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玲 《山西金融》2000,(3):48-49
我国自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特别是1994年发行凭证式国债以来,国债发行的规模迅速扩大,发行频率逐年加快,有时一年可发行数次,形成了国债的滚动发行。根据有关资料统计,1999年国债发行额计划3165亿元,扣除还本付息的比重,国债余额达到约9800亿元,占GDP的比重将达到11%以上,  相似文献   

2.
国际上用来衡量国债债务风险的指标有多种,从与经济、财政的关联度来看,主要有四个:国债负担率、国债应债率、国债依存度、国债偿债率。前两个是经济指标,后两个是财政指标。  相似文献   

3.
一、目前我国国债规模分析 国债是国家为筹集资金而依法发行的有价证券。一个国家国债规模是否适当,一般从一个国家国债的认购能力和国债的偿债能力两方面来衡量。反映的指标体系一般有国债负担率、居民的应债能力、金融机构的承受能力和国债偿债率、国债依存度等。尽管这两个方面分析的角度不同,反映的指标也有所不同,但都可以用来说明国债规模问题。  相似文献   

4.
国债余额管理、国库现金运作及货币政策协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1年以来,我国一直实行逐年审批国债发行额制度管理国债筹资活动。2005年末,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十次委员长会议批准,从2006年起将年度发行额管理制改为国债余额管理制,这是我国完善国债管理、货币政策操作以及开展国库现金管理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5.
我国财政债务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大力扩张国债使我国潜在的财政债务风险浮出水面。为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发展,2001年积极财政政策仍需继续发放国债,我国财政债务风险主要体现为中央财政债务风险较大,适度调整国债政策是防范中央财政债务风险的要求。加强外债管理,调整内债期限结构、持有者结构、完善偿债基金制度,尝试增发地方国债等措施,是化解中央财政债务风险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6.
吕雪峰 《金融博览》2011,(11):70-71
最近,国际上有一种声音显著增强,那就是担心日本的财政将会破产。资料显示,日本的国债发行余额占GDP的比重为世界最高,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评估,2011年这一占比将达到213%,国债的还本付息成为日本政府沉重的财政负担。由于政府财政的入不敷出而被迫发行国债,在国民储蓄逐年递减、国债信用评级降低的情况下,日本将面临巨大的财政与金融风险。如果政府不增加税收,减少支出,逐年降低国债发行余额,那么到2015年,由日本财政破产产生主权债务危机进而殃及全球的预想可能将不再是空穴来风。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国债的流通性对国债市场化进程的影响 1.流通性不强与国债规模不相匹配目前,我国国债市场形成了不流通的凭证式国债和可流通的记账式国债并存的局面,但由于流通性水平较低,影响了国债的规模和规模效应。从总体规模来看,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债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比国外发达国家低得多,也远远低于国际上对国债负担率的安全控制线,即发达国家国债余额占 GDP不超过45%的标准。从内部结构来看,  相似文献   

8.
朱岩 《财政研究资料》2005,(15):23-24,4
丹麦地处北欧,是目前世界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国家之一。2003年丹麦GDP为13870亿丹麦克朗.经济总量约占整个欧盟GDP总值的2.1%。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丹麦的债务负担率(政府债务余额占GDP的比率)和国债利息支出占GDP的比率逐渐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收入的一半用于偿付债务利息,开支又是收入的两倍,这是日本中央财政的窘迫现状。一半收入用于付息,说明债务存量巨大:截至2011年,日本国债余额占GDP比例已经超过204%,且随着近期国债余额即将突破千万亿日元的量级,该比例还将进一步上升;而另一方面,总开支是收入的两倍,说明债务情况还将继续恶化,财政只能靠发新债来维系正常运转。问题是,靠发新债来支撑一半财政开支,这样的窘迫日子还能过多久?  相似文献   

10.
徐奇渊 《中国外汇》2012,(23):14-15
收入的一半用于偿付债务利息,开支又是收入的两倍,这是日本中央财政的窘迫现状。一半收入用于付息,说明债务存量巨大:截至2011年,日本国债余额占GDP比例已经超过204%,且随着近期国债余额即将突破千万亿日元的量级,该比例还将进一步上升;而另一方面,总开支是收入的两倍,说明债务情况还将继续恶化,财政只能靠发新债来维系正常运转。问题是,靠发新债来支撑一半财政开支,这样的窘迫日子还能过多久?  相似文献   

