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着“猪茅”之称的牧原股份和它的创始人秦英林夫妇,在今年11月公布的“2022年胡润百富榜”上,以1850亿元位列第八,首次超过马云、黄峥。风口上的“二师兄”,也造就了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河南首富”的地位。自2019年起,牧原股份股价从18元/股,涨至2020年初近140元/股的高点,市值一度接近5000亿元。  相似文献   

2.
秦英林,内乡县马山口镇人,一个为了心爱的养猪事业而不惜辞去公职的大学毕业生。他用12年的时间,创造了把22头小猪的猪场发展成拥有8000万资产、年产20万头优质瘦肉型商品猪的现代化养殖企业的奇迹。尽管秦英林早已成为南阳人所共知的民营企业家,尽管他成功的故事时常被中央、省市各级新闻媒体传诵,却仍然挡不住我们对这个“养猪状元”的浓厚兴趣。探访秦英林12年的创业轨迹和心路历程,和他共同体会创业艰难、分享成功喜悦的同时,我们真正领略了这位“学士猪倌”沉稳执着、追求卓越的性格魅力,更为他矢志不移的坚韧毅力、勇于攻关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3.
吉颖新 《中国企业家》2011,(21):I0020-I0021
初见秦英林,他散发着一股儒雅的气质,个子高挑,面庞白皙,一脸书生气,很难将他与养猪这一行业联系到一起。“我对自己的身份定位是做一名高品质猪肉的生产者、人类高品质生活的服务者。”他对记者如是说。而他坚守商道、不为诱惑所动、坚决不用“瘦肉精”的做法赢得了业界和社会的高度赞扬和尊重。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河南省政协常委、南阳市人大代表、全国著名企业家秦英林的牧原公司在联合国成功注册养殖场甲烷回收利用CDM项目计划。该公司利用猪粪建起了全国最大的沼气发电站,2011年发电928万度,节省电费  相似文献   

5.
<正>“企业发展的灵魂就是创新。”“猪周期”的低谷时刻已徘徊了近3年。煎熬、恐惧、压力成为养猪业的情绪注脚。尤其是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不管是养猪龙头企业,还是遍及全国的小散户,都不得不面对全行业普遍亏损的困境。困难重重,秦英林的心态却很理性——“猪周期”谁也回避不了,自己能做的是坦然面对,奋力向内求,“养猪人体面有尊严,要靠自己”。  相似文献   

6.
市场风向标     
特种野猪价格走高当前野猪商品化养殖还是一个新兴的热门项目,目前全国每年供应市场的商品野猪大约在200万头左右。而我国人口众多,是一个以猪肉为主要肉食的大国,年消费家猪量在4.8亿头,所以即使按家猪销量110计算,年需求野猪也在4800万头,缺口巨大。目前,特种野猪市场有以下几个特点:1.沿海城市比内陆城市价格高。如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山东等地沿海城市野猪肉的平均价格在每公斤40元以上,比一般猪肉价格高4~5倍。2.大城市比中小城市价格高。目前野猪肉在北京超市的售价为每公斤40多元,而且还常有价无货。贵州、昆明市场野猪…  相似文献   

7.
当心“没有猪肉吃”本人最近在湖南农村检查工作时发现养猪业已悄然衰退。例如,有一个村共32个村民小组,566户、2482人,其中只有340户人家养猪,全村户平均养猪只有1.1头,人平0.26头。如果每头猪出栏时毛重平均为100公斤的活,即人均产猪肉只有...  相似文献   

8.
近日 ,记者在山东省费县暗访时发现 ,当地不法分子竟长期使用病死猪肉加工成“狗肉”等熟食销往各地 ,时间已长达十几年之久 ,规模之大 ,危害之深 ,令人发指。集散地 :“查到了 ,说我的名字就没事了。”1月18日凌晨5点 ,记者来到费县上冶镇五村。在一个名叫胡忠杰的人家 ,三间简陋的平房里 ,有两间屋子里堆满了病死发黑的死猪。据胡忠杰本人称 ,他是当地收购病猪规模较大的 ,这些死猪都是各地负责收购死猪的小贩半夜送来的 ,他这里主要是把稍大点儿的猪分割成肉条卖给小贩直接出售或加工成香肠等 ,小猪就卖给其他人做“狗肉”。记者看到…  相似文献   

9.
陈生 《新电子》2014,(12):49-49
我创业有二十几年了,现在有两个核心企业,一个是中国醋饮料领导品牌“天地壹号”,另一个是中国最大高端土猪肉连锁品牌“壹号土猪”,这两个都属于传统行业。  相似文献   

10.
我创业有二十几年了,现在有两个核心企业,一个拥有中国醋饮料领导品牌天地壹号,另一个是拥有中国最大高端土猪肉连锁品牌壹号土猪,这两个都属于传统行业.传统行业从小做起,生命力往往会更强大尽管在创业的道路上我有过很多尝试,做过房地产,后来又卖酒,卖饮料,卖猪肉,但一直以来我都不敢大规模投资.因为我知道一个传统的行业,表面上看简简单单,但实际上有太多的道道,太多各种各样的东西.很多老板不懂我们做企业,如果是传统行业,我们慢慢做,生命往往会更强大.比如我养猪,刚开始的时候,尽管我们很有钱,但我都是小心翼翼的.我先养殖几百头猪,甚至我跟农民订单,先养一点点,之后我发现这个东西还行,然后我在慢慢扩,这几年我才大规模地扩.但很多老板不懂这些.我记得5年前,有一个老板的饭馆开业,非常豪华,他原来是做房地产的.但是我一到那里,他请我吃第一顿,我就知道他绝对撑不下去,尽管当时是免费的.  相似文献   

