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南木 《糖烟酒周刊》2004,(8):J011-J011
窜货有两种,一种是良性的自然窜货,一种是恶性的人为窜货。良性窜货是对市场空白点的自然覆盖,对渠道的一种有效补充;但是恶性窜货对市场危害很大,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窜货是指恶性窜货。对于窜货对市场的危害大家都知道得很多,有百害而无一利:窜货诱发价格危机,导致通路利润降低,经销商的积极性受到影响,产品在通路上形象受挫,一旦危及渠道畅通,那么这个产品的生命也该寿终正寝了。  相似文献   

2.
有市场分割,必然会有窜货行为,窜货被称为"销售渠道的顽疾"。窜货行为分为蓄意恶性窜货、无意自然性窜货、有意或无意的良性窜货。窜货行为的最大危害是使两个区域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关系呈现出不符合事实的假象。销售假象使两地市场面临着在虚假繁荣中的萎缩或者退化,这将给竞争品牌一个乘虚而入的机会,而重新培育和占领市场要付出巨大代价,可能乙地市场由此而牺牲掉。诱发或迫使分销商窜货的最大动机往往是厂家销售政策和制度的偏颇以及管理不力。治理窜货行为应从厂家入手,实行级差价格体系,建立科学的经销商制度,严明的奖罚制度和全面的激励措施,控制促销费用并提高产品包装技术含量,成立专门的反窜货机构,通过政策的完善和有效的管理,以减少和控制恶性窜货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窜货的“罪”与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窜货,又称倒货或者冲货,是分销网络中的公司分支机构或中间商受到利益驱动,跨区域销售产品,造成市场倾轧、价格混乱、严重影响厂商声誉的一种恶性营销行为。 对于制造厂商而言,恐怕没有什么事情比窜货更令人头疼的了。恶性窜货能令一个原本利润还算丰厚的产品短时期内无利可图,也能令一个年销售额几千万元的产品在短期内完全滞销。  相似文献   

4.
冷纯 《糖烟酒周刊》2004,(20):J009-J011
目前。白酒行业窜货盛行,供应商都在为此头疼不已。“淡季做市场”。进入淡季。大家都在忙着整理市场。做着维护工作,对窜货的清理也摆到了日程上。那么。如何在窜货未发生时防止窜货的发生?如何控制已经发生的窜货以防其恶性蔓延?从而把窜货的危害减少到最小?甚至进而达到“零”窜货?下面我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在商品流通市场上.“假冒伪劣商品、流通窜货、责任追究”等是长期困扰生产企业与经销商的一系列问题。如何经济、有效地掌握药品在市场上的流通状况?如何加强药品的分销管理?如何追溯药品制造过程、原料供应商.以及界定事故责任?如何杜绝个别经销商和不法商贩窜货、制假、售假?利用数字技术.打造数字药品.是合肥中鼎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根据我国目前药品之现状.提出的口号与理念。  相似文献   

6.
南木 《中国市场》2004,(5):49-49
<正> 窜货,可以是对市场空白点的自然覆盖,对渠道的一种有效补充;窜货也可以诱发价格危机,导致通路利润降低,经销商的积极性受到影响,产品在通路上形象受挫……恶性窜货对市场有百害而无一利:一旦危及渠道畅通,那么这个产品的生命也该寿终正寝了。尽管恶性窜货危害尽人皆知,但是窜货还是经常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成了他们在某些情况下撬动市场和自身利益的一块筹码。一直被窜货骚扰,一年以后才明白是怎么回事的福建宫经理对此有切身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企业销售网络中窜货现象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窜货,即产品的越区销售,又被称为倒货、冲货,是跨区域销售一种比较常见的营销现象。根据其不同动机和对市场的不同影响,可分为三类,一是经销商为了获取非正常的利润,以低于厂家规定的出手价,蓄意向辖区之外的市场倾销产品的行为即是恶性窜货:二是经销商在获取正常利润的同时,无意中向辖区之外倾销产品的行为:三是企业在市场开发初期,有意或无意地选中了流通性较强的市场中的经销商,使其产品流向非重要经营区域或空白市场的现象即是良性窜货。  相似文献   

8.
近日,知名扑克品牌姚记扑克,与北京爱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建立“防伪防窜货追溯体系”,以此整顿渠道市场,杜绝假冒伪劣和恶性窜货现象的发生,保证正规渠道商的合法权益,加强产品的品牌管理。  相似文献   

