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2年6月29日,第十二届"上发中心—上外贸"上海贸易中心建设论坛暨"华人企业走向国际化——对外贸易、直接投资和国际化管理"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古北校区举行,来自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和中国内地的40多名中外学者、政府官员和企业代表就华人企业在走向国际化过程中的对外贸易战略、国际直接投资、国际化管理及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法律风险与控制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自2000年党中央确立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我国“走出去”战略取得了巨大成就,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参与国际经济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我们不仅可以抓住国际产业转移机遇提高我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还能够调节我国对外经济中日益突出的对外贸易不平衡.改善对外贸易结构。  相似文献   

3.
由于国际市场发展的需要和国内市场的饱和,我国很多民族企业将会选择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道路,但由于文化差异、自身管理等方面原因,我国民族企业很难走出国门.作为当今我国饮料行业第一品牌的王老吉在国际化的道路上遇到区域选择、商标使用权、原材料成本等方面难题,只有发挥品牌优势,坚持本土化策略,通过跨国收购、绿地投资等对外投资形式,实施“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4.
跨国公司通过“收购、控股、兼并、品牌输出”等形式掀起一浪高过一浪的国际化浪潮,正以惊人速度逼迫裹挟越来越多的企业受控于自己的势力范围。跨国公司控制全球70%的海外直接投资和50%商品出口,控制行业标准、核心技术和商业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竞争的游戏规则和发展形势。因此,任何一个企业都有”被国际化的危险”。目前我国酒业是站在”国际化浪潮”的最顶端、浪尖口,尤其是啤酒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国际并购浪潮,  相似文献   

5.
王文正 《浙商》2012,(1):120-121
太子龙作为一个要走向国际的民族品牌,就要把具有民族特色的“区域文化”上升为国际通行的“普世文化”。而民族品牌国际化的基本前提就是要担负起世界责任。“让世界责任起来”作为太子龙的企业使命,也为企业自身和品牌文化找准了可持续化发展的命脉。  相似文献   

6.
刁莉  田媛 《中国市场》2023,(24):1-7
随着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增加,中国在沿线国家的移民也越来越多。文章分析了近20年的20个“一带一路”国家和中国移民的数据,考查了华人移民的经济活动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结果显示:“一带一路”国家的华人移民投资活动促进了东道国的经济增长;东道国非居民的专利申请、专有技术的知识积累、技术创新对“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华人移民通过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促进了东道国的经济增长;20个“一带一路”国家中,华人移民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国家发挥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7.
岳昊 《财贸研究》2008,19(2):151-152
企业国际化的具体体现就是企业经济活动的跨越国界,其具体方式有出口、技术许可和直接投资.在中国的企业国际化中,出口方式占有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贸易总额1978年仅为206亿美元,而到1997年就达3251亿美元,平均每年递增15%以上.  相似文献   

8.
国际市场进入方式决策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选择既关系到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如何受益 ,也关系到企业的投资和代价。在出口贸易、许可证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三类进入方式中如何作出选择 ,第一要从价值角度进行分析 ,考察和比较各种方式下的风险报酬和成本 ;第二要从功能角度加以权衡 ,因为国际化经营战略必须考虑生产经营系统向国际市场延伸的深度、供应链的国际化程度以及企业在国际生产经营体系中的地位等问题。当然 ,正确的选择应当是符合国际化目标、企业能力以及有关国家制度环境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中国对外贸易优势——基于国际分工视角的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对外贸易优势的研究要么结合国际直接投资,要么分析中国出口贸易的RCA指标。本文从国际分工的视角出发,运用国际专业化指标,探讨了中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发现中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主要集中在消费品领域,2004年,资本品领域开始具备了一定的比较优势。中国对外贸易的比较劣势主要集中在半成品以及零部件领域。通过国别研究,我们发现,中国对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对外贸易中,半成品以及零部件领域具有较大的比较劣势。中国对外贸易比较优势形成的关键原因在于加工贸易的贸易政策、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作用日益显著以及中国融入了亚洲生产网络等。  相似文献   

