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大问题。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存环境。在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凭借着手中的技术和投资,采取耗竭资源、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方式来追求高消费、高享受。这种发展方式正使人类遭受着有史以来自然界最严厉的报复和惩罚。臭氧层遭破址,全球气温变暖,有毒有害的物质污染土地,使土地沙漠化,水资源的污染使大量的水生动、植物濒临绝迹等等,不仅使经济损失巨大,而且已经危及到人类自身的健康和生存。  相似文献   

2.
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人类对资源的需求量与消耗量日益增加,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断恶化,物质、能量与人口的比例不断减少,研究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工作已刻不容缓.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类生活于自然环境之中,要消耗一定的生物与非生物资源,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础的物质条件,人又是环境的塑造者,人类与自然环境保持着一定的平衡关系。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目的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破坏自然环境就等于毁灭人类自己。现在,环境与资源的保护已成为全球共同关心的问题,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发达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致于保护生态环境及合理开发自然资源的研究,并建立了很多环境保护组织。我们国家地  相似文献   

3.
柳泽民 《经济师》2011,(11):24-25
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面临来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自身的双重挑战。自然界是人生存于其中的物质系统,是人的无机的身体,是人的自然存在的基础。人类社会是人生存的社会关系系统,是人与人的联系的网络,是人的社会存在的基础。物质系统和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行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然而这一基本条件正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在资本贪欲驱使下而失去控制的世界理性化进程是人类可持续发展所面临重大威胁的深层根源。对理性和资本的有效驾御是保障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4.
从环境问题到环境法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薇 《环境经济》2005,(11):39-40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使环境质量下降或使生态失衡,对社会经济发展、人类身体健康以至生命安全及其他生物产生有害影响的现象。其中,由自然界的运动产生的环境问题,如地震、火山爆发、海啸、洪水、干旱等,称为原生或者第一类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则称为次生或第二类环境问题。尽管人类的不适当活动有时也会诱发自然灾害或加剧其危害程度,但是对于第一类环境问题,人们目前尚不能对其加以控制或者避免。因此,环境保护主要是解决第二类环境问题,这类环境问题的产生也是环境保护法出现的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5.
绿色、自然与人类发展刘清泉,赵森新绿色、自然与人类三者互相依赖,共存共荣,互相制约,协调统一。绿色象征着生命,人类生存的希冀。自然是人类生存的资源库和客观世界。人类社会则是自然界的特殊组成部分。人类离不开自然,离不开绿色。绿色浪潮是人类生存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6.
人是自然界进化的产物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始终离不开对环境的依赖。当代社会 ,环境保护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可持续发展问题 ,但在考察环境保护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问题上 ,不同的测算方法将导致极不相同的环保政策。本文利用美国学者对生产率的比较分析 ,试图说明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 ,其环境污染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应符合流行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7,(6)
随着科学技术与工业革命的发展,在为人类社会创造便利与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为人类所处的自然界带来不可磨灭的破坏,各种环境问题层出不穷。文章运用生态视角分析了福克纳的《熊》,发现他将自然界放在了比人类更加高的位置,将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上升到了道德的高度。这部作品对人类的生态启示是只要人类回归到自然,善待自然,人类就能长久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上。  相似文献   

8.
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生态文明体现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自然界外部性构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外部环境,自然界的负外部性严重制约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应充分利用市场与政府的双向施力,力促自然界负外部性内部化。  相似文献   

9.
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危机是我们面对的矛盾现实境况,然而既有的人类生态理性无法解决这一矛盾。本文反思唯经济发展的政策理性和物质中心的生活方式,提出了地球环境是人类的整体性利益,人在自然界中的利益份额应该设定边界,认识到自身对于自然力量的卑微地位,在人类的精神世界中始终保持对自然的敬畏,在生态理性基础上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机制等基本观点,为环境保护法律机制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保护地球关注人类生存的可持续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类历史上最令人沮丧的事情莫过于生存意义的迷失。]了享受本能意义上的合适和快乐而热衷于时,却忽略了自身的改造。人类的狂妄与浅薄导致与自然界之间的极大对抗。目前的生态危机换一个角度来看就是人类灭”这一哈姆雷特式的抉择关口。要想做出正确选择,只能立足于对生存的深刻把握,并选择合理的生存方式。生存可持续性是人类的终极关怀生存问题一直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根本的问题,它成为全部社会生活的出发点和归宿。人类生存同动物生存有着本质区别,同时也存在着依赖性关系。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处的那个种所规定的方式生存,它完全受…  相似文献   

