行纪检监察工作会议也提出了强化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监督的主要举措,因此,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一把手”的监督,是做好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把手”对一个行、一个部门的工作负有全面责任,“一把手”在领导班子和全局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对所属范围内工作起着关键作用。当前,加强新形势下的干部监督工作是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国家政权巩固与否,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问题,必须从战略高度来认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4.
报载 ,江苏省响水县响水镇党委书记杨毅坚在开展基层工作时 ,不定期地召开实绩汇报例会 ,让镇村领导干部在众目睽睽之下“端筐数桃子” ,如实汇报阶段工作。成绩突出、干群称赞的 ,当面表彰奖励 ;工作平庸、干群不满意的 ,点名限期整改。当地干群热切地称这种扎实、较真的工作方法为“杨毅坚工作法”。笔者以为 ,如此“端筐数桃”好!“端筐数桃”好就好在它端出了基层干部务真求实的工作作风。一段时期以来 ,讲真话 ,办实事 ,求实效被个别干部当作挂在嘴边的摆设 ,混政绩、弄实绩成为个别干部的惯用手法。而“端筐数桃”则不同 ,套话、大话…  相似文献   

15.
“解决了‘三资’难题,群众心里亮堂了,干部工作顺畅了,干群隔阂消除了。”近日,记者在福建平和县芦溪镇山岗村采访时,提到以往最头疼的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问题,省纪委派驻挂村书记胡家福如是说。去年9月,平和县从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集体资产资源流失的问题入手,在全省率先对全县254个行政村(居委会)的“三资”进行全面的清理整顿规范,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6.
近日,笔者参加了一次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会上,一位领导说:“如今,我们一些干部工作务虚不务实,一干点工作就“咋呼”,犹如母鸡下蛋,‘咯咯嗒……咯咯嗒’地乱叫一通,生怕别人不知道。这样的工作作风,群众不欢迎,我们也不相信。”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日前在农业部干部大会上要求,做农村工作的干部一定要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带着感情做好农村工作,维护农村稳定。中央领导之所以一再强调要带着感情做农村工作,是因为农村干群矛盾产生的根源主要是一些干部工作作风粗暴、工作方法简单,不能站到农民的角度去思考和处理问题。这实质上是个对农民的感情问题。只有对农民有了真实感情,才可能真心实意为广大农民谋利益,农村社会稳定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本来农村干部应该成为农…  相似文献   

18.
充分发挥统一经营这个层次的优越性,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已成为深化农村改革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抓好宣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目前,从农民到村、社干部“分”的观念较强,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不太感兴趣。因此,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统一干群思想认识,使他们明确其重要性,认识其紧迫性,以便动员和组织干群自觉地为发展集体经济献计、献筑,献力,这是首要的任务。其次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绝不能回到“归大堆”,搞平调的  相似文献   

19.
免征农业税后乡村工作应加速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税的免征,将给农村发展带来新的变化,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也纷至沓来。具体说,主要存在“三喜三忧”:一是乡村干部喜的是从要钱、要粮、要命的“三要”干部中解脱出来,忧的是成了无权、无钱、工作无抓手的“三无”干部。二是农民群众喜的是“致富奔小康有劲头,调整结构有盼头,保障权益有红头”,忧的是“干群距离将拉远、公益事业变久远、三乱反弹恐怕不远”。三是基层政权喜的是“有转移支付、有粮食直补、有良种补贴、有结存底子”,  相似文献   

20.
“爬格子”,以前是我的业余爱好,现在已成专业。在这当中,亲身的体会是:爬格子这项工作可谓是最“苦”的差事,一天到晚手脑不闲,加班加点成了寻常事,咬文嚼字成了家常便饭。他人谈笑风生时,我却在冥思苦想,他人酣然入梦时,我常在搜索枯肠,为一个标点再三斟酌,为一段文字反复推敲,为一个结尾费尽心血。然而,这一行有“苦”也有“乐”。当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