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OT方式建设高速公路会计处理方法,具有其自身核算特色。本文先介绍BOT方式下会计问题,然后针对高速公路BOT项目的会计核算处理,从投资方建设期、运营期会计处理和福建南平区域高速公路BOT方式建设示例三个方面加以分析,并对相关实例会计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建设城市基础设施,BOT融资模式作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种方式,对于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论述BOT融资模式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在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应用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污水处理BOT运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杰平 《经济师》2012,7(3):253-255
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资源日益紧缺,水污染问题成为焦点,污水处理成为水污染治理的首要任务。由于污水处理建设项目总投资大,运行费用高,项目建设面临较大的财政压力和运营问题,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些政策鼓励社会资金采用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参与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从"十五"开始,建设的许多污水处理项目采用了BOT运营模式,缓解了政府财政资金压力,改善了生态环境,但在项目BOT运营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思考,为日后的污水处理BOT运营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邱楷 《经济研究导刊》2010,(23):288-290
我国高校基础设施建设往往存在融资困难,许多高校为解决建设经费短缺问题而引入了BOT这一国际流行的融资方式。因此,对BOT项目的融资方式及其演化形式做了简单介绍,讨论了高校建设实施BOT模式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提出了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5.
BOT项目公司的法律规制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OT作为一种投融资方式,具有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效率的特点,80年代以来在国际上备受关注并日渐推广。“九五”期间,我国已将BOT作为重要的投融资方式运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中,但到目前为止,总体上仍是开花多结果少,反映了BOT在发展中面临着诸多障碍。其中,法律障碍是亟需解决的问题。鉴于BOT项目公司是利用BOT投融资方式的中介,在BOT项目中处于重要的地位,也是BOT法律制度调整的主要和重要对象,本文以现行法律对BOT项目公司的规制为线索来探讨在我国推行BOT投融资方式的相关法律问题。BOT与BOT…  相似文献   

6.
BOT模式是当前国际上广泛采纳的一种应用于公共设施建设的融资方式,它对缓解财政压力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分析了城市土地整理项目的必要性和特征,指出了土地整理投资的不足,应引进BOT模式来解决土地整理项目资金的供求矛盾.  相似文献   

7.
在西部大开发中运用BOT融资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春  罗海霞 《经济师》2002,(10):101-102
文章针对西部大开发面临资金缺口这个大环境 ,论述了在西部大开发中采用BOT方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必然性 ,并对BOT项目在项目推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存在的困难作了剖析 ,最后提出了如何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 ,在西部运作BOT的建设和对策 ,为BOT的有效利用扩展了思路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速公路BOT融资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春生 《当代经济》2009,(16):156-157
近年来由于各地纷纷采用或准备采用BOT模式来吸引国内外资金建设高速公路,使得BOT项目融资热再度升温.本文试图对国内现阶段高速公路BOT运作情况进行总结,揭示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最后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建议,以利于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中的顺利推广及应用BOT项目融资方式,促进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杰 《环境经济》2004,(1):30-31
运用BOT方式融资进行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减轻了政府财政的负担,而且对于加快城市污染治理的进程、提高城市治污总体能力都有积极作用。实践证明,BOT模式的成功运作,是一项政府得税,企业得利、银行得息、百姓得益“一举两得”的成功做法。  相似文献   

10.
BOT模式是当前国际上广泛采纳的一种应用于公共设施建设的融资方式,它对缓解财政压力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分析了城市土地整理项目的必要性和特征,指出了土地整理投资的不足,应引进BOT模式来解决土地整理项目资金的供求矛盾。  相似文献   

11.
BOT投资方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德香 《经济经纬》2003,(4):147-149
BOT是国际上一种新兴的投资方式,它既缓解了东道国政府基础设施急需建设和资金困难的矛盾,同时也带动了资本输入国国民经济、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主要对BOT投资方式的含义、法律特征、法律性质以及我国BOT投资立法的完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引起人们对BOT投资方式及其立法的更多思考。  相似文献   

