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论政府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长期基本方针。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政府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本文试图结合中国生态环境和林业建设的客观实际,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针对中国生态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的思路和政策建议。本文分为两期刊登。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大战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首先在于发展;第二,可持续发展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重要内容,以实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农业是宁夏的优势,同时宁夏又是一个...  相似文献   

3.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资源的状况如何,事关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发展。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贵州黔西南州由于处于珠江上游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的特殊地理位置,境内生态环境质量同整个珠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4.
草地资源开发与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草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土地资源。草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开发利用,是农牧业现代化和环境优化的基础。中国草地资源丰富,有巨大的开发优势和潜力。为此,提出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开发草地资源、发展知识密集型草产业对农业、牧业、绿色产业、生态环境建设、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作用和目标、途径、管理政策及前景。  相似文献   

5.
《浙江林业》2003,(7):6-11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森  相似文献   

6.
高邓 《农业经济》2020,(5):18-19
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是农业经济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农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更是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的根本保障。文章从深入阐述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发展二者的关系入手,分析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生态环境依然面临的严峻威胁,并深入探索实现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的主要路径,以期为解决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提供有效思路,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和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范围内,围绕经济增长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肆意开采和破坏,从而导致人类面临自身生存危机的一系列综合性因果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我国在面临世纪之交的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我国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源于环境保护,最终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基础,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是要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目的就是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  相似文献   

8.
新疆兵团生态环境状态预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环境是资源和人类生存的承载体,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环境的过度恶化,必然会带来资源的枯竭,也必然给人们的生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本文主要是通过灰色系统理论建立预测模型,预计在未来20年兵团所辖的范围内制约人类生存的影响因素会逐渐的消失,生态环境会越来越适合人类生存。  相似文献   

9.
人类已进入21世纪,然而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物质前提的生态环境,却呈现出退化甚至恶化的趋势,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危及我国未来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据有关专家估算,我国每年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各种经济损失高达几千亿元,占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10%。严峻的客观现实表明,要在21世纪初彻底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就必须从传统的以追求单一经济增长目标为主的战略转到以追求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战略。就农业而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人类…  相似文献   

10.
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做好林业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为加快林业发展,实现山川秀美的宏伟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现作出如下决定。  相似文献   

11.
一、加速林业建设是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盟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我国正处在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经济发展的任务很重,加之,对生态环境保护投入的不足,环保能力的提高远远低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因此环境质量总体上仍在不断恶化。主要表现在:(一)水土流失越来越加剧。由于森林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日趋加剧。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67万Km2,全国三分…  相似文献   

12.
一、生态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人类已经意识到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谋取发展是一条危险的道路,人类必须爱护自身的生存基础——地球,森林是地球生态环境的主体。在确定人类与地球的新关系中,森林被认为是保障地球前途、维持人类生存的重要因素。这就为全世界重新认识森林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一个历史性机会。如果我们希望地球仍能成为一个人类生存的可靠场所和能够供养子孙后代的话,那么森林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具有维持生存、维系生物圈平衡所必须的作用。同时,森林可以为人类的生存提供各种物质财富。因此,森林保护只有在经济协调发展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能源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我国农村能源是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农村能源建设关系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是农业及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提出农村能源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必须不断探索和研究新时期加强农村能源建设的思路、办法,加大农村能源综合利用的力度,着力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协调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面对的重大课题。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现已成为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新疆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差,如何解决新疆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与环境压力问题极为重要。对此,必须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新疆社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江总书记“八五”批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现代林业和可持续发展的林业,这四者有着怎样的关联?下面的研究论文表明:现代林业的本质特征是可持续发展的林业,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是现代林业的基础,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山川秀美”。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农业的地位一直是最基础的部分,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方面的保障。但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环境恶化的问题,这样的环境情况问题在农村土壤方面也十分的严峻。而且农村土壤问题的危害会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未来的人类生存状况。所以,我国现在必须要对农村土壤污染和生态环境方面重视,特别进行维护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我国生态环境、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建立在现代林业思想和林业分类经营理论基础之上,集公益林管护、商品林培育、产业调整、工程投入、资金筹措、政策扶持、法制建设、组织管理、保护措施等多项内容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工程的实施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森工国有林区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森工国有林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这从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管好、用好天保资金,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18.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对于土地管理特别是耕地保护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把它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大事来抓,连续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重申和强调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从体制...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在新暑期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全新认识和深刻把握、是我国进行全面小康建设的指导思想。针对当前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为了回忆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必须树立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  相似文献   

20.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面对经济高速增长、生态环境同期恶化的现状,结合山西实际,探讨加快生态环境建设问题,对于完善山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协调和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