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海洋产业集群式创新发展是在新一轮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实现传统粗放型海洋产业集群以及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海洋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根本路径。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构建了海洋产业集群式创新发展生命周期框架,指出海洋产业集群式创新发展需经历启动期、沉淀期、爆发期、成熟期和瓶颈期5个阶段。通过对各阶段特征进行分析,指出政府作为海洋产业集群式创新发展的政策供给主体,应熟悉海洋产业集群以及海洋产业集群式创新发展生命周期规律,在不同发展阶段,精准施策,定向调控,提升政策供给效率与效益,促进海洋产业集群式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基于产业集群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在创新能力、创新资源等方面存在先天劣势,只有通过与其它创新主体协同合作才能更有效开展创新工作,而选择合适的协同创新模式成为建立协同创新体系的关键。在研究协同创新模式和影响协同创新模式选择要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产业集群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协同创新模式选择模型,该模型的建立为产业集群科技型小微企业选择协同创新模式提供了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3.
知识转移模式是保证企业跨产业知识转移并实现产业转型成功的关键。以跨产业转型企业的产业特征为研究对象,基于原产业生命周期、新产业生命周期和产业知识特征建立知识转移模式选择关系模型,同时利用BP神经网络构建跨产业转型企业知识转移模式选择仿真模型,并对样本企业进行仿真训练、测试及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仿真模型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以及泛化能力,可为跨产业转型企业根据产业特征选择知识转移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面临的策略选择是不同的,通过博弈模型的假设,分析了企业合作与竞争的影响因素,结合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影响因素的特点,提出了不同阶段的策略模式选择。从企业的不同生命周期的模型假设看出,竞争与合作策略选择是随着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各自的成本,收益以及在市场上是否处于有利地位的不同而不同的。对于企业而言,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其面对的内外部环境是不同的,因此选择不同的战略模式,即选择不同降段的创新模式来实现各自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创新模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本国产业自主创新的成败.文章在应用二元最优模型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了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相结合的农业生物产业自主创新的基本模式,然后根据产业创新主体、创新资源、产业的技术与经济实力等构建了适合我国农业生物产业自主创新的具体模式.  相似文献   

6.
产业创新是欠发达地区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的根本途径,选择一条适合欠发达地区的产业创新模式非常重要。以苏北欠发达地区——宿迁为例,对欠发达地区产业创新的三种主要模式进行了探讨,指出自主内生性的产业创新模式既能充分发挥本土主导产业的基础优势,又能促进产业创新的持续发展和经济的长期增长。最后提出了自主内生性创新模式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
通过构建大企业集群自主创新模式选择动力系统模型,探讨了6种自主创新模式动力要素构成,并根据集群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大企业集群特征,提出后发优势下大企业集群自主创新推进模式:产生阶段宜采取基于技术引进的自主创新和官产学研合作创新;成长阶段宜采取基于跨国技术联盟的自主创新、集群大企业合作自主创新和适度的原始自主创新;成熟阶段宜进行原始自主创新和基于跨国并购的自主创新;衰退阶段原产业宜采取集成创新,新产业宜采取灵活的自主创新模式。最后,以青岛家电大企业集群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验证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8.
结合产业共性技术相关理论与技术扩散模型,以政府作用为调节变量,构建产业共性技术扩散的三阶段仿真模型,对产业共性技术扩散三阶段演化特征进行探讨,借助Matlab平台对主体采纳行为和共性技术扩散速度进行仿真,并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共性技术扩散为例对仿真结果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共性技术扩散先后经历了权威决策、二次创新以及附随扩散3个阶段;产业共性技术扩散的企业采纳比例遵循“S”型曲线规律,而产业共性技术扩散速度出现了“上升-下降-再上升”的“N”型走势;直接采纳二次研发成果的企业,对产业共性技术扩散影响较大;政府在整个产业共性技术扩散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但在扩散不同阶段政府介入方式与程度会有所差异;二次创新投入比例与成功率影响产业共性技术扩散规模和速度;只有将产业共性技术转化成专有技术或新产品,才能实现共性技术有效扩散。  相似文献   