11.
刘伟辉 《经济研究导刊》2013,(27):F0003-F0003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文明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超越,但对自然界的盲目开发和经济扩张,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每况愈下。水土流失、土壤退化、资源的减少、生态的破坏,导致了“黑色污染”、“温室效应”,直接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中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生态环境脆弱。在资源存量和环境承载这两个方面都经不起传统经济形式下高强度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如果继续走传统经济发展之路,沿用“三高”(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粗放型模式,以末端处理为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那么只能延缓中国现代化速度。为了人类能够延续,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  相似文献   

12.
人类的自然观念是人类自身现实生存状况的真实反映。21世纪人类正遭遇严重的生存困境,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矛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在不断加深。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马克思自然概念所包含唯物主义自然观、实践的人化自然观、可持续发展观成为指导人类解决生存困境的重要思想,也成为中国可持续性发展的坚实的理论依据,对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3.
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是世界性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活,人类和各种生物的繁衍和生存。苏联在1990年10月《经济和生活》报第41期上发表了“苏联1991—1995年及2005年远景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国家纲领”,认为保持国家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自然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潜力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环境保护的意义不在于保护环境,而在于通过保护环境减缓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使其更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最终的意义还是保护人类自己.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生态环境警示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当代科学技术使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人类活动规模空前扩大,从生物圈进入宇宙空间。但是,随着世界人口剧增,以及人类违背自然规律的活动对自然界的冲击,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当代世界面临的共同性社会问题。而在我国走向现代化的进...  相似文献   

16.
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促进可持续发展(上)□上海财经大学博士后流动站朱启贵一、国民大系统与可持续发展(一)人类生存与发展系统———国民大系统具有社会与自然双重属性的人类,要想生存与发展,必然要与周围自然界及其他系统紧密相联。这种联系演化至今已成为人类6...  相似文献   

17.
自然环境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极为重要,环境变化情况与人类生活有着直接关联.为保证人类发展与自然界之间的平衡,响应绿色环保号召,园林生态化设计就此诞生.通过对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原则、注意事项以及配置方式三方面的介绍,对生态园林设计植物配置这一主题展开全面论述.旨在优化生态园林植物配置水平,确保生态园林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生态环境问题的经济学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问题作为人与自然关系中相互对立、相互冲突的一种形式早已存在,只不过在产业革命之前,生态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仅具有短期性和局部性的影响,还不足以构成对整个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严重威胁。生态环境真正发生质的变化并成为一个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在产业革命之后。自工业革命以来,在以工业化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界在力量对比上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自然力在以技术为主导力量的人类面前显得无比弱小,技术在盲目、自发、缺乏控制的情况下,对自然界造成了致命破坏。  相似文献   

19.
绿色经济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经济。绿色经济要求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时要理性化。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制约,一是人类自身内部结构的制约,二是自然环境的制约。人类要生存,必须有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必须有相应的自然资源。我们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从而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也都是有限的。绿色经济是人类自身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20.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这是恩格斯对人类历史特别是近代史演变过程一种有分量的科学总结。这个总结严肃地告诉我们,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自然界本身的发展是有序的即有理性的,人类在向大自然谋取自身发展所需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时,只能按照自然规律行事;否则,必然要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同时还告诉我们,人类在现实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必须摒弃“人定胜天”即人统治自然、征服自然的价值观,因为这种价值观将人与自然摆在对立或对抗的地位;而必须确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发展的价值观。应当说,后种价值观,正是我们目前所奉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其相应的一切策略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