10.
蒋冠宏 《财贸经济》2023,(11):154-168
本文系统探讨对外工程承包如何影响中国企业国际化。理论机制分析表明,对外工程承包可能通过弥补所有权优势的短板、降低市场进入的所有权优势门槛和节约市场搜索成本的“推力”促进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也可能通过放大东道国劳动力市场和制度的“拉力”吸引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据此,本文利用2005—2013年中国企业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一方面,对外工程承包显著促进了中国企业在当地直接投资。该结论在稳健性检验和工具变量分析之后仍然成立。扩展性分析发现,对外工程承包的“推力”推动了中国企业跨越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门槛、清除东道国制度障碍、打破企业所有制局限,并弥补了企业国际化经验的不足,从而验证了理论机制分析的对外工程承包联动企业“走出去”的“推力”机制。另一方面,对外工程承包放大了东道国劳动力市场、营商环境和制度质量吸引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拉力”,同时对外工程承包引致市场寻求型而不是资源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增加,从而驳斥了外界对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和对外直接投资“新殖民主义”的论调。本文深入探讨中国对外工程承包与企业“走出去”的双向联动机制,为各界理解对外工程承包如何影响中国企业国际化提供理论和...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中国企业遭遇的国际经贸摩擦日益增多,对涉外商事法律服务的需求更加迫切。前不久,中国贸促会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设立商事认证中心。商事认证中心将协助政府加强贸易管理,引导企业调整市场策略;通过签发原产地证书、ATA单证册、国际商事证明书等外贸单据,为企业国际化经营提供便利;研究原产地规则和ATA制度,分析出口产品和企业外贸单证数据,为政府部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 国际企业的投资风险系指国际企业参与国际投资时,因各种未预料到的因素的影响而给国际企业带来收益或损失的可能性。国际企业用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筹集来的资金进行国际直接或间接投资时,比进行国内投资面临更大的风险,需要更强有力的管理,因为国际投资所涉及的政治环境和经济条件都比较复杂。投资收益是国际企业投入资本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日新月异。许多企业在国内立足之后,纷纷将眼光投向了国际市场。各个国家经济交流的越来越频繁,市场贸易也日渐趋向国际化,国际营销对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来说,发挥的作用也是越来越大。不过企业在国际营销活动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文章对市场营销策略进行了概述,对新时期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发展现状与前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区域化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一个阶段,是我国经济实力日益强大在货币地位上的表现。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对于增强我国在区域内和国际经济事务中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具有促进我国对外贸易、边境地区经济发展、获得“铸币税”等多重益处。……  相似文献   

15.
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是生产要素、商品国际流动的两种途径,也是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两种方式.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随着各国参与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的程度不断提高,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问的关系成了争论和研究的焦点.本文对现有相关实证研究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黄建东 《大经贸》2008,(2):12-14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境外投资及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曾在2006年的全国民营企业“走出去”促进与交流会议上表示,国务院有关部门应积极为民营企业“走出去”服务,切实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在开拓国际市场和海外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7.
没有对外贸易功能的企业不可能真正进入国际市场,不可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等一系列国际化经营活动,世界上诸多的外向型企业都已发展成为集金融,贸易,工业生产,科技开发,综合服务五位一体的综合性跨国公司。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国际市场的竞争,外向企业集团的国际化经营实践,我国外向型企业集团较强的行业特点,以及政府的扶持,等等,都将使工贸结合成为可能。工贸结合可以是集团和单个企业的结合,也可以是集团与集团之间的结合,它的实现将标志着中国经济进入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中国已经成为对外投资大国但并非强国,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经营绩效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对中国338家有国际化行为的企业进行调查,考察了这些企业的“引进来”经历(内向国际化模式)对“走出去”结果(外向国际化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引进来”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走出去”的效果:(1)资产内向国际化对外向国际化绩效有直接的正向效应;(2)非资产内向国际化对外向国际化绩效有直接的负向效应,以吸收能力为中介对外向国际化绩效有正向间接效应.这表明,如果企业采用非资产内向国际化,则一定要通过该模式学习知识,积累竞争优势,提高吸收能力,才能成功“走出去”;反之欲速则不达.如果企业采用资产内向国际化,则很难通过该模式提升企业的吸收能力,但借用该模式的杠杆作用可直接提高海外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使各类生产要素得以在国际间自由流动和各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各国经济活动的运行体制、管理和贸易投资的基本规则亦超越国界、趋向统一;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变化,经济总量和综合国力有了显著提高;我国企业经过了20多年的洗礼,也已在技术、资金和实力上积累了丰富的能量,使转向境外投资,开拓本土外的市场,做大国际化的“蛋糕”成为趋势和可能。而境外投资,“走出去”可以绕过贸易壁垒,直接把握当地市场动态,缩小企业与当地环境的“文化差异”,减少中间环节,节  相似文献   

20.
当代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与全球经营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8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全球战略是企业国际化经营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新的战略。它既不同于传统的跨国公司以市场、出口为目标的“国际市场战略”——以扩大出口为目标,也不同于就地生产、就地销售的“国际投资战略”——以直接投资为目标的。哈佛大学教授彼特在论述当代跨国公司全球战略时说到,所谓全球战略并不单纯指企业的经营活动跨越国界,而且还包括如何将这些越出国界的经营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某一企业在某一国家的竞争地位直接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