9.
融合创新是企业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多种技术的相互融合,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系统的过程。按照内外部技术的不同比重,融合创新可分为:复制式融合、改良式融合、嫁接式融合等3种模式。对3种融合创新模式进行比较;从企业创新资源和能力、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发展阶段和外源技术特点等维度分析融合创新模式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企业融合创新模式的选择模型。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0-2017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29个省市面板数据,首先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了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在此基础上运用断点回归方法分析了税收优惠政策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总体上以专利为产出指标的创新效率高于以新产品销售收入为产出指标的创新效率,并且以新产品销售收入为产出指标的创新效率处于较低水平,由此表明我国高科研投入与低实际产出的矛盾依然存在;②税收优惠政策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税收优惠政策对技术研发阶段与科技转化阶段的影响效应不同;③税收优惠政策与企业规模、政府资助合理匹配可放大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1.
由于未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的影响,运用传统数据包络分析(DEA)和随机前沿分析(SFA)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进行研究,容易引起评价结果误差。采用二者相结合的三阶段DEA模型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测度与分析,能够保证评价结果的有效性。研究结果显示:规模效率不足是限制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另外,市场开放度能够显著正向促进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提升,而政府资助、地区经济发展和地区竞争不利于创新效率提升。最后,对投入要素与技术效率进行聚类分析,将我国内地28个省市划分为4种创新类型,并〖JP〗提出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原始创新是高科技产业发展壮大的内在动力,是增强高科技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原始创新活动是一种具有高风险性、高失败率的经济活动,高科技产业应在充分考虑创新实力的基础上,合理分配原始创新资源,适应环境变化,慎重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原始创新实现路径。基于高科技产业原始创新驱动因素分析,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分析原始创新驱动因素的内在关系,明确高科技产业原始创新驱动源,选择和设计适合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原始创新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0-2017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29个省市面板数据,首先采用DEA 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了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在此基础上运用断点回归方法分析了税收优惠政策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总体上以专利为产出指标的创新效率高于以新产品销售收入为产出指标的创新效率,并且以新产品销售收入为产出指标的创新效率处于较低水平,由此表明我国高科研投入与低实际产出的矛盾依然存在;②税收优惠政策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税收优惠政策对技术研发阶段与科技转化阶段的影响效应不同;③税收优惠政策与企业规模、政府资助合理匹配可放大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4.
美国生物医药产业R&D的总体特征运行模式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实力在全球医药产业界仍然居于绝对优势地位,连续多年R&D投资持续高速增长,为新药创新活动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但是深入分析其新药类型,可以发现:美国生物医药产业研发创新仍呈明显的“渐进式创新”特征,其产业整体上选择了渐进式创新和研发外包的创新模式;研发外包(Outsourcing)以及研发业务离岸外包(Offshore Outsourcing)是当今美国生物医药产业R&D活动最重要的运行模式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思培峰 《技术经济》2013,(2):45-50,58
通过回顾产业创新系统理论的研究文献,发现可将影响产业技术赶超路径的因素分为3个层面——知识技术、参与主体以及制度法规。结合产业技术赶超的作用路径,构建了机制模型,并以印度制药产业、中国生物产业、日本电子产业为例展开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业对知识技术投入、参与主体协同、制度法规制定的倚重程度不同;只有根据各产业的特点来选择技术赶超路径,才能充分发挥产业创新系统的驱动作用,实现技术赶超。  相似文献   

16.
企业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微观主体,而企业创新发展需要解决创新模式与战略导向匹配问题。在构建创新模式二维分类(开放和封闭、探索和利用)的基础上,构建了创新模式、战略导向和企业创新绩效概念模型,采用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展开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创新模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各不相同,创新模式需与战略导向相匹配。开放探索式创新适合于技术导向和市场导向,开放利用式创新宜偏向于市场导向,封闭探索式创新则适合于技术导向。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表明,并不是所有的产业集群都能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要实现民营经济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不断创新,这种创新依赖于内在机制和外部支撑体系的互动与耦合。文章基于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在对民营经济产业集群的演化过程及阶段性创新特征判断的基础上,剖析了其创新困境及其成因,并从宏观、中观及微观多角度,系统地提出了培育民营经济产业集群持续竞争优势的相关途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在新旧技术竞争过程中,传统企业会适时调整研发策略,以应对新技术进步对传统技术造成的冲击。然而,新技术对传统技术的影响究竟表现为创新替代效应还是创新互补效应,至今依然没有得到确切结论。以汽车产业为研究对象,比较传统燃油汽车和电动汽车两种新旧技术的发展路径,并结合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提出汽车产业的三阶段演化模型。进一步基于1995—2021年省级专利数据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从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两个维度实证检验各阶段电动汽车技术进步对传统汽车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电动汽车产业的范式导入期(1995—2008年),新技术通过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两方面促进传统技术发展;在电动汽车产业的范式构建期(2009—2021年),新技术依然对传统技术有显著推动作用,但仅通过工艺创新促进传统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跨国公司NPI转移的企业R&D知识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公司NPI(NewProductIntroduction,新产品导入)转移为代工企业R&D知识创新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首先,在对跨国公司NPI转移阶段和企业代工模式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二者关系模型;其次,以知识为载体,依据技术创新模式,建立了基于跨国公司NPI转移的企业R&D知识创新模式结构图,提出了OEM、ODM和OBM模式下企业R&D知识创新的模式选择策略;进而,结合R&D知识属性,探讨了基于跨国公司NPI转移的企业R&D知识创新模式实现模型,提出了实现企业R&D知识升级的创新模式组合;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相应模型和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产业变革与技术创新关系的基础上,阐述了产业变革规律对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提出了产业变革中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路径选择策略,指出产业分叉中的科技型企业应选择根本性产品创新策略,通过自主开发、合作研发和技术引进实现新产品开发;产业继承中的科技型企业应选择渐进性产品创新策略,通过技术集成、技术融合和工艺流程再造实现对原有产品的更新改造;产业转移中的科技型企业应选择根本性产品创新策略,通过技术转让、技术扩散和技术创造实现新产品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