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能源开采业作为双高行业之一,如何降碳成为推动我国低碳减排进程的重要课题。文章采用数据定量分析及空间自相关实证分析,得出碳排放量具有空间相关性,并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各驱动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以及通过分解来探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发展水平是实现本地区碳排放减少的主要抓手,人口聚集度对本地与毗邻地区的碳排放呈不同效应,能源消费结构与行业发展水平均是促进行业碳排放提升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细化研究,文章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分组进行回归,得出各驱动因素对不同地区呈差异化,尤其是西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与行业发展水平对碳排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由于资金和技术受限,其降碳效果较弱,并不能向毗邻地区产生溢出效应。为实现能源开采业低碳发展,各级各部门可通过鼓励能源技术创新、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等因地制宜制定降碳政策,加快能源开采业低碳转型进程。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日韩1979—2021年的面板数据,通过传统回归、面板分位数回归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贸易开放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贸易开放显著促进碳排放,高碳排放区受贸易开放影响较大,低碳排放区受贸易开放影响较小;贸易开放的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均为正,贸易开放通过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间接作用于规模效应,从而促进碳排放;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最为显著,现阶段仍表现为促进作用。中日韩应当加强新能源领域合作,加快改善贸易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和绿色技术转化率,尽快实现产业转型,助推亚太地区实现“碳中和”。  相似文献   

3.
贾盾  韩昊哲 《世界经济》2023,(2):183-208
本文构建纳入利用互联网平台理财的金融科技部门的存款市场竞争模型,结合经验分析探究平台理财的迅速发展如何影响传统商业银行存款规模。结果显示,外部金融科技部门扩张对商业银行存款类负债的影响存在两种互斥效应——部门间替代效应以及存款和平台理财市场的整体财富效应。当商业银行部门内竞争不足时,跨部门替代效应占据主导,外部金融科技发展抑制商业银行存款规模增长。本文基于中国地级市层面数据对理论结果进行的经验检验结果表明,平均意义而言,金融科技发展并不影响商业银行存款规模增长。然而,外部金融科技发展正在显著改变中国地区层面商业银行存款分布和增长趋势,一地商业银行竞争越不充分,当地银行存款增速越低。同时,金融科技发展显著提升当地平台理财之于银行存款的相对规模和相对增速。本文就规范和引导互联网金融行业和平台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支持商业银行经营效率提升,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陈艳 《特区经济》2024,(1):115-118
金融是绿色经济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持续提高金融创新水平成为降低碳排放量、加速碳中和进程的关键途径之一。本文基于温州11个县(市、区)2005—2020年的面板数据,测算历年碳汇总量、碳排放量,评估当前现状与碳中和愿景的差距,同时构建金融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并总结区域格局的特点,最后借助门槛模型研究金融创新与碳排放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创新能够显著降低碳排放量,且其碳减排效应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推进而大幅增强;经济增长、对外开放增加了区域碳排放量,而产业结构高级化与人口规模能够抑制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5.
中国在当前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最优出口规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过程中提出的以成本最小化方式实现污染排放控制的环境政策机制。目前,中国主要通过清洁发展机制(CDM)来参与国际碳交易,并出口相应的核证减排量。CDM项目在我国发展迅速,出口的核证减排量呈显著上升态势,然而本文认为,当前CDM项目的开发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碳减排的空间是有限的,考虑未来减排压力和减排成本的增加,当前碳排放权的出口量存在最优规模问题。本文通过建立两阶段最优化模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讨论。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国际碳交易现状,指出了中国参与其中遭遇的问题与相应启示。  相似文献   

6.
理论机制分析认为,贸易开放会通过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及环境管制强度等渠道对我国的环境污染产生影响。鉴于此,文章基于全国30个地区1997~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数据门槛回归模型,对贸易开放影响我国人均碳排放的门槛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我国贸易开放显著存在人均收入、人力资本及环境管制强度的门槛效应。具体影响机制为:高水平的人均收入有利于发挥贸易的碳排放抑制效应;人力资本越高,贸易开放促进碳排放减少的效果也越为明显,故各地应稳步推进人力资本积累;适度的环境管制强度有利于贸易的污染减排效应,管制过低或过高都将使得贸易增加碳排放。  相似文献   

7.
理论机制分析认为,贸易开放会通过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及环境管制强度等渠道对我国的环境污染产生影响。鉴于此,文章基于全国30个地区1997~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数据门槛回归模型,对贸易开放影响我国人均碳排放的门槛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我国贸易开放显著存在人均收入、人力资本及环境管制强度的门槛效应。具体影响机制为:高水平的人均收入有利于发挥贸易的碳排放抑制效应;人力资本越高,贸易开放促进碳排放减少的效果也越为明显,故各地应稳步推进人力资本积累;适度的环境管制强度有利于贸易的污染减排效应,管制过低或过高都将使得贸易增加碳排放。  相似文献   

