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陈本敬 《财政监督》2011,(25):65-66
我国从1999年开始实行的扩招政策使得大学生人数急剧增长,大学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而与此同时我国的经济发展却远远不能容纳新成长的劳动力。2010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人数为635万,是1999年的7.41倍,创历史新高,加上以往未就业的大学生人数,共有750多万大学生处于待就业状态,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我国的就业政策经历了三次大的转变:即1988年之前由国家统一分配、1988-1999年向市场导向过渡、2000年以后以市场导向为主。然而,以市场调节就业存在供求双方信息不对称、市场主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并存在着一些问题,为此,可从公共政策方面寻求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途径:在经济类型上,注重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产业类型上,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企业规模上,注重扶持发展中小企业;在就业方式上,重视灵活的就业方式;实施多元城镇化战略,培育新的劳动力大容量就业载体;重视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加快建设劳动力市场及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3.
DMP模型是一种失业搜寻与匹配理论,是用来分析就业市场的有力工具,今年我国的大学生就业面临艰巨的形势,因此急需解决出路。本文首先介绍DMP模型的基本理论,再根据图形分析,探讨缓解劳动力市场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就业歧视是指某些劳动者具有相同的劳动生产率,只是由于在一些非经济的个人特征上有所不同,导致在就业、择业等方面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以年龄歧视最为普遍和严重。企业追求效用最大化、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和人们世俗观念的影响是年龄歧视的主要原因。确立公平竞争的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环境、制定反对就业歧视的法律法规和加强社会文化建设是逐步消除年龄歧视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经济企暖回升的大背景下,各国劳动力市场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好转,但整体形势依然严峻。相对来说,我国劳动力市场形势稍为乐观,这与我国大范围大力度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密不可分。但也要看到,劳动力市场形势好转的背后依然压力重重。  相似文献   

6.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力度的不断加大,新兴产业的崛起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逐步增加。同时,低素质的劳动力亦无法满足调整发展中的传统产业。这种形势无疑对我国劳动力市场大环境产生影响,甚至直接左右了高校大学生就业。本文首先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现状进行阐释,进一步系统分析产业转型对人才的需求,并从人才培养、招生现状及就业预期等三个方面对高校教育提出了相应建议,即积极推行教育改革,合理增设学科专业;加强就业培训指导,完善就业补贴;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准确定位合理预期等,以期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鉴补充。  相似文献   

