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企业的债务融资具有财务杠杆效应和治理效应,对于形成高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却呈现负面效应,没有充分发挥其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建立有效的偿债保障机制,大力发展债券市场等措施有利于强化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效应,优化融资结构,进而提高公司的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股权融资的理论偏好和实践偏好的大背景下,债务融资被忽略,从而使得债务融资的治理效应便成为认知上的盲点.文章通过对民营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的公司治理效率的实证研究,再现了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效率悖论的事实,凸现其债务融资治理效应的弱化,以期建议制定和实施相关措施,助推债务融资回归其公司治理高效的轨道.  相似文献   

3.
以托宾Q和市净率为被解释变量,以债务融资率为解释变量,对债务融资能够增加公司市场价值的假说在民营上市公司中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具有一定的公司治理效应,且与公司市场价值正相关,民营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的治理效应需要一定的改进。  相似文献   

4.
从契约经济学的角度来讲,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也是一种治理结构。西方融资结构理论认为,债务作为一种对管理当局的硬约束比股权有着更高的治理作用,因此,加大债务比率有利于治理效率的提高。从美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发行债券融资是企业的首要选择。在我国,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和历史遗留问题造成了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扭曲。本文以现代融资结构理论为基础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现状及形成原因进行了总结,并运用统计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制订融资决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加深了我们对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及其造成结果的认识,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了规范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并没有将债务融资作为主要的融资方式,在外部融资中表现出典型的"轻债务融资,重股权融资"的特征,融资结构体现出较为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如果我们从中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出发,结合相关理论,构造实证分析模型,来考察我国上市公司进行债务融资是否能对公司成长起到理论上应有的积极作用,无疑会有益于上市公司合理选择融资方式.  相似文献   

6.
从理论上讲,债务融资在经营者激励、信号传递和控制权的转移等三方面表现出治理效应.房地产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且债务融资比例高于除金融业以外的其他行业.文章选取房地产上市公司作为实证分析样本,发现房地产企业债务融资与公司治理效率负相关,债务融资没有起到相应的治理效用.因此,文章提出改进房地产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结构的建议,以提升公司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债务融资对公司治理结构改善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得出债务融资总体上具有加强公司治理、增加公司市场价值作用的结论;分析了在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下债务融资作用的具体表现;最后分析了债务融资对我国企业治理结构改善作用十分有限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现代企业融资理论揭示了企业融资顺序是内源融资、短期债务融资、长期债务融资、股权融资。但是.由于我国股权融资成本偏低、股权结构不合理、金融市场不完善、产权主体缺位和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出现了我国上市公司对股权融资的强烈偏好。分析我国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对于推动我国上市公司今后进一步规范化发展和治理结构的完善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2005~2008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独立董事治理对公司长期借款融资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独立董事比例和独立董事薪酬与长期借款比重正相关;在民营上市公司和市场化水平较低的地区,独立董事治理机制对上市公司获取长期借款的作用更为有效。这些经验结果说明,独立董事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制度安排,其对上市公司获取外部债务融资具有明显的治理效应,当公司外部治理环境较差时,独立董事能够成为公司外部治理的一种有效的替代机制。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中西方融资顺序的比较分析,得出我国上市公司在融资行为上存在着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股权融资成本低及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产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应从调整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强化公司董事会的功能、完善经理人持股以及其市场约束机制等方面入手,来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促进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合理化。  相似文献   

