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在美联储货币政策构成要素中,货币供应量作为利率向经济传导工具的地位一直未被动摇过,甚至M1一度作为美联储的短期操作目标。尽管因外资等因素的作用,使货币供应量与联邦基金利率的关系变得复杂化了,而且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近期重点更偏于对市场预期的政策引导,但这并不意味着货币供应量在美联储政策制定过程中不重要了。经2000年美国国会修改过的《联邦储备法》,仍要求“美联储董事局和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应该保持与经济的长期增产潜力相适应的货币信用总量长期增长。”①可见货币供应量在货币政策目标中的重要地位和在政策传导过程中不可…  相似文献   

2.
美国升息期货币供应量变动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美联储提息后的前几个月里,基础货币和三个层次货币供应量②增长速度③都在加快,这一现象很值得关注。本文拟采用实证的方法,通过20世纪90年代两段升息期货币供应情况与本轮连续提息中货币供应量变动的对比分析,探索美国三段升息期货币供应量变动的共性和特点,以期深入了解美联储近期货币政策意图,认识长期国债收益率走低的货币原因,供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研究参考。一、升息期货币供应量变动分析的必要准备为进行美国最近几段升息期货币供应量变动的比较分析,需要以下三个方面的准备。(一)美国三段升息期的划定。如图1所示,根据1994~2005年…  相似文献   

3.
今年6月30日、8月10日和9月21日,美联储连续三次宣布提高利率,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联邦基金利率提高到1.75%,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美元连续提高利率意义深远。第一,此次升息是在美国基准利率46年历史低点(1%)基础上的连续升息,预示着美国货币政策的转向;第二,这是美联储自2000年至今四年之后的连续升息,标志着美国宏观调控方向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4.
美联储利率工具运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率政策是美联储引导美国金融市场和调节宏观经济的主要工具。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和贴现率是美联储的主要利率政策工具。2003年联邦贴现率形成规则改变后,联邦基金目标利率成为影响美国金融市场最主要的利率工具。本文仅从美元的内外价格①角度,通过联邦基金利率与联邦贴现率、长期国债收益率、汇率变动关系的实证分析,试评估一下美联储利率政策对国债收益率的影响程度,为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和制定提供参考。一、美联储贴现率与联邦基金利率的联动如图1所示,2003年前,美联储贴现率一般低于联邦基金利率水平25个~50个基点。按美联储当时…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协整VAR模型研究了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如何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进而影响中国的物价水平.结果显示,美国货币政策、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中国的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以及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之间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美联储目标利率和中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以及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之间存在着负向关系.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美联储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美联储总资产和中国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以及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之间存在着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6.
美国100年的货币政策史是一部放任—监管—再放任—再监管的循环轮回。与此相适应,货币政策理论和经济学思潮也经历了由自由放任到"相机抉择"、市场到政府、自由派到保守派的两大循环。回顾美联储货币政策100年的演变历程,检讨相关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手段及其作用的论争,美联储在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对国际因素的考虑程度,特别是这场大衰退对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的影响,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耶伦领导下的新的美联储在强调金融稳定的前提下,将会奉行更为积极的货币政策以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等货币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制约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的若干国内国际因素,并在分析基础上,推断了2007年美联储可能的货币政策取向。结论是美国经济走势对2007年美联储决策的影响较大。美联储根据2007年一季度经济走势可能加息或维持利率不变,如果决定年内降息,则须以出台吸引外资有效措施为前提。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新任美联储主席耶伦的货币政策观点与主张、耶伦的货币政策猜想和耶伦面临的货币政策挑战及风险。耶伦所主张的利率决策的"最优控制方法"集中体现了其货币政策的核心思想。耶伦入主美联储,可能采用最优控制方法延续宽松政策,并作为长期决策的基础。这意味着耶伦将采用的利率决策框架很可能就是未来美联储的常规框架。耶伦反对通货膨胀越低越好的主张,认为过低与过高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同样有害。作为劳动经济学家,耶伦将失业率作为最重要的经济指标,认为货币政策可以通过促进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  相似文献   

9.
张晶 《经济前沿》2008,(7):40-43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逐渐浮出水面,这对于增长本已放缓的美国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美联储为了刺激经济、应对“次贷危机”的不良影响开始频繁、大幅降息。与美国遭遇经济滑坡境况不同,2007年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并出现了结构性价格上涨的现象,中国人民银行在“两防”政策的指导下,不断上调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中美两国货币政策的反向操作导致了中美“利差倒挂”现象,并对我国经济在多方面产生不良影响。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的应对方式将深刻影响我国的经济走势。  相似文献   

