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8 毫秒
1.
随着金融危机从“华尔街”蔓延到“大众街”,“抄底华尔街”正制造新一轮热闹。 波士顿咨询公司启动了一项中资银行跨国并购的深入研究,试图揭示“这一轮”并购的机会与凶险。这一轮并购变得越来越大胆、交易更加频繁、范围更广且规模更大,大多数交易总额至少达到了10亿美元。但是,研究认为:我们不应该“抄底华尔街”,许多海外收购部是投机方面的,而不是基于一项清晰的战略。  相似文献   

2.
纽约“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进入第四周,这场运动正以燎原之势演变为美国大萧条以来最大的社会运动。“占领华尔街”凸显的不仅是美国中产阶级的危机,更折射出美国“金融资本主义”深层次的制度性危机。  相似文献   

3.
美国加州及佛罗里达州的“蝴蝶振翅”,引致全球性的巨大海啸;2008年,随着华尔街158年老店——美国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的倒闭,正式引爆了华尔街乃至欧亚、全球的金融海啸。  相似文献   

4.
覃唐 《中国新时代》2008,(10):54-57
华尔街能炼金,也能炼人。每一天都有许许多多的人在这里演绎出一幕幕悲欢故事。有人一夜暴富,也有人倾家荡产。唯一相同的是,大凡在华尔街的或出自华尔街的人.最终都难免会变“狠”。JP摩根大通(以下简称摩根)CEO杰米·戴蒙正是如此。10年前,在被花旗传奇的前CEO桑迪·威尔扫地出门后,戴蒙开始练习拳击。现在,他被称为“华尔街最凶的人”。不过,他懂得进退有度。  相似文献   

5.
《中国总会计师》2011,(6):28-31
曾几何时,“中国概念股”在华尔街备受追捧;曾几何时,华尔街,中国企业梦想中的圣殿和天堂;曾几何时,纳斯达克,一顶耀眼的桂冠,一道闪亮的光环……  相似文献   

6.
刘戈 《中外管理》2010,(3):68-69
贪婪“复辟” 金融危机带来的危险看似刚刚平稳,华尔街的金融机构就迫不及待地要恢复过去的高薪酬。分析师预计,华尔街38家大型银行和证券公司将陆续为员工发放总额达1450亿美元的奖金。这让那些去年就大声反对财政资金援救这些机构的纳税人们火冒三丈。连总统奥巴马也大声疾呼:“不能让华尔街赚了钱之后转身就跑。”  相似文献   

7.
声音     
“华尔街瞎了。” 8月1日,搜狐公布第二季度财报,搜狐旗下的品牌广告、搜狗和畅游等三大业务收入均创出历史新高,业绩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但在报告发布的当天,其在纳斯达克的股价不涨反跌,成为当天中国互联网概念股中跌幅最惨的一支。搜狐首席执行官张朝阳在微博中炮轰华尔街,他指责华尔街忽视搜狐业绩增长,将其市值打压得很低,没有给予应有的市值,完全是“暂时失明”。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硅谷和华尔街被称为两大资本天堂,所不同的是,一笔很小的投资如果受到风险资本的追逐,在硅谷就可以迅速成长为一个规模可观的企业,而华尔街却不能。也正是如此,黑石及黑岩的起家过程在华尔街被称为另类。在华尔街,史蒂夫·施瓦茨曼和劳伦斯·芬克的名字如雷贯耳,他们二人被人并称为“黑石双雄”  相似文献   

9.
中国如何走出去并在华尔街的金融舞台展开战略抄底?克里斯托夫·金博士撰写的《剑指华尔街——中国在行动》围绕这一核心问题意识,展开探索,提出解决方案。“战略抄底”指的是“包含财务抄底(代价)、战略持有(兼并)和整合管理(参与)的一系列跨国行动的集成,其目标指向华尔街金融品牌机构和美国相关支柱产业,旨在系统囤积中国急需的稀缺性跨国战略资源”。  相似文献   

