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企业是现代社会中的一个经济组织,它是通过加工制造和销售自己的产品以及随之提供的服务等一系列活动来获得利润的。所以,产品和服务是企业中一切人员和设备等活动的对象。它们又是利润的载体,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为要获利,基本原则是质量。这样就把企业管理推到了很重要的地位,要求企业不断探索、创新企业管理理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诞生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管理理论,由于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而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的重视和青睐。本文对企业文化与质量意识内在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企业文化是八十年代新兴的管理学说、市场经济机制的产物,它正引发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场革命。这就是企业管理的重心将由硬件转向软件,由产品转人,由物质转向精神。本文就标准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探索性研讨,提出现代企业标准化必须实现的五个转变。随着市场经济机制的迅猛发展和日臻完善,企业标准化作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方法之一,在历经了效率化生产、质量管理、依赖后服务等历史阶段后,其目标已从单纯追求企  相似文献   

3.
九州 《中外管理》2007,(10):114-114
成功销售的能力与你的客户质量直接相关。因此,销售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准确找到需要你产品或服务的人。然而.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清楚地告诉它的销售人员.如何开发客户.找到需要自己产品和服务的人.以下10条是进行成功销售和开发客户的法则。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发展中的质量含义和标准,明确了质量的最终标准是客户的持久满意,探讨了企业质量文化的基本假设、基本价值观、行为规范、表现形式等层次结构,从同时关注市场顾客与企业内部流程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塑造企业质量文化的措施和设想。  相似文献   

5.
质量意识--企业文化之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质量,是一种理念、一种意识、一种精神、一种永远值得探索的奥秘、一种可以用“心”去体验的概念和文化术语。但凡出色的公司,它的企业文化的核心一定是质量意识。企业因为追求完美而发展.企业之魂深藏于质量之中、附着于产品之上。唯其如此,产品才有生命,企业才有活力。  相似文献   

6.
4月25日-27日由中国质量协会主办,辽宁省质量协会协办的“首届全国质量文化建设论坛”在沈阳召开。部分质量专家,学者和来自冶金,煤炭,石油,航天、航空、造船,轻工,建筑,金融,汽车、家电、通讯、服务等十多个行业中的企业高层领导及企业质量管理主管部门负责人参加了论坛。 论坛由中国质量协会副会长戚维明主持。他指出:中国质量协会一向关注质量文化在我国的培育、总结和发展。质量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它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且因为质量同理念、产品、服务的关联,质量文化具有覆盖人民生产,生活广泛领域和极其深刻内涵的特质。由于质量本身、以及用户对质量的关注,质量文化建设受到各行各业各类优秀组织的重视,也因此促进了质量文化建设在我国的发展。实践证明,凡是质量文化建设搞得好的组织,往往是优秀甚至是卓越的。此次论坛的宗旨是:进一步研究探讨质量文化建设的理论,总结交流质量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效,概括提炼质量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促进质量文化建设,提升我国各类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质量协会副会长,经济日报社原总编辑艾丰作了《质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基础》的主题演讲。中国质量协会副秘书长焦根强作了《加强质量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的软实力》的总结发言。 论坛共评选出最佳优秀论文3篇及优秀论文14篇。同时还推选出17家企业为2006年度“质量文化建设示范单位”。 首届全国质量文化建设论坛的成功举行,对今后进一步推动我国企业质量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中国质量协会将继续开展优秀质量文化论文征集和质量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的推选活动,并组织以质量文化为主题的专项培训和专题论坛,进行培训,交流和总结。 限于篇幅的原因,本期我们选择了其中的部分演讲与论文与大家交流。[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需要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原动力,质量是满足需要的能力,质量管理就是提高满足需要的能力。企业有盈利的需要,顾客有使用产品和接受服务的需要,社会有保护环境、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全人类同样有追求各种利益一体化,实现世界大同的需要,这些需要的满足都要靠质量,因此,追求质量,以质量管理为纲就成为企业,社会和全人类的共同要求。产品质量是产品满足企业自身、顾客和社会3方相关需要的特性总和。产品的种类不同,对3方相关需要的满足程度不同,不能满足3方需要的产品就没有质量可言。为了更好地满足企业、顾客和社会的需要,企业必须开展有效的质量管理。朱Rong基总理在1995年就提出的“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纲”的科学论断,永远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反复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8.
产品和服务是企业与顾客沟通的纽带和联络方式,其不仅是将有形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给顾客,同时也或多或少地将企业文化传递给顾客,因此如何将企业文化与产品和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输出给顾客,对提高企业形象和认同度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也是现代企业管理需要研究的一项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健康的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是指导现代企业不断发展的航灯。在《领导式管理》培训的学习研讨中,我们将省行党委提出的企业文化核心价值总结为三点:①基本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我行是服务企业,提供规范服务是我行的生命线,是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业形象、增加客户忠诚度、有效抵御和规避风险的前提和基础;追求资本回报是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我行必须致力于资本所有者利益最大化;效率优先是企业快速成长的需要,也是实现兼顾公平的前提和基础,是企业必须坚持的一贯原则。②多纬度、立体式的价值统一体。省行企业文化核心价值,体现了银行与客户、…  相似文献   