12.
民营资本参与BOT项目融资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亚云 《经济师》2006,(2):68-69
BOT项目融资方式的进入,为我国基础建设投资问题的解决开辟了新的道路。但传统的BOT项目以引进外资为主,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文章分析了民营资本参与BOT项目的必要性、比较优势及可行性,并对内资参与BOT项目可能出现的障碍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刘亚军 《经济论坛》1995,(10):14-16
BOT是自80年代以来日渐活跃的投资方式。不论是欧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常运用BOT投资方式引进大量的外国资本参与本国基础设施建设,如英法两国合作修建的连接英国和欧洲大陆的英吉利海峡隧道,泰国由香港HOPEWELL公司承建的曼谷高架铁路项目等。BOT投资方式为这些国家的经济迅速腾飞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一、BOT投资方式及其有关主体 所谓BOT,是指基础设施建设的  相似文献   

14.
关于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结构框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许多城市政府采取BOT、TOT、PPP模式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在建设中发现,运用单一的BOT、TOT、PPP模式进行建设时,由于环境的变化,往往会打破项目相关群体原有的收益与风险的平衡,激化项目利益相关群体之间的矛盾,导致项目出现危机.本文提出了城市基础设施集成融资结构框架,即把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分解为若干个子项目,根据各个子项目的特点分别采取不同的融资方式,并在项目运行过程中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变更或组合为其他的模式.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保证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5.
试析我国BOT特许协议的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OT是 2 0世纪 80年代兴起的一种投资方式 ,BOT可以缓解政府资金不足、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效率和使用效率。在我国 ,BOT也已作为引进外资的重要形式而备受关注。然而BOT特许权协议的法律性质是什么目前仍是一个尚未明确的问题。本文分析了BOT的概念 ,对BOT特许权协议的法律性质进行了探讨。通过对BOT特许权协议的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本文认为BOT协议应当属于国内法契约。通过对BOT特许权协议与民事合同和行政合同的对比 ,本文认为BOT特许权协议应当属于行政性质的合同。  相似文献   

16.
蒲宗飞 《新经济》2015,(Z1):86-87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不断推进,新一轮城市建设高潮必将到来,与城市建设功能配套的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是政府和城市建设管理部门重点考虑的一个方面,也是地方政府财政一项大的支出。如何在地方财政吃紧的情况下建设好市政公用设施,运用BOT模式进行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显然是首选。文章从BOT模式的建设、运营、移交三个阶段入手,提出了利用好市场资源进行公用设施建设、加强对建设过程的设计管控等六个方面的应用对策,希望能为加强BOT模式在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中的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利用BOT方式建设小城镇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 BOT方式建设小城镇 ,有利于减轻地方财政负担、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提高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技术管理水平和营运效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的协同作用、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为积极推动利用 BOT方式进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必须对 BOT项目实行优惠政策并形成一系列相应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8.
周培 《时代经贸》2013,(13):118-118
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通常直译为“建设一经营一转让”,又称为“公共工程特许权”。BOT实质上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的一种方式。自BOT融资模式的概念被正式提出来之后,世界各国纷纷开始了对BOT项目融资的探索和实践,并对BOT项目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周培 《时代经贸》2013,(14):118-118
BOT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通常直译为“建设一经营一转让”,又称为“公共工程特许权”。BOT实质上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经营的一种方式。自BOT融资模式的概念被正式提出来之后,世界各国纷纷开始了对BOT项目融资的探索和实践,并对BOT项目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 由于能源、交通和通讯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不平衡,对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利用BOT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政府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满足基础设施建设庞大资金需求的瓶颈矛盾。BOT模式已经我国开始发展,我国BOT模式的实践是从深刻开始的,1985年修建的深圳沙角电厂B厂是我国第一个事实上利用BOT模式引进外资的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