7.
社会保险费的经济归宿主要受到劳动力市场供求弹性、工资弹性和缴费-收益预期的影响。如果社会保险费不能完全转嫁给劳动者,将对就业产生不利的效应,而在二元劳动力市场特征明显的国家,还可能会带来显著的非正规就业问题。我国当前社会保险费的制度缺陷、最低工资标准的逐年提高和《社会保险法》的实施,可能存在严重的就业风险。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统计描述法与规范分析法,从毕业生就业市场供求关系角度,分析了内蒙古财经大学毕业生就业优势与劣势,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大学生、用人单位、政府、劳动力市场等四个方,构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长效机制和高校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大学实践课程,满足劳动力市场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晓琳  梁榜 《时代金融》2015,(5):70-71,79
随着近些年来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也越发引人关注,研究大学生期望工资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本文通过对安徽财经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整理数据并运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得出社会实践、个人能力等因素对大学生期望工资的制定有显著影响。最后针对实验分析结果,从个人综合能力、社会实践经验和职业规划等方面对大学生求职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近些年来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也越发引人关注,研究大学生期望工资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本文通过对安徽财经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整理数据并运用 SPSS软件进行分析,得出社会实践、个人能力等因素对大学生期望工资的制定有显著影响。最后针对实验分析结果,从个人综合能力、社会实践经验和职业规划等方面对大学生求职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的供求失衡、就业信息不对称是大学生就业成本虚高的根源,但按照劳动力市场机制,无法实现供求均衡,解决信息的不对称,需要政策的介入。此外,大学生就业成本是“交易成本”的一种表现形式,各类成本之间必然存在替代关系,从政府层面寻求降低成本的对策,有利于社会总成本的降低,增进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劳动力得到了大大的解放。但与之相反,从1999年高校扩招开始,高等教育成为了大众教育,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一直呈现递增的趋势。2015年我国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已达749万,相比较2014年多了22万。是扩招以来大学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大学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造成了就业市场的饱和状态,供小于求的就业环境让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男强女弱的观点深入人心,还有一些企业在招聘是错误的用人观念,让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变得更是难上加难。本文通过阅读和查找大量大学生就业领域中的性别歧视现象,分析造成女大学生就业受到性别歧视的原因,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际经济增速的放缓以及我国就业总量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矛盾的影响,我国近几年就业形势一直比较严峻。特别是2013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创历史新高(达699万),而同期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因而大学生就业问题格外突出,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除了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自身转变就业观念、高校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专业外,还需要制度建设。为大学生构建就业导向型失业保险制度,既是对我国现行失业保险制度的改进和完善,更是保障大学生就业的一种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刘鸿燕  姚鹏 《中国外资》2013,(16):295-296
随着大学毕业人数逐年增长,2013年招聘大学生计划和就业需求岗位明显减少,今年的就业形势更趋复杂严峻,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全国今年将有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再创历史新高。大学生就业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综合性问题,涉及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经济结构调整、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教育结构调整和政策、以及毕业生自身素质等方面。要解决这一难题,除了国家政策、社会导向、学校指导外,开拓美术类毕业生就业渠道的研究变得更加迫切。  相似文献   

15.
卢锋  任慧 《金融论坛》2022,(12):3-8
本文从中国奥肯关系角度观察分析疫情期中国劳动市场和就业形势特点。研究发现,受疫情冲击及相关政策影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中枢增速回落偏快和波动增加态势,导致农业劳动力转移增量、城镇新增就业和城镇调查失业率等劳动力市场关键指标出现一些变化。城镇失业率开始呈现与宏观经济波动的显著联系,表明中国奥肯关系发生了与早先时期不同的阶段性变化;青年失业率指标持续上升,提示疫情冲击宏观经济和就业形势的重要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一方面存在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劳动力素质结构迫切要求增加大学生供给。矛盾的根源:经济发展的区域性造成大学生配置的扭曲;相关人事制度阻碍了大学生的流动;教育改革跟不上市场化就业的要求。从而提出破解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对策:塑造市场就业环境,引导大学生合理流动;改革相关教育体制,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经济发展呈现出新常态。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高校毕业生的数量猛增,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棘手的突出问题。在这种经济新常态下,就业形势也发生较大的变化,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就业形势的转变,本文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市场中供需矛盾、结构性矛盾等诸多问题进行分析,根据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大学生就业意识,自身能力等方面的针对性政策,期望促进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粮食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资源。近年来,我国的粮食产业发展面临着全新的形势,对于粮食工程专业大学生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也发生了显著改变。如何有效转变粮食工程专业大学生传统的就业观念,适应劳动力市场发展变化的新要求,成为了粮食工程专业教师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化时代进入到了大众化时代,相应地,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有主、客观两方面的成因。促进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对策应包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扶持中小企业,完善人才市场中介;以市场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加强就业指导,培养学生的择业技能,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大学生从自我做起,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0.
今年两会的主题“建设和谐社会”,如果实现这一目标,最关键的是要解决农民问题。民工荒现象引出的民工的待遇问题,让我们有了重新审视民工价值和社会贫富差距的机会。将民工短缺问题同我国经济发展的大环境联系起来看,我国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增长中,国内投资大涨,推动劳动力需求量的骤然增加。但是,受到计划体制下形成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束缚,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完善,当宏观经济出现波动影响到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化时,劳动力市场无法及时、准确地传递这种信息,导致了民工荒现象。本文将从我国社会经济制度角度,分析民工荒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