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地区能源强度差异研究——要素禀赋的分析视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借助一个纳入能源要素的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首先通过数理分析,研究了能源、资本和劳动力三种要素禀赋对各地区能源强度差异的影响机理和作用方向,提出能源要素越丰裕、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越匮乏,则能源相对价格越低,从而能源强度越高的理论命题;然后利用1995—2006年我国各地区能源强度的相关面板数据,运用OLS和GMM模型对理论命题进行计量经济学实证检验,证实了命题的真实性。这一结论对于当前与未来全国推进与落实节能减排、降低能耗的政策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能源消费的增长会促进工业产出的增长,但也会阻碍工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将能源作为生产要素引入C-D生产函数,利用中国2000—2014年工业及其内部各行业的相关数据,测算能源消费和其他要素对工业增长的贡献,并运用LMDI能源强度分解模型分析技术进步和结构转换对工业能源强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工业增长具有“资本和能源双驱动”的特征,能源产出弹性接近同期资本产出弹性,远高于劳动产出弹性,要素贡献则表现为“资本和能源为主,全要素生产率和劳动为辅”;工业能源强度不断降低,但下降幅度趋缓;工业能源强度的降低得益于各行业普遍的技术进步,但通过技术进步进一步降低能耗已越来越难;工业结构升级进展缓慢,高耗能产业增加值比重不降反升,结构因子对能源强度降低具有负作用。因此,未来要进一步降低工业能源强度,必须重点推进工业内部结构调整和升级,减少工业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三个指标共11个影响因素与能源效率之间的关系,并运用岭回归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显著地与能源效率正相关,技术进步会提高能源效率;第二产业比重的提高会降低能源效率;煤炭消费比重提高也会降低能源效率,而石油消费比重提高则会提高能源效率。此外,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和市场化均会显著地改善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按照能源排放强度将33个工业部门分为高、中、低度能耗产业的基础上,测算1999~2007年三大产业环境规制强度和全要素能源生产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三类行业环境规制与产业全要素能源生产率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前环境规制强度阻碍了中度能耗产业全要素能源生产率的提高和技术创新;高度能耗产业环境规制强度对全要素能源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低度能耗产业环境规制强度适应行业的发展需要,促进技术的进步。环境规制政策的制定应根据不同能耗行业特点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SFA的方法计算了我国35个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其分解为规模效率、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在此基础上将35个行业分为7类分别衡量了全要素生产率各组成部分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得出以下基本结论:1998~2008年我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0.7%,主要原因在于规模效率表现为负增长,而技术进步率和技术效率表现为正增长;从总体上来说,技术进步在能源效率提高过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对于规模经济要求较高的行业规模效率对能源效率的影响较大,对于以技术竞争为主的行业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较大;技术效率改进对于各行业能源效率提高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国有企业比重越高、企业规模越大、对外开放水平越高,行业的能源效率也就越高。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中国能源强度的演变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主要影响因素变化对能源强度的冲击及识别主要影响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论文使用2000-2016年中国30个省区的能源强度及相关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能源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省区能源强度具有显著空间相关性,能源强度水平相似省区倾向集聚分布;城市化水平、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禀赋对省区能源强度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进步的影响则为负向;从溢出效应来看,东部省区的城市化水平、西部省区的能源消费结构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的能源禀赋均产生了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而东西部地区的技术进步则产生了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空间溢出效应方向相反。  相似文献   

7.
利用1999~2009年中国30个地区的面板数据,可以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中国城市化进程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化水平和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对能源消费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恩格尔系数对能源消费具有显著的反向影响.此外,城市化进程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存在着区域差异性:中部地区城市化水平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东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东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居民恩格尔系数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中西部地区.因此,合理推进城市化进程,有助于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能源供应的矛盾,保障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能源需求函数作为基本回归方程,以我国2000~2013年30个省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加入了产业结构、外商直接投资和技术进步等控制变量,运用固定效应进行实证回归,分析了我国各地区的贸易开放度、对外出口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仅从对外出口来看,出口规模越大,能源作为投入要素消耗的就越多。但是,综合贸易开放中的多种因素,在规模效应小于技术效应与结构效应之和的情况下,贸易开放度越高,能源利用效率就越高。因此,大力提升技术与结构效应在对外出口中的作用,对于我国外贸的可持续发展及节能减排政策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和市场调节机制的视角分析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因素,采用空间变系数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了经典OLS方法无法模拟地域间各种影响能源强度的因素的空间异质性问题。研究结果显示:能源资源禀赋与能源强度成正比关系,但GWR回归弹性系数差别很小;工业和重工业弹性的省域间差异性十分显著,是能源强度的重要影响因素;技术进步降低了能源消费强度,但从系数来看,地区间略有差别;在市场调节机制下,能源价格变量在统计上不够显著;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开放有力地降低了能源强度,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对西部地区作用较大,而对外开放对东部沿海地区影响较大。本文研究结论为制定差异化的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运用能源强度、离散系数、莫兰指数综合测度1999—2013年长江经济带工业能源效率空间差异及发展趋势,并建立面板托宾模型探索工业能源效率影响因素,分析表明:长江经济带省际工业能源效率从下游至上游存在梯度差异,空间差异由趋异向趋同转变,省际工业能源效率呈现空间集聚特征;长江经济带工业能源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工业比重、政府影响力(财政支出比重)、电力消费比例、研发投入力度呈正相关,与能源消费比例、煤炭消费比例呈负相关,与对外开放水平的关系不明确。提高工业能源效率,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应提高研发投入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游地区要加快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而中游地区工业能源效率受能源消费比例影响明显,提升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