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0 毫秒
1.
按照公债经济学的界定,公债是指“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举借的各项债务”。结合近代中国公债史的具体情况.本文所说的“公债”是指近代中国历屑中央政府(包括财政部、铁道部、交通部和建设委员会等各部门)所举债的国内公债(简称内债),既包括公开发行的以公债票、国库券形式出现的债项,也包括以合同、契约等形式出现的各种债务。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接连出现的美债危机、欧债危机,使全世界都更加关注公债问题。在国内,针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修改《预算法》允许地方政府发债的条款,一审通过,二审否定,反映出人大立法委员们对公债发行与监管的看法不一。在此背景下,重读卢文莹博士大作《中国公债学说精要》,以史为鉴,大有裨益。卢文莹曾任上海国泰证券公司证券分析师,现任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长期亲身参与证券实务。从作者从业背景来看,熟悉公债发行交易本在情理之  相似文献   

3.
从国际上看,大多数国家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用以解决地方财政不平衡的矛盾。地方公债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地方政府广泛采用的筹资手段,如日本地方政府的公债收入约占全部债务收入的1/3,法国地方政府可自主发行5亿法郎以下的债券。  相似文献   

4.
我国发行地方债的理论基础与制度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发行地方债的理论基础地方债是地方政府依据信用原则,从社会上吸收资金来满足地方公共支出需要的一种形式,是市场经济中政府债务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地方债包括地方公债和市政债券两个组成部分,地方公债通常指完全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的债务收入,市政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融资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债券市场中,不仅活跃着由中央政府统一发行的国家公债,地方政府组织发行的地方公债也已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债券市场品种,并逐渐成为政府经济部门发行债券的主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国地方债券还是一片空白,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地方政府发行债券融资已具备了多方面条件。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必要性、基础条件和指导原则之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地方政府公债融资的国际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公债在加强地方政府的服务职能、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本考察了美国和日本地方政府公债融资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出对于我国建立地方公债制度具有借鉴意义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7.
目前,各级地方政府不管是来自正规渠道,还是非正规渠道,普遍存在大量债务。地方政府公债是国家公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债权是各级政府应有的财权,我国建立地方公债制度已有可行性。设计地方公债制度,包括地方公债监管制度、地方公债发行和偿还制度、风险防范制度以及协调地方政府公债与中央政府国债的平衡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开放并加强地方政府发债管理是学界多年关注的改革大计,随着财政部起草的有关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方案已提交国务院待批,我国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将是大势所趋。从政府职能、现实财政收支和代际公平三个视角对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必要性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地方政府职能重要性的进一步凸显、现行的财政体制改革对于匹配财力与事权效应的不显著、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代际不公平”的问题,都对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提出了紧急而迫切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王菊梅 《金卡工程》2009,13(7):242-243
北洋时期福建省,由于军阀混战,军费开支浩大,为弥补财政收入的不足,历届主政者都把发行地方公债作为筹措经费的一种重要手段.历届地方政府虽然也将一部分债款用于福建省的建设事业,但大部分都被用于军政费用.由于政局不稳,福建省历届政府的债信不佳,常常是发新债换旧债.北洋时期福建省混乱的公债发行情况,不仅反映出民初福建社会经济的畸形发展,也为今天地方公债的发行提供了值得借鉴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0.
尽管全国人大立法委员会二审否定了《预算法》修改稿中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的条款,但经济理论界关于发行地方公债、尽快使地方政府负债阳光化的建议声,还是没有止息。那么,理论界为什么坚持认为应当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公债呢?安徽财经大学李冬梅教授在其6年前出版的《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研究》一书中,就这一问题给出过有理有据、肯定明确的回答。全书分为8章,从理论到实践逐层分析,借鉴外国经验,深入剖析地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禁止地方政府发行公债,而国外地方政府发债融资弥补城市基础建设资金不足,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本文对从我国建立城市公债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分析出发,提出了建立我国城市公债制度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一、发展地方公债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一)基本条件已经成熟。财政部科研所副所长王朝才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专访中指出:“地方公债能否顺利发行,决定于两个关键因素:一是社会公众具备充分的应债能力;二是地方政府具备足够的偿债能力,有能力避免由此导致的财政风险。”从这段话中,至少可以理解出两层意思:一是社会资金的余缺和供求关系从根本上决定了举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发行地方公债的理论依据和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公债的理论基础是公共产品理论和财政分权理论.中国发行地方公债的几个问题是:发行地方公债的目的问题;地方公债的发行可否减轻中央政府的债务压力问题;地方公债能否用于支持落后地区、能否用于西部大开发问题;地方公债在现阶段能否起到防范财政风险的作用问题;地方公债的定位问题.通过分析以上问题,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地方公债是公共财政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财政分权的客观要求,因而是规范财政收支体系的必然要求.为了避免发行地方公债的风险,应先选择经济发达地区的大中城市进行试点,然后在经验和时机成熟后扩大范围.  相似文献   

