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持续农业与生态农业的区别与联系杨瑞珍面对当今世界农业出现的土地资源退化、人口增长过快和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近年来,继生态农业之后,又提出了持续农业的概念。但持续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概念、关系、现状及发展前景如何,都是国内外学者所关心和正在不断探索的问...  相似文献   

2.
我国西部地区生态农业的建设问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我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 ,山川秀丽 ,资源丰富 ,开发潜力巨大。但目前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农业和农村经济落后。同时 ,西部地区为我国长江、黄河的发源地和上游 ,是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因此 ,要处理好改善生态环境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系和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护长江、黄河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的关系 ,在西部大开发中就应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立足资源优势 ,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 ,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加快生态环境建设 ,走生态农业之路。一、西部地区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是农业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  改革…  相似文献   

3.
生态农业--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敬水 《农业经济》2002,(10):10-12
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不仅符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也符合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许多国家先后提出了有机农业、生物农业、自然农业、持续农业等概念,并把它作为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付诸实施。由于这些模式都是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生态、自然资源保护与农业协调发展为主要内容,所以统称为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针对现代农业投资大、能耗高、污染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等弊端,从保护资源和环境的角度提出的。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是: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科学方法,把现代科学…  相似文献   

4.
钟娜娜 《山西农经》2023,(9):123-125
农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休戚相关,然而粗放式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消耗了大量生态资源,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因此迫切需要建设生态农业以推动农业经济长期持久发展。文章分析了建设生态农业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剖析了建设生态农业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提出全面认知生态农业、发挥生态农业功效、培育生态农业人才等具体举措,以期为生态农业建设者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从而实现生态农业对农业经济持久发展的有力推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过量施用化肥、农 药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使土地 质量逐年下降,生态环境遭到破 坏。同时,由于工农业“剪刀差”不断 扩大,农业比较效益下降,严重制约 着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发展 可持续农业是今后黑龙江垦区的必 由之路。 一、面临的问题 1.生态环境恶化。所谓“二次开 发”使垦区周边林场及垦区内天然 次生林和大面积绿色植被遭到毁 坏,给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恶 劣影响,既严重丧失了调解气候的 功能,又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加 速了气候干旱化、土壤沙化的进程, 因泥沙淤塞也削弱了水利系统蓄水 泄水…  相似文献   

6.
生态农业与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玲 《农业经济》2001,(5):16-17
目前,农业已成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行业、正制约着其自身的持续发展。我国化肥农药的使用量、生产量、进口量均为世界第一,严重影响了农村生态环境,同时中国农村还面临着如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碱化等农业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而生态农业正是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对农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对扶贫开发、发展农村经济和解决农村能源问题等都有重大意义,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生态农业是当前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中应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西南喀斯特地区农业发展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喀斯特地区是我国绝对贫困人口相对集中地区之一,这里也是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人口增加,土地超载,使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贫困、环境退化制约该地区农业发展,功能多样化的农业发展模式是西南喀斯特地区农业发展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产业化与生态化:西部农业产业结构演进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兴衰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方向,西部地区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具体表现为结构单一,粗放经营、生态环境恶化、农村剩余劳动力比例较高等。解决西部地区不合理农业产业结构的关键在于把发展生态农业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小城镇持续发展战略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城镇持续发展战略初探张安忠潘勇辉一、小城镇持续发展战略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人口压力过大,农业资源承载力过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农业投入经济效益递减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这四大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来看,关键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是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有些地方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直接影响农村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威胁到城市居民的"菜篮子"、"米袋子"和"水缸子"的安全.长期以来小农经济的短期行为,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利益不均,农民生态意识的薄弱,是造成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重要原因.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行生态农业、低碳生产、绿色产品,切实强化农业现代技术,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加大对农业污染的资金投入和控制监测力度,提高农民的生态环境观念等,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不仅是在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背景下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推动农民增收、促进农业转型、优化农村环境的重要途径。对此,各地方政府还需通过优化生态农业发展政策、完善生态农业服务体系、提高生态农业资金投入以及健全生态农业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2.
大中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幅员面积1390平方公里.境内地形以浅丘夹带平坝区为主,占55.7%,中深丘占37.4%,边缘则为少量低山区,海拔高度在264~889米之间.该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水资源同步,农业生物资源种类较多.截止1990年底,全县共有人口89万,其中农业人口78万.农耕地总面积68万亩,田多土少.前些年由于森林资源不断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大足农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但近几年来,由于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逼上梁山"  相似文献   

13.
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与生态农业发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综合分析了我国农业快速发展形势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紧迫性,指出农业生态环境安全对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重要性,同时分析了生态农业在我国发展韵必然性,提出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应重在因地制宜、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生态农业开发是当今农业发展中的亮点.江苏省溧阳市天目湖生态农业园以生态农业旅游为品牌,以发展生态为主线,以生态农业建设和绿色农产品生产为栽体,以壮大农村经济为目的,以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的建设要求,目前已建成田园风光优美、生态环境宜人、农副产品品质优良、农业生产技术先进、农业经营机制灵活的高效农业园区.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地制度的改革、农业投入和技术创新活动的加强,常州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但农用地面积不断减少、农业投入不足、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及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影响和制约了常州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农用地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和增加科技投入等措施,以实现常州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农业资源丰富,具有农业生产有利的自然条件。近年来,单方面追求农业生产物资和经济效益,导致黑龙江省农业资源急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和归纳方法对黑龙江省农业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剖析黑龙江省农业经济存在的产业化水平低、重视建设轻视管理、农业整体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并提出走产业化发展道路、重视农产品体系建设、调整农业结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农业的发展有两个根本问题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一是土地资源与人口问题;二是生态环境问题。各个国家都在研究和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本国农业发展战略,探索自己的新出路,其中有代表性的要算生态农业和持续农业。本文拟就生态农业,持续农业的概念、两者的关系,以及我国持续农业的内涵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8.
黄淮海平原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就黄淮海平原农业生产的现状、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等进行了初步探讨,黄淮海平原农业存在灾害频繁、环境污染、产品结构单一、商品化程度低、土地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等问题,提出了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目标。本文对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深层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通过发展循环农业、鼓励生态农业、倡导特色农业、实施综合治理等措施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临安市隔绕“强市、名城、胜地”战略目标.坚持把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发展生态农业作为建设生态市.加快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来抓,促进了农业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建设取得显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