10.
企业文化是一个既虚又实的概念.当我们的员工面对客户、为客户提供产品与服务时,能让客户强烈地感受到企业内在的文化功力.这就提出一个问题,文化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中国的企业走到今天,我们要提出重塑企业文化的问题?为什么一个企业的基业常青,它的核心的基础是所谓文化建设?为什么说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为什么说现代企业管理最高层次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要回答这些问题,要从中国企业成长和发展过程入手.我认为,中国企业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所有问题,仔细去深究和挖掘的话,会发现它的背后都会隐含着文化的问题,都会有来自文化本身的内在驱动.  相似文献   

11.
CRM系统的实施与企业文化重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是适应企业"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模式的战略转移而迅猛发展起来的新的管理理念,它把追求客户满意和客户忠诚作为最终目标.CRM首先是一种管理理念,也是一种管理软件和技术.它应用于企业市场营销、销售、服务与技术支持等企业外部资源整合的领域.成功地实施和应用CRM系统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做支撑.成功的CRM实施所关注的除了其系统的安装、调试、培训等工作之外,更重要的是把精力放在其员工的理念的贯彻、思想的融合等方面,也就是企业文化体系的改造及贯彻上.企业只有实现了从生产到销售、从营销到服务的文化的转变,才能真正实现CRM的价值,才能从根本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2.
企业质量文化是一种崇尚质量、追求卓越,注重管理和对顾客负责的现代意识和文化环境,是以现行的质量系统工程为标志的现代管理方法,它通过文化的渗透规范人们的行为和提高人的质量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有管理者认为:客户不只是简单地购买产品和服务,同时也在选择一种观念和态度。当面临不断增加和日益多样化的选择时,客户的购买倾向就变得更加受制于对钟情品牌的信仰。同心动力在广泛调研中发现,中国企业的文化建设更多的关注的是企业内部的资源整合,以统一思想,统一行为,提高企业凝聚力。尽管也提及对外塑造形象的品牌建设,但很少有企业把企业内部的文化建设与"客户参与"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4.
质量是人类永恒的话题。现代企业的生存竞争实质是质量竞争,有好的质量,才有生存的空间,才有发展的天地,才能占领市场。我国已经加入WTO,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强化企业的质量管理,向质量管理要效益,降低质量成本,减少生产损耗,提高产品质量。搞好质量管理是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它包括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运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技术分析产品或供需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纠正措施;按照相关标准,加强过程控制;实施质量策划,不断进行质量改进,向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追求零缺陷,降低质量成本;与…  相似文献   

15.
质量是企业综合素质的反映,是一种文化,一种工作习惯,一种态度,它要求我们做任何事都要从用户需求出发,追求卓越,力求完美。追求质量就是追求用户满意。近年来,武钢股份公司热轧厂在全体员工中牢固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质量文化理念.携手高端用户,提供贴身服务,打造自主品牌.倾力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使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都得到了明显提升,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现代管理已经发展到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的高级阶段。党的十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技术业务培训,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正是落实中央指示精神,加强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这个重要举措高度概括了企业文化的目的、意义和基本内涵,是我们建设企业文化的准则。本文试图探讨企业文化与实体产品之间的关系。1产品是企业文化的物化形式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生产…  相似文献   

17.
论企业文化     
尹秀华 《活力》2005,(7):213-213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企业文化又称公司文化。从广义上讲,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子系统,是一种亚文化,企业文化通过企业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和生产经营的产品及服务,不仅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特色、组织特色和管理特色等,更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文明程度的一个窗口,又是社会当代文化的生长点。从狭义上讲,企业文化体现为人本管理理论的最高层次。  相似文献   

18.
六西格玛管理在质量改进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六西格玛是一项以数据为基础,追求卓越、追求完美的质量管理方法.从实质上讲,六西格玛管理法是一种从全面质量管理方法(TQM)演变而来的一个高度有效的企业流程设计、改善和优化技术,并提供了一系列同等地适用于设计、生产和服务的新产品开发及实物质量改进工具,是企业追求持续进步的一种质量管理哲学.六西格玛管理法的重点是将所有的工作作为一种流程,采用量化的方法分析流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找出最关键的因素加以改进,从而达到更高的客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通用电气公司的营销战略专家说:“企业除了传递生产质量之外,还要传递市场营销的质量,为此,需要建立一种企业文化,使企业内的每位员工都以顾客满意为目标。”售后服务作为企业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仅涵盖了商品的质量保障、维修保养、零部件供应、市场信息反馈等一系列与产品和市场有关的内容,而且还涉及企业信用、品牌美誉度、盈利模式等与企业竞争力相关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陈广源 《企业文化》2009,(11):25-27
进入21世纪,越来越多的传统制造企业大力推进企业服务文化建设,积极向服务业渗透和转型,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不再仅仅关注产品的生产,而是将触角延伸至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产品开发或改进、生产制造、销售、售后服务、产品的报废、产品的解体或回收。许多事实证明:制造企业的竞争优势并不限于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更在于提供让用户满意的服务。金融危机风暴的冲击,给大多企业提供了一次“浴火重生”的机会,制造业企业应抓住机遇进一步推进企业的服务文化建设,尽快实现向服务化的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