11.
行为金融学是当前金融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与现代经典金融学不同,行为金融学研究中纳入人的心理行为,成为沟通现实和理论的一种方法。本文从有效市场假说(EMH)入手,对行为金融学的产生背景,发展历史、现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2.
金融全球化具体表现为金融市场的一体化进程加快、国际资本流动速度加快、国际投资总额中私人投资资本的比例提高、跨国银行业务出现了综合化与表外化的发展趋势。金融全球化的发展,极大地推进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深化进程,在新兴市场国家中,普遍出现了金融体系规模迅速扩大、金融资产多样化、金融市场规范化的良好发展态势。但在金融全球化的国际金融环境中,各国金融体系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明显加强,金融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提升发展中国家维护金融安全的能力,各国应根据各自的国情,全方位、多角度制定有利于本国金融安全的措施,切实维护好本国的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3.
摘要:完善的金融制度应该兼备效率、公平和安全的特征。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金融结构的优化非常重要。内生于市场经济的民营金融是金融市场中最重要的金融主体。但我国目前金融体制内存在的“金融抑制”,限制了民营金融的发展。致使民营金融发展滞后,力量薄弱。两头大,中间小的“二元金融”的不合理金融结构,造成了金融市场的低效率、失序与不公平。要摆脱困境。完善金融市场.当务之急是大力发展民营金融,推进“金融深化”。  相似文献   

14.
行为财务学对传统财务学提出了质疑和挑战,但是它并不试图完全推翻以往的理论,而只是开拓财务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以求完善和修正财务理论,使其更加可信、有效。  相似文献   

15.
摘要: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必须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在这一理论框架中,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至关重要。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不完全是替代关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不只是以社会权威机构的身份对社会成员经济活动的失衡进行调控,而且它自身也是以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一员参与经济活动,其活动成为市场经济体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辅相承。政府行为导向金融作用于金融宏观调控,服务于货币政策目标;政府政策导向金融作用于政府社会经济发展偏好,服务于公共产品的建设和供给以增进社会福利。市场导向型金融是以权利作为交易对象的金融和受供求关系影响的金融。  相似文献   

16.
引言 碳金融泛指一切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创新和融资活动,包括基于项目开发的投融资,碳排放权的交易和投资,相关衍生品的开发、交易和一切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相应地,碳金融市场包括基于配额的市场和基于项目的市场,前者是指国际组织指定一个总体一定的配额,在参与者之间进行分配,参与者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易,它的好处在于控制了污染总量,有利于阶段目标的实现和战略调整;  相似文献   

17.
金融学、金融学科建设与金融人才培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高素质金融人才。恰当地定位好金融学科建设;要加强对金融基础理论和前沿理论的研究与探索;采取措施更新金融学教学相关的硬件设施,更新部分教材,改革教学方法;重视金融学师资队伍建设。金融人才培养应树立培养意识:在确立金融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时应以市场需求为主要依据;应遵循金融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协作原则,分别确定各层次的金融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树立个性化教育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金融自由化给全球金融业带来巨大的风险,同时也带来巨大的利益,怎样在风险和利益的取舍上发展中国的金融业是我国十分关注的问题。现实金融世界变化速度非常之快,在不远的将来,中国的金融市场也会与过去完全不同,新的金融结构在我国正蓄势待发,这对未来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让中国的金融改革走得更快一些,能够在金融市场上获得更多的利益,就成为我国金融改革十分现实的近期目标,但也有很多的问题需要在工作中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从行为金融学看金融学的现实化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行为金融学产生的背景,行为金融学的内容体系及其与现代规范金融学之间的关系,阐述了行为金融学的深刻逻辑和金融学发展的现实化趋向。通过描述中国证券市场的特征,指出金融学现实化对中国证券市场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代金融创新对金融发展的影响是双性的。从积极性影响看 ,金融创新不仅大幅度增加了金融机构的资产和盈利率 ,增强了金融机构的竞争能力 ,使金融业的发展空间日趋扩大 ,金融机构规避风险的能力增强 ,而且增强了金融市场的活力 ,推动了国际金融市场融资证券化 ,促进了金融市场自由化 ,还促进了金融混业经营 ,优化了融资制度结构 ,推动了区域货币一体化 ,使金融体系的运作效率得以提高 ,从而成为金融发展的内在推动力。从消极影响看 ,金融创新加大了金融业的风险 ,主要表现为 :金融创新削弱了货币政策的营运效应 ,降低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降低了金融监管的有效性 ,增加了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但从整体看 ,金融创新的积极影响远远超过它的消极影响 ,应当积极地推进金融创新 ,但要加强有效金融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