14.
一、计划经济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政治稳定和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全国实行财政收支、物资调度和现金管理的高度统一,地方政府主要负债形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地方借款。第二种是在1954~1958年,出于扩大建设资金角度考虑,部分地区由地方政府发行"经济建设公债"。(一)地方借款。中共中央批转财政部的《关于改进财政体制加强财政管理的报告》(1961年)规定:国家财政预算,从中央到地方实行上下一本账,坚持"全国一盘棋",不准打赤字预算。在以中央集权为特征的计划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已离不开债,无论人们愿不愿意,都必须面对债。债是经济润滑剂,善用公债,可以改善民生,增强国力百多年来,发达国家走向发达的重要实践经验之一,是发展扩大社会信用,敢用公债,善用公债。不用公债,要想发达,缺乏先例,很少可能。对于近年沸沸扬扬的美债与欧债危机,不必过分看重,如同越野车遇上小水坑,水花四溅后还将远行。切不可看到水花溅湿行人,就消极地从中汲取教训,以致影响中国公债必要的、合  相似文献   

16.
公债的数量界限是指一国政府所能发行的公债数额的最高限。“最高限”取决于社会对于政府公债的应债能力(以下简称应债能力)和政府(作为债务人)的负债能力(以下简称负债能力)。然而,应债能力和负债能力各自本身又是由多种变量所决定的函数。因此,公债的数量界限不是一个僵死的数量指标,而是一个弹性的指标,是由多重变量所决定的函数。本文仅就决定我国公债(只限于国内公债)数量界限的几个因素,进行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地方公债制度的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赋予地方政府举债权既是完善市场经济、规范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客观要求,也是强化财政职能、缓解各级政府财政困境的必然选择。本通过研究美国的地方公债体系,探寻适合我国国情的地方公债制度。  相似文献   

18.
一、发行指数化公债美国公债市场的通货膨胀指数化公债(inflation-indexed treasury bonds)可以根据通货膨胀水平进行调整,即其本金随季节性调整的美国城镇消费者的平均综合消费价格指数进行调节。而其息票利率则是由拍卖过程决定的固定利率。英国的指数化公债的利息支付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43号文确定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开正门、堵偏门”的改革方向,对历史形成的存量偏门债务,则通过债务置换的方式进行化解。文章对地方债务置换的背景、置换债和再融资债被用于置换隐债的历史以及隐债置换后区域改善情况进行梳理,并对新一轮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处置和城投隐债清零后的风险变化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政府再次启用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组合,果断地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当中,于2009年发行2000亿元额度地方公债的决定一经发布,就在实务界和理论界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关于这一项积极财政措施,按财政部有关负责人的解释:发行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主要是为了解决新增中央投资地方配套的公益性投资项目地方政府配套资金困难的问题;出于中央公益性投资项目向中西部重点倾斜的考虑,中西部地区分配到的债券规模较大。这一说明,引发了债券市场上投资人对部分地方政府偿债能力和地方政府债券流动性的担忧,直接导致新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遭受冷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