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随着整个世界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全球问题越演越烈,尤其是造成了人类生活的异化和生存的困境。于是各国有识之士也纷纷关注全球生存危机问题,并不断地分析其产生的各种思想以及现实原因,积极寻求人类走出困境的有效办法和途径。其中实践活动的不合理性及其指导实践的理性出现了问题成为导致人类生存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于是合理性哲学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自然观刍议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需求的无限增长性,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而且这对矛盾长期以来被人们忽略,从而对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文章从自然观演进的角度,分析不同阶段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自然观特征;针对当前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提出生态自然观是我们应该积极倡导的一种理想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自然观,并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生态自然观的理论基础、核心内容和实践形式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和谐自然观认为人类在自身发展中,要自觉保持与自然和谐统一,才能保持人类生生不息。"两型"社会建设是马克思和谐自然观中国化的现实使命使然,是马克思主义和谐自然观中国化的实现,是自觉遵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规律,是马克思两个和解命题的科学实践。  相似文献   

4.
工业文明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工业文明对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破坏,使其发展陷入困境。与此同时.一种新的文明——生态文明正在逐渐兴起。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生态自然观、生态文明观的理论来源。实践表明,只有树立生态文明观,建设生态文明,才能摆脱工业文明的困境,确保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用实践的观点去审视人与自然发展的协调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践是人与自然的中介,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中枢,通过劳动,人与自然相统一。工业文明时代。人与自然对立的社会实践观与自然观是导致今天生态危机的重要的、深层次的思想根源。为此,人类必须更新观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实践观,按生态平衡规律办事,调整自身的行为方式、制度安排和道德取向,在保护生态环境中去发展生产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存哲学探求的是人类可能的生存方式和自我构筑途径,是一门关怀自身,为了使自身的生存提升到愉悦境界的实践智慧。田纳西·威廉斯在戏剧《大路》中描绘了现代人类生存困境,通过探寻不同的生存风格,揭示了如何面对死亡及时间的背叛所带来的虚无,是一部具有启示意义的实验性戏剧。透过这部戏剧,可以总结田纳西的生存哲学:要有权利和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体面地活着;面对生存困境,人类要学会宽容应对微笑接受,用温情和互助打破彼此之间的隔阂,伸出双手温暖各自孤寂的灵魂。  相似文献   

7.
科技进步提升人类进行物质变换的能力,创造了工业文明的辉煌成果,却也引发了危及人类生存的生态危机。囿于科学认识以及社会实践的局限性,人类在传统工业文明下进行物质变换无可避免地陷入异化的困境。当代绿色科技的发展为人类走出物质变换困境提供了可能性,而积极营造绿色科技发展的社会环境则为走出困境提供了现实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全面反思人类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矛盾,从伦理学角度深刻剖析传统人类中心论给人类和生态环境带来的灾难,充分肯定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观,将给人类自然生态带来黎明的希望,寻求与地球共生存--人类最终的选择.树立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将有助于在不同层面上指导人类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自然观与生态旅游发展观的比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其中的自然观是处理天人关系的规范。从中国传统自然观的视角来审视生态旅游的生态内涵和生态意蕴,将中国传统自然观作为生态旅游的立论基础进行研究,分析比照天人合一与生态旅游的天人系统;自然无为、道法自然与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万物皆道与生态旅游平等共生观;天地伦理观与生态旅游的生态道德责任以及节俭朴素与生态旅游的绿色消费观等五方面,可以促进生态旅游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到人类生存,同时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处于高速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如何妥善处理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课题。本文分析了徐州市发展低碳经济所面临的挑战和具有的优势,给出了其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循环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资源的高消耗和污染的高排放实现的,并且这种现状仍在恶化,已经日益明显地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针对这种状况,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目前有效解决中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2.
云南民族形成人与自然相统一的生态自然观,在自然崇拜的形式下,伸张着人的生存实践诉求,其体现的人与自然关系的观念,深刻蕴涵着人的主体性立场,人与自然平等、合理取舍资源并维护两者平衡的观念,是长期实践中与自然环境互动体验的概括和生存智慧的表达,应当给予历史的、实事求是的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是一个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的时代,人类在不断开创美好未来的同时,也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共同挑战。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尽管各主要经济体采取了一系列手段来促进全球经济复苏,但是世界经济依然没有走出困境。与此同时,社会矛盾尖锐化成为全球性现象。如何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已成为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20些纪,科学技术的进步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同时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人类面临着生存的困境.和谐社会的本质在于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要走出人类目前的困境,要以科学技术的生长点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经济系统化和人类自身福利的需要对经济增长提出了迫切要求,这一要求导致经济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似乎永远无法消弭的紧张与冲突。面对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人类试图以经济手段和政府管制的方式来缓和,甚至消除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冲突.但实践证明,“生态鸿沟”的进一步扩大给人类的努力以沉重打击。在生态价值尚未取代经济价值,并且成为引导人类生存方式的主导价值理念之前,人类不可能走出环境与经济冲突的困境。  相似文献   

16.
医学院校开设医疗保险专业培养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商业健康保险市场成熟度的加强,中国现有的医保专业人才呈现出巨大的供需失衡、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的困境。针对上述矛盾,医学院在举办医保专业时,应扬长避短,以医学理论与实践为主干。以商业健康保险理论为特色,以社会医疗保险教学为辅。以医学为平台积极寻求学科发展的交叉点,融入学院学科发展大系统之中,避免专业发展初期的“边缘化”困境。  相似文献   

17.
加快资源回收立法促进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利用资源的行为无限性和资源性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矛盾,如果我们不设法最大限度地缓解“有限与无限”的矛盾,人类就会像目前已经灭绝的动物一样,难以生存下去。最大限度地缓解这个矛盾办法--加快资源回收立法,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学审美思考始源于《诗经》,其以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作为生存的依托,这一人类生存本体性存在也成为《诗经》一以贯之的母题。侗族民歌坚持人类生存的本源价值观,在所谓主流文化的边缘,喷洒出一道美丽的心灵彩虹。事实上,这是灵魂与自然的融即,面对生存艰难的时候获得心向自然的愉悦。  相似文献   

19.
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曹秀芬 《经济论坛》2004,(11):153-154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自然物质基础,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同样也面临着发展与环境的矛盾,如何实现生态环境、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三赢”,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发展与和谐     
柯清美 《经济师》2009,(7):31-32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而发展的事实所造成的人类生存困境,迫使人们不得不拷问发展的理念本身。科学发展观内在地蕴涵和谐底蕴,是一种和谐发展观。发展与和谐的本质与核心是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