11.
从见到他的第一时间起,就不时地强调着:“关于我个人,真的没什么。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不过,在他谈这几年的经营时,“人才”“商机”和“价值”这几个要素被他强调得欲发重要起来。原来这是他经营企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丹麦被公认为"养猪王国".据统计,丹麦全国有养猪场1.6万余个,其中,年猪出栏量超过1万头的养猪场有84个.猪的屠宰量为2250万头,生产猪肉180万吨,年人均生产猪肉达330多公斤.其中,80%供出口,占农产品出口总量的43%,占世界猪肉出口总额的30%,出口量为世界第一.丹麦养猪业呈现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13.
2002年12月22日,绿龙牌“放心肉”首批12个连锁店的启动着实让兰州消费者眼前一亮。如今,在兰州,消费者不仅买食品、买衣服可以上品牌专营店,而且买“放心肉”也可以上品牌专营店。兰州“放心肉”有了品牌,有了专营店,这在西北算是开了先河,在全国也并不多见。兰州猪肉市场不尽如人意据了解,兰州市现有人口290多万,仅市区年均鲜猪肉需求量约40万头,冻猪肉需求量约为10万头,60%的冻猪肉是由河南、陕西、四川等地运抵兰州的,其中许多都是采用激素类化学合成物质和动物骨粉、油脂等饮料添加剂饲养的快速猪,另…  相似文献   

14.
“养猪状元”的困惑与醒悟徐迟在山西省大同市,提起范富,多数人不会感到陌生,因为他曾经有过一段令人羡慕的辉煌业绩:从1991到1994短短几年间,向国家出售瘦肉型猪千余头,获纯利15.8万元,成为方圆百里首屈一指的“养猪状元”。最近,笔者访问了这位几年...  相似文献   

15.
小幽默     
罚人吃肉有一个专管刑狱讼事的官员,他生性古怪而又迂腐。生来不吃猪肉,也不吃用猪油做的各样的食品。一天,有两家的仆人打了起来,他立即命人从厨房取来两块夹着猪肉的馍,司那两个家仆面对面地吃着。又一再警告两个家仆说:“如果下次再要重犯,我就要罚你二人吃掉用猪油做的食品。”叫化子对诗大雪天,一个财主、一个秀才和一个皮货商,作了一首诗。秀才摇头晃脑地说:“大雪纷纷落地,”财主翘起大拇指接着说:“这是皇家瑞气。”皮货商拍着身上的皮袍子说:“再下三年何妨,”这时,一个在旁边的叫化子听了他们的诗句,心中好恼,便…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有女不嫁养猪郎”,可是有这样一个妇女自己却做了猪倌;有句话叫“人怕出名猪怕壮”,可她不但把猪养壮了还准备把自己的名字注册成商标;还有句俗话,“稻田里盖猪圈——肥水不流外人田”,可是她却把自己的猪送到别人的猪圈去,要肥一起肥,要富一起富。真的有这么奇怪的事?有!这个妇女就是广西邕宁县蒲庙乡良勇村的李冬兰;养的猪也不是普通的猪,而是野猪!大胆尝试驯养野猪“这黄色的灯是灭蚊灯,专门用来吸引蚊虫让野猪能睡个好觉的。”“这是野猪早上吃的‘点心’——畜牧一号,猪吃了能增加蛋白质,提高瘦肉量。”“这是野猪的‘后花园…  相似文献   

17.
涉足新行业要摸门道,学技术今年47岁的康桂英是湘西南洞口县洞口镇平溪村一个普通的农妇。洞口县是湖南省有名的养猪大县,每年都要外调生猪上百万头,全县有100多名猪贩子将洞口生猪源源不断运往两广、海南等地。1993年,康桂英也养了28头猪,卖给一位姓肖的老板。半月后,康桂英拿着销售发票到肖老板那儿领钱。老板告诉她没现钱过几天再来。这已是康桂英第三次上门要钱了,她忍不住牢骚了几句,却被老板奚落:“这年头,谁不是借鸡生蛋,你卖猪就收现款,以后就没人收购你的猪了。”也难怪,那时洞口贩运猪的“行规”都是先收猪待外运出卖了再给农户猪…  相似文献   

18.
蒋佳 《物流时代》2014,(12):79-81
小米董事长雷军在一次演讲中表示,他之所以会成功,只是遇到一个即便是猪也能飞起来的“台风口”。囧鹿网络的何剑则认为,物流业的互联网“猪”都已经到齐,现在该开始寻找“台风口”了。  相似文献   

19.
丁文亚 《乡镇论坛》2011,(27):11-11
老高,北京一家生猪养殖场的老板。从17岁开始杀猪贩猪到十多年前养猪,26个年头里,43岁的老高几乎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猪肉价格所有的轮回起落。衡量一个养殖场的规模.是有多少头“能繁母猪”。老高现在有430多头母猪,  相似文献   

20.
『鲁鱼亥豕』 <孔子家语>载:子夏到晋国去,经过卫国时,忽然传来一阵琅琅读史书声:"晋师伐秦,三豕涉河……"子夏听着听着就疑窦丛生:"晋军攻打秦国,三头猪渡河?不对吧!" 到了晋国一问,原来是"晋师伐秦,己亥涉河."晋军在己亥时渡过黄河.只因"己亥"的古文写法与"三豕"很像,读者弄错了.<抱朴子·遐览>说:传抄流传"鱼"变成"鲁","鸟"变成"乌","焉"变成"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