11.
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激增以及由此引发的潜在债务风险问题,开始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根据中金公司发布的研究报告(中金公司研究报告<虽有远虑,尚无近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可控>)的统计,截至2009年末,金融机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不含票据融资)余额约为7.38万亿元,约占一般贷款余额的20.4%,同比增长70.4%;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占当年GDP的比重约为21.7%,较之同期国债实际余额占GDP约17.7%的比重高出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李欣 《财政研究资料》2006,(15):F0003-F0004
一、财政支出总量的国际比较 我国的财政支出(预算内支出+预算外支出+社保基金支出+政府债务支出)占GDP的比重从建国以来很高的水平一直在不断下降,到1995年已经降到17.7%(当年财政收入占GDPl7%)。这同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是相联系的。随着提高两个比重战略的实施,到2004年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上升到了27.1%(当年财政收入占GDP26.5%)。但与OECD国家相比,我国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还有相当的差距。  相似文献   

13.
施锦芳 《国际金融》2012,(12):61-64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当国际社会重点关注拉美国家和非洲国家主权债务问题的时候,日本债务余额占GDP的比例和国债依存度均超过了国际警戒线。实际上,在OECD国家中,日本是最早面临政府主权债务危机的。2009年以来,欧元区GIIPS(Greece,Italy,Ireland,Portugal,Spain)成员国像多米诺骨牌一般连续爆发的主权债务危机给  相似文献   

14.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引起公众对发达经济体主权债务问题的担忧,并警醒了人们对美国主权债务风险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美国财政赤字率、债务负担率、经常项目赤字占GDP比重、经济增长率、国债收益率等多个指标,度量美国主权债务风险,并提出我国应对美国主权债务危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一)中央财政主导推动下的债务预算管理。目前财政部统一要求纳入预算管理的地方政府债务主要包括国债转贷、外债转贷和中央代发地方政府债券三部分。1.国债转贷。1998年为了扩大有效内需,确保经济增长达到预定的目标,国务院决定增发一定数量的国债,并将其中一部分转贷给地方政府使用。由于国债在中央层面一直纳入预算管理,转贷给地方的国债也自然地纳入一般预算管理。财政部专门增设了“增发国债支出”预算科目,用于反映用本次增发国债资金安排的支出。本次增发的国债转贷,一律通过专户办理;上级财政转贷下级财政时,通过上下级往来科目核算。  相似文献   

16.
凭证式国债作为筹措财政资金而向投资发行的一种新型债券,在一九九四年发行以来的六年里,发行额逐步递增,丰富了我国的国债品种,方便了群众投资,促进了我国国债市场的发展,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凭证式国债在其实际运行过程中也显示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凭证式国债的正常发行和买卖中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有必要予以提出研究和改进。  相似文献   

17.
国债余额管理制度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开始,我国将参照国际惯例开始实行国债余额管理制度,结束多年一直执行的逐年审批发行额度的方式。所谓国债余额管理制度是指,根据每年的中央政府预算赤字,加上经全国人大批准的特别国债额度来确定本年度的国债余额,国债年度期末余额不能超过此余额。在一年之间的国债发行和偿还由财政部自主决定。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银行间债务市场发展很快,截至2012年8月末,由中国交易商协会注册发行的银行间债务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以3.6万亿的存量余额,占全国直接债务融资规模60%的比重,以及新发行量占当年企业直接融资规模71%的比重,成为非金融企业直接债务融资的主板市场而得到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参与。近几年安徽省后发居上,银行间债务融资额倍数于江西,而且占直接债务融资的比重超过60%,分析比较两者的差距,从中找出有益借鉴对加快江西的银行间债务融资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吕雪峰 《金融博览》2011,(22):70-71
最近,国际上有一种声音显著增强,那就是担心日本的财政将会破产。资料显示,日本的国债发行余额占GDP的比重为世界最高,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评估,2011年这一占比将达到213%,国债的还本付息成为日本政府沉重的财政负担。  相似文献   

20.
江准 《云南金融》2011,(6X):82-83
目前,我国国债从债务负担率及偿债率等指标观察已经显示出过高的迹象,国家要提高国民经济与财政的应付能力,应该尽量通过提高财政收入、化解银行不良贷款、完善市场机制、调整国债期限结构等途径来实现。本文的分析表明,这些年来,我国国债极速扩张,不过是应对短期财政收支不平衡的应急之举,不是长久发展之计。今后,国债规模的确定,应该以经济增长和市场完善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