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7 毫秒
1.
新新贸易理论是近10年来贸易理论研究的前沿,我国学者已经有些介绍,但对新新贸易理论与传统贸易理论以及以Kmgman为代表的新贸易理论的比较研究几乎没有,文章从贸易现象、理论假设、理论核心、贸易利益的来源和贸易政策倾向五个方面来对新新贸易理论与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做一比较。  相似文献   

2.
新贸易理论及其与发展中国家贸易政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新贸易理论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卫星  张立敏 《经济师》2008,(11):47-49
文章介绍新贸易理论出现的背景、形成过程、新发展和政策主张,探讨了新贸易理论的重要贡献,分析了新贸易理论的缺陷与不足,指出我们应在结合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借鉴新贸易理论指导我国对外贸易发展。  相似文献   

4.
西方新贸易保护主义理论述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轩 《当代经济研究》2007,(5):15-17,56
近几十年来,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中出现一股“新贸易保护主义”理论思潮,这些国家积极推崇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适应本国政治、经济需要,维持其在国际竞争中的支配地位。新贸易保护主义理论不同于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理论,它积极倡导以人为本,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新贸易保护主义理论的贸易保护动机更具有隐蔽性,其贸易保护的形式更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徐元康  杨奕 《经济论坛》2014,(5):146-153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当今国际贸易的一些新现象,深受诸多学者的追捧,同时也伴随着各种质疑与批评,主要集中在掠夺性的贸易政策、苛刻的约束条件、战略性产业选择的量化标准、政策的业绩评价等方面。但学者们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质却未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重新梳理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体系,通过对美国二战后贸易政策演变过程的分析并与重商主义、幼稚工业保护政策的比较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战略性贸易政策实质上是一种新贸易保护政策,它符合资本主义掠夺他国财富的需要。虽然它对我国经济贸易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但不能也不应成为我国贸易发展的主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一直以来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划分都是以自由贸易理论与保护贸易理论两大对立的类型为标准,新贸易理论是在二者对立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的外贸政策逻辑,它主张在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之间选择了一种新的贸易方法,主张各国政府应遵循有条件的合作的贸易积极性规则制定和实施贸易政策。在近几十年的世界国际化进程中,新贸易理论无疑是受到最多关注、更多运用、同时也是最多争论的贸易理论。  相似文献   

7.
循着历史的线索完整地阐述了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受到实践的挑战为新贸易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土壤,保罗·克鲁格曼是新贸易理论的主要贡献者。介绍新贸易理论的战略性贸易政策,最后提出在中国适用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新贸易理论:证据再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志勇 《经济学》2006,5(3):715-732
产业内贸易常被作为支持“新贸易理论”的一个关键因素。然而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这一观察提出了若干质疑。建立在68个国家数据基础上的静态和动态计量模型结果显示,经济规模、消费者偏好、地理位置、贸易不均衡以及贸易环境(国家的经济开放程度)等因素,在短期和长期都对产业内贸易产生影响。这些发现促使“新贸易理论”重新去审视支持它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对新贸易理论政策的批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统生 《当代财经》1998,(11):54-55
  相似文献   

10.
新贸易理论:证据再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产业内贸易常被作为支持“新贸易理论”的一个关键因素。然而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这一观察提出了若干质疑。建立在68个国家数据基础上的静态和动态计量模型结果显示,经济规模、消费者偏好、地理位置、贸易不均衡以及贸易环境(国家的经济开放程度)等因素,在短期和长期都对产业内贸易产生影响。这些发现促使“新贸易理论”重新去审视支持它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
产业内贸易常被作为支持"新贸易理论"的一个关键因素.然而该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这一观察提出了若干质疑.建立在68个国家数据基础上的静态和动态计量模型结果显示,经济规模、消费者偏好、地理位置、贸易不均衡以及贸易环境(国家的经济开放程度)等因素,在短期和长期都对产业内贸易产生影响.这些发现促使"新贸易理论"重新去审视支持它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西方经济学家致力于利用产业组织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来解释国际贸易现象,用不完全竞争、规模报酬递增等概念及思想来构造新的贸易理论模型,本文探究了新贸易理论产生的现实背景、新贸易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及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新贸易理论"的思想脉络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新贸易理论将企业异质性成功的引入到国际贸易模型中,从微观层面解释了贸易的发生及影响,从而开拓了国际贸易研究的新领域。新新贸易理论解释了为什么好的企业做国际贸易,而较次的企业做国内贸易这一现象,该理论认为,自由贸易可以提高产业生产率水平和社会福利,所以在政策上应该促进自由贸易而不是贸易保护。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新贸易理论与传统贸易理论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介绍了新贸易理论所主张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并对新贸易理论的贡献与不足做出了评述,分析了新贸易理论对我国外贸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贸易理论政策主张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6.
杨凯 《新经济》2013,(23):15-16
近些年来,由于受到多边贸易制度的约束及发展中大国的贸易冲击,以美欧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开始摒弃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实施新贸易保护主义,目的在于保护本国就业,维持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中的支配地位。新贸易保护主义手段层出不穷,严重阻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特别是浙江等东部沿海地区的对外贸易发展。如何有效应对发迭国家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是进一步发展浙江对外贸易过程中所必德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张明倩  臧燕阳  张琬 《经济地理》2007,27(6):956-960
文章使用传统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和新经济地理的分析框架讨论了产业集聚现象的影响因素,并利用1999-2003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导致中国地区产业集聚的因素.发现:①比较优势仍是产业集聚形成的前提;②产业一旦在特定区域形成集聚现象,规模经济效应的存在,会促进这种集聚趋势进一步增强;③打破地方贸易保护障碍,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助于区域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贸易理论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国经验重构新新贸易理论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是新新贸易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该模型从企业生产率异质性角度分析企业出口的决定因素,得到企业拥有高生产率是保证其出口的重要条件,从而出口企业的生产率要高于内销企业的结论。不过,对中国企业的经验研究却发现,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未必高于内销企业,甚至低于内销企业,即中国出口企业存在"生产率悖论"。目前,对于"生产率悖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经验分析,并没有提出一个合理解释该现象的理论模型。文章从扩展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的角度,建立了一个旨在解释"生产率悖论"的数理模型。尽管该模型对"生产率悖论"具有解释作用,但是并没有否定生产率对企业出口的作用。文章进一步使用较新的LP方法计算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并运用统计法检验了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的存在性,检验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大部分行业不存在"生产率悖论"。总之,文章研究认为生产率只是企业出口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这也重新构建了新新贸易理论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20.
埃尔赫南·赫尔普曼(Elhanan Helpman)是以色列当代著名经济学家,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经济学教授和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新贸易理论和新增长理论的重要奠基者。他于1946年生于前苏联,1957年移居以色列,在特拉维夫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69)和硕士学位(1971)后,于1974年获哈佛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