9.
<正>"窜货"是厂家运作渠道时产生的一颗"毒瘤"。"窜货"会导致渠道成员之间的恶性价格战,利润水平急剧下降,渠道网络不断萎缩;"窜货"打乱市场秩序,使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服务产生怀疑,既不利于销售又损害了企业的品牌。因此,厂家应探寻"窜货"产生的根源,制定切实可行的策略,使"窜货"毒瘤不在困扰。  相似文献   

10.
典型渠道冲突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渠道冲突可分为纵向、横向以及多渠道冲突,协调和解决渠道各成员的利益冲突,是渠道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中间商乱价、服务标准缺失、以及供需矛盾;恶性窜货;创新渠道模式对传统渠道产生冲击等现象,这些是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典型冲突。笔者认为,可以考虑采用构筑整体性渠道冲突管理组织体系,加强企业的渠道控制能力;结合渠道的设计、管理与改进,严格打击恶性窜货;结合产品寿命周期,合理协调各渠道利益等策略进行应对。  相似文献   

11.
"渠道"若"渠"     
<正>销售工作从本质上来说是管理工作。消费者需求是企业营销源头活水,销售渠道如灌溉系统。从中国农民几千年总结出来的田间管理经验中,我们的销售工作似乎可以得到一些启示。事实上,在我们的销售工作中,制造商这一大水库,一直控制着整个灌溉系统流量。经销商是分散在各地的小水库,它从制造商那里获得水,并通过水渠向田间送水;零售商就是田间地头的蓄水池,农民从池里取水浇田。从大水库列小水库再到  相似文献   

12.
曹玫 《电子商务》2005,(1):37-39
<正>一旦诚信问题被化解,网上商城与传统卖场的尖峰对话时刻也将不远矣在国美、大中、苏宁三大巨头奋力鏖战,分角必争之时,数码网上商场的主力“搜易得”,消除羁绊,大举发力,提前投入到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之中。它的参与,使零售业的市场格局变得更加微妙,也让三大巨头深感危机。  相似文献   

13.
14.
15.
茅于轼 《大经贸》2001,(7):12-14
茅于轼要为中小企业正名。在国外,政府"帮小"不"帮大",在我国,政府是"帮大"不"帮小",中小企业甚至往往成为打击和刁难的对象。这几年,政府花大力气关闭五小企业,理由是技术落后、破坏环境、恶性竞争。茅于轼认为,三条理由似是而非,都站不住脚。而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原则,就必须善待中小企业。  相似文献   

16.
"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是"异名同质"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社会上将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两者合一研究的文章很多,有的观点则将两者归为“异名同质”问题。本文从物流与供应链的概念、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和研究的对象及内容出发,针对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是“异名同质”的认识提出质疑,认为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目标的一致性并不能证明二者工作性质的一致性;既要看到二者部分管理内容的重合性,也要看到管理范围的局限性:“企业物流一体化”向“供应链一体化”的转变,是对物流服务对象的认识。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既有相互联系、相互包容的一面,也有其各自的运行规律,分清两者之间的区别不仅对设置与专业发展相关的课程、培养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企业清晰管理组织设置和管理权限划分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韦峰 《大经贸》2001,(8):90-91
2000年底,由美国中国商会、美国太平洋开发集团、美国零售连锁企业协会和美国采购商联盟等联合组织的美国采购团,开始了在华的第一轮采购.按照规划,从当年12月份开始,美国将派遣采购团每月来华采购一次,预计年采购额将高达4亿美元.大采购的第一站选在了美方认为国际贸易发展最先进的北京地区,计划中的采购金额为4000万美元.而最后结果却出人意料,首轮采购以无果告终.分析造成这一尴尬结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北京企业的电子贸易化程度太低,无法与美方习惯采用的电子化、网络化国际贸易操作方式配合协作,因而不能正常地进行商务沟通和运作.……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准确分析全球技术贸易的格局及中国所处地位的基础上,力图从理论上探讨“新技术民族主义”的合理性,进而深刻地认识基于WTO规则下的技术贸易和技术发展的实质和特征,借鉴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推进自主创新的政策及其措施,以促进中国的科技进步及其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20.
现今的营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发现顾客的芳心已越来越难打动,顾客的购买已越来越精明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