10.
4月18日,美联储再次突然降息,将联邦基金利率和贴现率分别削减0.5个百分点,以遏制美国经济的继续下滑,美联储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连续4次降息,总共达2个百分点,使联邦基金利率和贴现率分别降至4.5%和4%,不仅将前年6月至去年5月期间连续5次加息总共1.75个百分点悉数减掉。而且将联邦基金利率降至1994年8月以来的最低点,其频度之谪和力度之大均超过以往,美国用至全球股市对降息做出了积极反应,这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有可能开始发挥作用,美国经济增长在年内止跌回升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大,有可能最终呈现V型走势,这无疑将对今年的全球经济形势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陈功 《经济》2012,(3):83
1月25日,正值中国农历春节期间,美联储宣布,将把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0至0.25%的超低区间至少到2014年下半年,并制定核心CPI为2%的通胀目标,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 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首次公布利率预期,这是伯南克所采用的新货币政策工具,意在稳定市场对于利率环境的预期,希冀借此达到刺激投资、增加就业的目的.利率预期显示,多数美联储理事预计,短期利率一直到2014年都将维持在纪录低位,但内部对利率的预期观点差异很大.多数官员预计,短期利率一直到2014年都将维持在纪录低位.  相似文献   

12.
美联储实行的量化宽松政策对美国经济复苏起到较大作用。然而,利率回归正常化后,可能对全球金融市场乃至全球经济、发达经济体及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产生影响。对此,我国应从货币政策、汇率形成机制、跨境资本监管、人民币国际化、"走出去"战略等方面采取措施以降低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当前,美联储资产负债表已成为研究美联储施政方针的重要工具之一。美联储的重要操作在其资产负债表中大多都有所体现。通过研究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演变,剖析演变历史脉络背后所蕴含的政策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操作框架、重要工具、传导渠道、溢出效应。本文从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关键科目入手,重点分析关键科目背后折射出的货币政策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美联储加息和缩表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研究表明,美联储基本完成了新的货币政策框架构建,利率走廊体系不断修补完善,新框架下美联储能够较好地控制货币的量和价;美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已深度捆绑,财政赤字货币化可能将抬升中长期全球通胀中枢;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初期和末期会对债市、股市、汇市产生较大冲击。对此,需要高度关注、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4.
周桐  张晓红 《经济师》2014,(6):88-89
在连续四次实行量化宽松政策之后,美联储终于宣布削减购债计划,退出量化宽松。这对近年来经济持续升温的我国来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贸易、利率、汇率、产业结构等诸多方面甚至可能发生逆转性变化。文章从美国削减量化宽松对我国国际收支以及国内经济两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我国在未来如何避免金融危机的产生给予宏观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环球速览     
《经济月刊》2012,(10):86-87
美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美元大跌 美联储9月13日在货币政策会议后宣布,为了刺激经济复苏和就业增长,美联储决定每个月购买4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并将旨在压低长期利率的“扭转操作”继续进行至今年年底。  相似文献   

16.
该文通过一个九变量块外生SVAR模型,全面讨论了三个主要外部冲击美国利率、美国收入和国际油价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表明:美国利率和收入冲击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基本符合传统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结论;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货币政策具有短暂的传染效应,反映了我国货币政策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国际油价冲击没有导致我国经济出现传统宏观经济学中讨论的滞胀问题。外部冲击对我国几个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均有显著影响。从相对重要性来看,美国利率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影响最大,分别解释了我国外汇储备波动的11.5%、汇率波动的15%、GDP波动的20%和通货膨胀波动的9%;美国收入和国际油价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影响相对较小。研究结果表明,2014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增速下降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美国不断紧缩的货币政策。美联储未来的加息政策将对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带来重要挑战。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第一季度全球经济形势变化的态势,充分证明了习近平主席的判断,2014年全球经济和金融确实充满了不确定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不确定性之一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货币政策走向3月20日,美联储宣布最关键的调整就是对预期的调整。美联储实际上做了三点政策声明:首先,要继续实施量化宽松的退出政策,现在还有550亿美元的规模没有退出,在今年10月的美联储的会议上,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就会完成。其次,美联储以一个更全面的,包括劳动力参与度、劳动力成本等的指标替代了6.5的绝对就业目标,其不再作为利率的前瞻性指引目标。最后,美联储探索提高联邦基准利率的可能性。如果不出大的意外,在美联储QE退出  相似文献   

18.
美联储应对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操作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银行体系遭受重创,信贷活动萎缩,市场利率上升,实体经济难以得到资金支持,美国经济陷入了衰退。为了刺激经济复苏,稳定金融市场,修复银行体系,美联储密集地进行货币政策操作,通过各种方式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本文对2007年以来美联储所采取的货币政策加以梳理,对其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我国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9.
2001年3月,日本最先实施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该政策真正得到推广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当时,美国经济受到重创,为了复苏经济,在面对零利率下限令传统货币政策失灵的情况下,美联储相继推出了四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调整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和结构的方式向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注入大量的流动性。之后,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开始纷纷实施该非常规货币政策。文章探究了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后,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短期内会有所下降,但之后会有所上升,长期来看会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20.
环球速览     
《经济》2012,(10):86-87
美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美元大跌美联储9月13日在货币政策会议后宣布,为了刺激经济复苏和就业增长,美联储决定每个月购买4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并将旨在压低长期利率的"扭转操作"继续进行至今年年底。不仅如此,美联储还决定将目前的超低利率水平从之前设定的2014年年底延长到至少2015年年中,美联储的政策对于美元而言利空,因为更多的货币供应意味着美元的价值将被稀释。所以,美联储的决定一出,美元便遭到了抛售,美元对欧元汇率再次触及四个月新低,而对日元汇率也降到了七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