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产生了为数众多的独生子女家庭。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父母的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家庭和社会的一个突出矛盾。如何应对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养老问题无疑需要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采用SWOT方法对当前我国养老产业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有利于推动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来应对"未富先老"状况下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挑战,从而提升我国老人的生命质量和晚年生活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2.
李林萍  李建  高菊兰 《经济师》2014,(8):202-203
基于四川省老龄化程度急剧加快的态势,采取什么样的养老模式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四川省城乡养老模式研究》课题组对四川省城乡老年人口养老状况进行了调查,对影响选择养老方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为四川省养老模式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促进社会为其提供不同程度的服务,提高社会养老保障水平,让所有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问题严重.未来养老的发展应该是老年人的生活保障逐渐走向社会化,变家庭养老为社会养老.基于互联网的“劳动数字化”互助式养老模式致力于构建一个“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成、老有所乐”的互助式养老社区,让老年人在生态良好、氛围活跃的社区环境中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国正处在经济发展新常态时期,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然而由于我国复杂的国情,其实践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养老问题就是其一需要解决的.然而我国正面临"银发浪潮"和"人口断层"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会养老存在较多问题.文章就未来我国如何实现养老模式多元化提供了3个路径选择:即以老养老、医养结合以及"互联网+养老".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已经引起政府及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在"未富先老"的现实国情下,我国老年人养老问题日趋突显,因此探索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势在必行。本文为发展城市社区化居家养老模式提供现实依据,并对如何提高我国城市社区化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成为社会、政府、家庭日益关注的问题.而在老年人群体庞大的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尚未得到满足.因此,完善农村养老体系,是农村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养老体系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的梳理,总结我国切实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途径,以期能够为完善农村养老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城市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成为一个社会化问题。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基础设施的薄弱以及专业服务人员水平不高,使得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医疗保健存在严重的缺陷。如何使老年人老有所依,病有所养,是值得深入分析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农民养老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虽然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建设已经初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有很多问题,要解决广大农民老有所养、老有所靠的问题,就需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9.
史妍  喻訄  崔莎 《时代经贸》2010,(12):21-21
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农民养老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虽然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建设已经初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有很多问题,要解决广大农民老有所养、老有所靠的问题,就需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0.
宁夏农村老年人养老现状及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宁夏的养老问题也面临着挑战,尤其是农村老年人,如何使他们过上老有所养、老有所靠的生活,已成为宁夏当前亟需探讨的问题。只有从经济上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资金的来源、从精神和生活上满足他们的需要、从医疗保障上减轻他们的负担,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养老水平.  相似文献   

11.
家庭养老的可持续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和家庭小型化的现实,关乎家庭养老的前景,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就是家庭养老应该积极地向社会养老转变。该文通过对中华民族"孝"道伦理、法律、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未富先老"国情的制约和国外家庭养老的分析,得出结论是:否认家庭养老是形而上学的绝对化的倾向;家庭养老是人类社会的本能所系,那种寄人类养老完全于社会化的倾向是人类社会认识过程中的一个误区。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互助养老的现实困境及其优化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师》2019,(5)
人口老龄化、"银发中国"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常态。伴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面临着巨大的养老难题。面对"人口红利"消失和"未富先老"的客观现实,传统的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当下的养老服务需求。有鉴于此,近年来,作为新型养老模式的互助养老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其问题也随之凸显:互助养老存在认同度低、缺乏法律政策支撑、配套设施不完善和参与主体单一等诸多困境,亟需优化我国互助养老的发展路径,促进互助养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日趋严峻,老年人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同时我国正处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具体在养老医疗服务这个层面上,其体制、技术等方面还需要健全和完善.如今智能化科技方兴未艾,不仅在自然科学研究、军工业等方面贡献突出,而且也在服务行业提供"硬实力"的支持.本文试就智能化养老产业融入养老医疗服务的可能性出发,探索如何推进智能化养老产业融入养老医疗服务,并强调前者对后者在体系完善和多元化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咏梅 《经济论坛》2011,(10):172-174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老了怎么办”不仅是老年人自己关心的问题也成了社会焦点问题。随着我国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和加速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趋势,“4—2—1”家庭将成为未来家庭的主要形式,在人口倒金字塔的结构下,家庭养老显得力不从心。养儿防老的可行性不断降低,传统养老不堪重负。本文通过以房养老观点的提出,旨在多探索出一些新的养老模式,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努力。  相似文献   

15.
由于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老年人口的养老服务需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老年群体现阶段更需要的是高质量、多层次、专业化的服务,由此可见,传统养老服务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而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革新了养老服务的发展模式,人工智能赋能养老服务将有助于解决养老服务现存问题,成为养老服务发展的新引擎。聚焦人工智能赋能养老服务行业,以ZIGBEE通信技术、RFID技术、Bluetooth技术为理论框架,运用层次分析法从三个方面展开研究。提出各个主体应明确职责,加强顶层设计,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养老服务行业中的应用,培养智能型养老护理人才,从而提高我国养老服务的质量,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16.
该文提出"养老服务产业化"就是建立在商品交换的基础上,使"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等老年生活照顾服务成为营利性的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指出我国养老服务的发展必须坚持产业化的方向。进而根据相关文献资料,从养老服务福利模式、社区照顾、非营利组织和志愿者提供的服务等方面,澄清和补充了人们对北欧国家、英国、日本等国"福利化"养老服务的不够全面、准确的认识,认为养老服务的"福利化"和"产业化"并不是互相抵触和矛盾的,而是并行不悖、互为表里、互相促进的。最后结合国情实际,提出促进我国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王曙光  段君 《经济》2014,(8):110-111
正随着中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以老年人为目标客户群的养老产业已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和未来经济增长点。在近期由爱晚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生命时报社联合主办的"中国社会化养老·爱晚工程2014版纳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养老服务行业的代表以及主流媒体200余人,围绕"中国社会化养老"主题,从全球老龄化的现实危机入手,全方位、多层面、大规模、国际视角地就中国社会化养老展开了精彩研讨,为破解养老困局,应对"银色浪  相似文献   

18.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是老年人口规模大、人口老龄化速度快、未富先老。我国人口自身结构的变化,必然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我们必须采取合理的人口政策,建立以家庭养老为主体的多元化养老方式,积极发展老龄产业等,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处于经济转型的发展中国家,但是从2000年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出现"未富先老"的现象,高龄化、老龄化、婚姻结构变化等的问题给我国养老安排带来一系列的困难.养老问题是当今社会的关注焦点,妥善有效解决养老问题能够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好坏、是否能够安度晚年,不仅与每个家庭息息相关,而且与国家的稳定紧密相连。国家实行怎样的养老模式才能适应其老龄化的发展是众多学者关心的问题。就当前国内外养老模式来看,可以分为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种。发展阶段不同,我国与国外养老模式也有很大不同,研究国内外养老模式进行探讨,对适合我国养老的新型养老模式进行分析,对我国养老模式的方向有重要意义,对国家制定养老政策有参考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