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就业弱势群体就业问题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弱势群体是指在就业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的社会群体。解决就业弱势群体就业问题,对有效控制社会失业率、维护社会稳定、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非人力资本劳动力严重供过于求,市场制度无情的竞争机制以及各种名目的就业歧视,农民进城引发的“就业替代”效应,政府、社会对就业弱势群体就业扶助不足和法律援助缺位,是就业弱势群体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就业弱势群体的就业,需要政府的积极作为、法律的保障援助和社会的关注支持。  相似文献   

2.
职业中介机构是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的桥梁和纽带,发展和规范职业中介机构是促进就业的需要,是稳定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民办职业中介机构系指由法人、社会团体、个人开办的从事职业介绍活动的服务机构.在转移农村劳动力、改善就业服务方面,民办职业中介机构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变化,稳定的职业生涯似乎已难以实现。持久性就业能力更能适应并满足社会的需要,因而就业能力的培养理应成为就业管理的重点。聚焦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与发展、劳动力市场的潜力、组织职业技能培养以及政府和社会责任等方面,从劳动力供给角度研究劳动者如何提升就业能力的问题,为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寻求有效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社会弱势群体与就业援助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朝明 《财经科学》2002,(4):119-120
在当前需要化解的就业难题中,弱势群体的就业困难及其救助,成为十分引人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基于这个现状而提出的就业援助制度,旨在保证弱势群体在加剧的体制转轨和中国加入WTO后的背景下,不至于经济利益与社会权利绝对受损,从而尽可能缓解贫困和防止边缘化问题的扩大,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建设中,需要大量高素质劳动者,返乡农民工是其最具潜力的主力军。建立和健全农民工就业服务与保障体系,切实解除其就业后顾之忧,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返乡农民工就业现状分析,针对农民工在新农村低碳化建设中的就业需要,借鉴国内外促进农民工就业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提出了健全返乡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模型与实施对策构想。  相似文献   

6.
返乡农民工问题是社会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调查发现这种现象的存在带来诸多社会问题。需要加强对返乡农民工的动态监测,加大对农民工就业的帮扶力度,创造有利于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客观环境,以实现农民增收与社会稳定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民工就业状态的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国际金融危机发生近一年后对中国农民工就业的影响,笔者的课题组组织学生在全国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从流出地和流入地对农民工就业状态进行了调研。在对农民工就业状态的描述性统计、交互分类分析、对应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农民工转移就业、稳定就业的任务依然艰巨,供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与农民工就业不足将继续并存;农民工权益缺失,距离体面就业、生活和权益平等尚远;化解农民工就业问题的难点来自政策和社会管理体制上的问题,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需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作为中长期完善发展政策、机制和推进制度创新的一个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8.
关于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灵活就业人员的不断增加,其养老保险问题也日渐突出。当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这个庞大的就业群体是以牺牲其养老保障的权益作为代价的,绝大多数灵活就业人员都没有养老保险。他们长期游离于养老保险之外,缺乏社会保护,市场风险不能得到化解,将带来难以预料的城镇贫困和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尽快研究制定适合灵活就业人员特点和需要的养老保险制度已成为一个迫切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我国就业和再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特别是大学生、农民工、困难群体的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十分突出,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则会对社会和谐、稳定带来较大的影响。失业保险制度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就业和再就业的矛盾,由于失业保障制度具有保生活、促就业及防失业的功能,所以针对当前就业和再就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对失业保险制度进行完善,从而将其促就业功能更好的发挥出来,这对于解决当前就业问题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举措。文章从加强失业保障制度促进再就业功能的必要性入手,对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在促进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完善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再就业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田岩 《经济师》1999,(6):24-25
当前企业大批职工下岗以及大量新增的城市劳动力需要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政府、企业、职工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这一问题解决得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改革的成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目前对于怎样认识与解决这一问题,仍是仁者见仁、...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就业作为一种社会最基本的经济关系,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当前,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主要把遵化市城镇就业作为分析重点,在对这一就业群体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与之相关的公共政策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事关大学生及其家庭的根本利益,事关高校及社会的和谐稳定与持续、健康发展。高校毕业生能否顺利、充分、稳定就业,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设和完善程度有重要的联系。创新工作思路,奋力开拓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将有形就业市场和无形就业市场的建设和完善结合起来,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试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正>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关键环节,是社会各界非常关注的一件大事。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毕业生就业的困难程度有了大幅度增加,尤其是地方普通高校的形势更为严重。毕业生就业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全社会普遍关注。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关系到高校和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刘仙梅 《生产力研究》2007,(16):100-101,114
女性的就业状况不仅是一个就业平等与保护女性正当权益的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它关系到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它是社会稳定与和谐、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因此女性就业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文章在调查研究和数据(主要以城镇女性就业的劳动统计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女性就业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我国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就业问题突出起来,或者说,就业问题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隐型状太转为显型状态,城镇失业率呈上升趋势,下岗职工人数超过1000万,农村中有1亿多的剩余劳动力需要向非农部门转移,据预测,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9还将持续相当长时间,在21世纪头20年,特别是“十五”,“十一五”时期,就业压力将比现在更为突出,为保障国民经济顺利发展,保持社会稳定,既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和实施治理失业问题的的期对策,更需要研究和确定从根本上缓解就业压力的长期对策,也就是就业战略。  相似文献   

18.
正一、各级政府需要转变发展观念。根据新经济增长理论,经济每增长2个百分点,就业率则增长1个百分点。在这样的理论影响下,中央政府为了促进就业以保持社会稳定而追求经济增长率的硬性指标。但是如果短期的经济增长以牺牲环境、效率及社会公平等为代价,仍然停留在依靠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层面上,则短期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后果,不仅会透支长期经济增长的潜力,还在长期影响了就业和稳定。从这个角度上说,中央政府在"十二五"发  相似文献   

19.
产业升级是涉及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是目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问题。产业升级不仅仅涵盖产业经济层面问题,也涵盖着社会就业层面问题,如何把握产业升级和稳定就业之间的关系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文章假定就业对产业升级构成一种约束的角度出发,探讨就业对宏观和微观产业升级的约束效应,从而力图得出在就业约束下,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熊师 《经济师》2014,(2):38-39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形势。毕业生的就业不仅关系到每一位大学生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和社会稳定。文章分析了高校毕业生所面临的严峻的就业问题和成因,指出要从国家、社会、学校、个人四个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尽可能地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