10.
本月推介     
李鹿 《东方企业家》2010,(9):115-115
统治世界金融的华尔街一贯是全球瞩目的焦点,然而,危机的爆发让这台赚钱机器露出了衰颓的一角。很多人对“金融化”能带来巨大财富深信不疑,但是,它给谁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本书作者以多年在华尔街核心机构工作的经验,深入分析了华尔街金融机器掠夺全球财富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11.
《中国总会计师》2011,(10):144-146
10月10日,美国“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进入第4周.示威民众扬言进行长期抗争.发动更大规模.针对大型银行的示威活动,而华盛顿警方10日傍晚出人意料地允许抗议者在白宫与国会山之间的自由广场继续抗议四个月。“占领华尔街”活动相关人士表示.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企业家》2008,(19):113-116
在美国电影《华尔街》中有句台词:“贪婪,不管什么样的贪婪,贪恋生活、贪图钱财、贪图爱、知识等等,都标志着人类的进步。” 这一次,华尔街终于为这种“伟大的贪婪”付出代价。抛开资产减记、次级贷款、CDO、衍生金融工具这些商业词汇,我们把视角放在危机的另一面:人性,以及由此带来的领导力的衰退。在沃顿商学院看来,华尔街过度专注于个人财务目标,是领导力衰败的根源,而领导力的衰败震撼了整个金融服务领域。不过,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梅建平给美国政府救市团队的领导力打了“A”分。  相似文献   

13.
记得在2008年年底的时候,媒体上天天都是有关华尔街金融海啸的新闻,中央2台的“直击华尔街风暴”栏目持续了好长好长一段时间;企业里几乎每家都在处理调整、裁员、节支等问题,员工人人自危;朋友们见了面谈论的也多是“你们公司裁员了吗”、“你的职位能不能保住”之类的话题,至于说“拿了多少年终奖”、“有没有加薪升职”等问题,谁要是能提出来,很可能就会被视为外星人。  相似文献   

14.
国金 《企业文化》2008,(3):29-31
如果要评选2007年度席卷全球金融市场的次贷危机中“最受伤的人”,一定非花旗银行前任董事长兼CEO普林斯莫属。这位昔日执掌全球最大银行的华尔街光鲜人物,因为花旗在此番次贷危机中曝出的巨额损失黯然下台,随之登上这个金融巨头权力巅峰的,则是此前名不见经传的华尔街“小人物”——维克拉姆·潘迪特。  相似文献   

15.
《山东企业管理》2011,(9):52-53
99%为什么反对1% 美国纽约的“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已经持续三周。最初,这被认为不过是一场失业青年发泄不满的”闹剧”,华尔街人士甚至讽刺说,这是“一群无事可干的人聚起来开一场PARTY”而已。但局势发展正在超出很多人的想象。如今,抗议活动已由纽约蔓延到洛杉矶、波士顿、芝加哥等50多个大城市。活动的发起人甚至宣称要发起一场全球运动。  相似文献   

16.
肖锋 《乡镇论坛》2009,(18):20-20
现代人饭局上“朋友”很多。表面上推杯换盏,推心置腹的没有一个。酒桌上的热闹,好比华尔街股市,是虚假繁荣。酒醒之后,泡沫破裂。鬼才相信“感情铁,喝吐血”、“酒杯一举,以身相许”的屁话。  相似文献   

17.
龙夫 《企业文化》2010,(1):63-65
在“华尔街风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一些精明的弄潮儿创办了前所未有的“市民危机情感企业”,把赚钱的产业对准人的思想、愿望及情结  相似文献   

18.
《英才》2006,(4):12-12,14
3月13日,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张朝阳应邀在美国纳斯达克股市敲响开市钟。此举显示中国互联网的业务前景受到华尔街的空前青睐。3月13日的华尔街几乎成为“搜狐日”,搜狐股价数天来一直上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赵雪 《中国新时代》2004,(11):71-72
上“新东方”,为了顺利通过出国外语考试;到“华尔街”,尝试一种所谓“人机对话”的新鲜的学习方法;而热衷“FESCO国际教学中心”课堂的人,则心中大多怀揣着成为优秀“外企白领”的梦想  相似文献   

20.
在与华尔街擦肩而过之后,王长田和他的光线传媒几乎不必迎接“冬天”。他的生存逻辑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