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针对企业价值评估结论的综合调整和确定中的基础上,提出了溢价或折价调整的条件,以及对企业价值评估结论进行综合调整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主要包括企业购入的各种债券。 企业购入债券价格可能等于、高于或低于面值,高于或低于面值购入债券称为溢价和折价购人,债券的溢价和折价应在债券有效期内进行摊销,也称为利息调整,调整后的摊余成本应等于债券的面值。但笔者认为,现行一次还本付息的应付债券利息调整计算中摊余成本计算有不妥之处,现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3.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溢折价摊销处理从投资者的角度上看,存在按债券面值购入、溢价购入和折价购入三种情况。由于票面利率与市场利率之间的差异导致债券投资者溢价或折价购入,购买价与面值的差异就是一种利息费用。当溢价购买时债券购买价高于面值,投资者将比面值多支付债券溢价部分,因此确认投资者的投资收益时应考虑这部分在购买时比面值多付出的溢价金额,此时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债券的票面利息-溢价摊销;反之,折价购入时债券购买价低于面值,投资者将比面值少支付债券折价部分,因此确认投资者的投资收益时则应考虑这部分在购买时比面值少支付的折价金额,此时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债券票面利息+折价摊销。从上述债券溢折价购买的情况可以发现,债券投资收益的确认都是在票面利息的基础上加或减债券折价与溢价,是对票面利息的调整。因而在债券的会计核算中设置利息调整账户进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明细核算,同时设置面值反映债券的初始购入成本。  相似文献   

4.
一、关于溢价与折价的传统理论 有关溢价与折价的传统理论认为企业的部分权益的价值可能会高于或低于其在企业权益价值中应占的份额。例如,假设对于X企业100%权益的每股股权评估值为6.00元,而且,进一步假设该企业有两名股东,A持有75%的股份,B持有25%的股份。A股东可以控制工资、股利分配等。则  相似文献   

5.
正企业债券发行在外一段时间后,可能由于企业无需再使用这项长期资金,或许市场利率大大低于票面利率等原因,企业要提前收回发行在外的债券。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借款存在折价或者溢价的,应当按照实际利率法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应摊销的折价或者溢价金额,调整每期利息金额"。采用实际利率  相似文献   

6.
按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进行长期债券投资,应在“长期投资”总帐科目下设置“债券投资”和“应计利息”两个二级明细科目来核算。当企业购入长期债券时,不管是平价购入、溢价购入还是折价购入,都按实际支出记入“长期投资———债券投资”帐户,而当摊销溢价或折价...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财务管理中债券资金时间价值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债券可能溢价或折价发行的原因是由于票面利率和市场利率不相等造成的,从而引出了在"持有至到期投资"会计处理中,为什么利息调整的处理要采用实际利率法的道理,并举例进行了会计处理和说明.  相似文献   

8.
企业为购建固定资产,溢价或折价发行外币债券时发生的借款费用内容包括四项:债券利息、债券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和辅助费用,以及由于汇率变动而发生的汇兑差额。借款费用的确认主要解决将本期发生的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还是费用化的问题。借款费用准则规定,因专门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和汇兑差额。在符合规定的资本化条件的情况下,应当予以资本化;不符合条件的借款费用,应当于发生当期确认  相似文献   

9.
新准则使企业购入债券并持有至到期的核算不仅较旧准则难度有所增加,而且没有具体区分溢价、折价购入债券的核算,这使会计工作者和学习者在处理这类业务时往往混淆不清,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本文将对企业溢、折价购入债券并持有至到期的核算进行对比解析。  相似文献   

10.
息怒,李国庆     
上市之初的溢价或折价。  相似文献   

11.
债券溢折价摊销的计算方法,现行规定可采用直线法或实际利率法。直线法就是将公司债券的溢价(或折价)额在付息期间平均分摊;实际利率法则是根据各期实际利息费用与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费用的差额来分摊债券的溢折价额。直线法计算简便易行,但不能准确反映企业当期投...  相似文献   

12.
公司债券投资直接从发行公司取得公司债券投资如果直接从集团内发行公司取得,则相互间的债权债务对应关系清晰,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只需抵销相互对应的债权债务,同时消除与之相关的利息收入与利息费用,只是在债券非面值发行时,应注意对溢价或折价的摊销处理。通常,在发行公司,溢价或折价在报表中与面值分开列示,并在债券期间分期摊销,作为利息费用的减项或加项。而在债券购买方,债券投资成本包括债券面值和溢价或折价,利息收入包括按面值计算的应收利息和溢价或折价的摊销额。因此,投资方和债务人相应项目的数额应该是相等的,除非…  相似文献   

13.
引 言1.本准则规范借款费用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2 .本准则不涉及 :(1)与融资租赁有关的融资费用 ;(2 )房地产商品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借款费用。定 义3.本准则使用的下列术语 ,其定义为 :(1)借款费用 ,指企业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和辅助费用 ,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2 )专门借款 ,指为购建固定资产而专门借入的款项。确 认4.因专门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和汇兑差额 ,在符合本准则规定的资本化条件的情况下 ,应当予以资本化 ,计入该项资产的成本 ;其他的借款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和汇兑…  相似文献   

14.
在企业价值评估实践中,要考虑流动性的影响。本文采用2006年4月至2007年5月,沪市65个进行法人股权转让的上市公司,共84个转让事件作为样本,分析影响流动性溢价的因素。通过研究,笔者发现流动性溢价主要受到公司经营规模、股票价格风险、每股净资产和每股收益的影响,因此评估人员在企业价值评估实践中应该结合这些因素来确定流动性溢价。  相似文献   

15.
在企业价值评估实践中。要考虑流动性的影响。本文采用2006年4月至2007年5月,沪市65个进行法人股权转让的上市公司,共84个转让事件作为样本,分析影响流动性溢价的因素。通过研究,笔者发现流动性溢价主要受到公司经营规模、股票价格风险、每股净资产和每股收益的影响,因此评估人员在企业价值评估实践中应该结合这些因素来确定流动性溢价。  相似文献   

16.
正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借款存在折价或者溢价的,应当按照实际利率法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应摊销的折价或者溢价金额,调整每期利息金额。"采用实际利率法核算债券推迟发行有一定的难度,笔者拟对此作一分析。一、推迟发行债券的核算要点推迟发行债券会计处理的关键点在于确定以下两个方面:①发行价格。债券推迟发行时,其发行日价格应该比原定发行价格高。因为付息日企业应付利息金额没有变化,但企业占用资金时间缩短,债权人会少得到推迟期的实际利息。推迟  相似文献   

17.
一、借款费用的概念借款费用是指企业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和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借款费用所包括的内容:1.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即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资金发生的利息、发行债券发生的利息,以及为购建固定资产承担的带息债务发生的利息。其中,企业为购建固定资产发生的带息债务,是指企业在购建固定资产过程中购买工程用物资等是以带息的方式进行结算的。如应付票据的方式购买工程物资、该商业承兑汇票是附息商业承兑汇票。2.因借款而发生的折价或溢价的摊销,指企业因发行债券而…  相似文献   

18.
许华 《财会通讯》2005,(2):57-58
借款费用是指企业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和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总差额。它主要包括利息、溢折价摊销、辅助费用和汇兑差额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借款费用主要由借款和发行债券得来,于期末进行归集并视具体情况予以资本化或费用化。在我国,对借款费  相似文献   

19.
吴翔 《广东审计》2000,(6):42-43
企业决定以购买债券的方式对外投资时,必须先根据该债券发行的方式与所确定的利率,和当时资金市场或银行存款的利率进行比较之后,再做出是否对其投资的决定。一、债券投资形式债券发行的形式,现制度规定,有平价。溢价和折价三种形式。其区别仅在于购入债券时所支付的现金实际数与债券券面价值的差异额。即平价债券按债券面额支付现金数。溢价债券按规定的高于债券面额、折价债券按规定的低于债券面额支付现金数。债券到期还本付息时,无论是哪种形式购入的债券,均按债券的面额兑取本金,按该债券发行的所规定的利率收取利息。现行制度…  相似文献   

20.
借款费用是指企业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由于在确定辅助费用和汇兑差额的资本化金额时,没有与资产支出挂钩,故本文的讨论范围仅限于借款利息、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企业会计准则——借款费用》(以下简称《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