8.
在测算30个省市1997-2011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基础上,运用空间DURBIN模型分析了我国区域碳排放的空间聚敛性,量化分析了5个变量对碳排放的影响以及5个空间滞后变量在相邻区域碳排放之间形成的溢出或挤出效应。研究发现城镇化率、能源强度、建筑业总产值及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等指标均对碳排放有显著影响;城镇化率、能源强度及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空间溢出或挤出效应对相邻区域碳排放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数字金融发展迅速,绿色金融工具的广泛应用有助于缓解碳排放的压力,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现实方案。基于30个省(区、市)2011—2019年面板数据,检验数字金融对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碳排放具有明显的直接效应,并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对碳排放产生间接效应;且直接效应在中东部地区显著,在西部地区不显著;间接效应均不显著,其中在中东部表现为遮掩效应。最后,从促进数字金融产业发展、数字金融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区域金融发展平衡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欧盟实施CBAM背景下外商直接投资驱动产业转移带来碳排放转移效应,对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与构筑新型国际经贸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全球碳排放转移特征事实,分析外商直接投资驱动产业转移而引致碳排放效应的作用机理,并利用全球67个经济体跨国面板数据开展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的碳排放转移效应,且在中低收入国家影响更为显著;机制分析发现,外商直接投资能通过转移污染产业和改变能源结构导致碳排放转移至东道国;进一步分析证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数字经济和加强腐败控制是抑制外商直接投资碳排放转移效应的有效途径。研究结论为提高引进外资质量、推动产业升级以及全球经济绿色转型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欧盟实施CBAM背景下外商直接投资驱动产业转移带来碳排放转移效应,对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与构筑新型国际经贸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全球碳排放转移特征事实,分析外商直接投资驱动产业转移而引致碳排放效应的作用机理,并利用全球67个经济体跨国面板数据开展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的碳排放转移效应,且在中低收入国家影响更为显著;机制分析发现,外商直接投资能通过转移污染产业和改变能源结构导致碳排放转移至东道国;进一步分析证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数字经济和加强腐败控制是抑制外商直接投资碳排放转移效应的有效途径。研究结论为提高引进外资质量、推动产业升级以及全球经济绿色转型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建设是“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任务,也是实现减碳目标的重要支撑。基于2002—2021年“一带一路”沿线6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考察城市化建设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城市化总体上对碳排放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单门槛效应,在城市化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城市化对碳排放的消极作用明显减弱;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沿线国家中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探究“双碳”目标下中国碳达峰预测和减排路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和对数平均迪式指数法(LMDI)研究发现,中国碳排放量呈倒“U”形曲线,将在2035年实现碳达峰。碳排放影响因素中经济发展对中国碳排放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和能源结构。碳减排路径中,技术创新是实现碳减排承诺的关键路径,经济增长放缓将推迟中国碳排放峰值的到来。针对减排路径结果,从技术创新、经济质量、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人口规模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以加速中国碳达峰进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中国各个省市作为基础横截面单元,进而将其归并入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形成区域性横截面单元,利用各横截面单元1992~2003年的样本组成面板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来考察 FDI 对中国不同地区进出口贸易的动态效应。结果表明,FDI 对中国不同地区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对东部地区而言,FDI 对出口有显著的创造效应,而在中、西部地区其创造效应不显著。与此类似,FDI 对东部地区进口贸易表现出较强的替代效应,而中、西部地区的这种替代效应则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5.
易霞仔  王震 《特区经济》2012,(4):125-127
相对于发展碳金融交易市场而言,政府财政的有效支持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另一个必要措施。我国政府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支持政策存在着:政府投入政策不够清晰、公共税收政策杠杆作用发挥欠充分、碳交易市场机制缺失等问题,基于这些问题,结合我国财政情况,研究和提出解决措施,设计针对性的碳策略,对于充分利用政府宏观财政政策的杠杆效应,全面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金融发展既可通过便利的融资环境、高效的国际结算手段和完善的信用体系而利于出口增长,也会因为金融资本流动对商品流动潜在的替代或资源约束而抑制出口扩张。文章立足于出口增长的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维度,选取金融机构存贷款增长率、金融相关率和信贷转换率等指标作为解释变量,以人民币实际汇率和对外直接投资为控制变量,就1990-2010年上海金融发展对出口增长的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规模的扩张对出口增长的规模效应不显著,但对出口结构的优化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金融效率变化对出口增长规模和结构的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吴毅斌 《科技和产业》2023,23(17):184-190
基于中国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空间计量模型研究数字金融对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对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进行内生性处理后结论依然成立;数字金融通过经济发展质量、产业结构升级降低了碳排放强度;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对邻近地区碳排放强度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各地区之间应保持紧密的合作,不断推进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地发展数字金融。  相似文献   

18.
国际碳排放交易作为《京都议定书》中的重要机制之一,已在全球范围内推行与实施。碳排放交易既可能带来企业技术改进收益、行业生产率提高与产业发展、弥补资金缺口与吸取先进经验以及改善环境与缓解减排压力等方面的收益,也会产生市场进入与政策执行成本、CDM项目市场上的成本和风险、污染的外溢性效应、金融风险以及其他衍生成本,具体影响结果取决于两者的比较,通过碳排放交易,企业之间可以在既定的标准约束下实现帕累托最优。  相似文献   

19.
对全国各省市建筑业碳排放进行核算,并由此分析建筑业碳排放与城镇化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发现:1.城镇化对建筑业碳排放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门槛估计值为y赞=4.036。门槛值左右两区间内建筑业碳排放对城镇化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0476与-0.0139,表明低水平城镇化使建筑业碳排放增加,而高水平城镇化则使其减少。2.城镇化对建筑业碳排放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中西部地区各省市城镇化促进了建筑业碳排放,而东部地区大多省市则抑制了建筑业碳排放。  相似文献   

20.
国际碳排放交易作为《京都议定书》中的重要机制之一,已在全球范围内推行与实施。碳排放交易既可能带来企业技术改进收益、行业生产率提高与产业发展、弥补资金缺口与吸取先进经验以及改善环境与缓解减排压力等方面的收益,也会产生市场进入与政策执行成本、CDM项目市场上的成本和风险、污染的外溢性效应、金融风险以及其他衍生成本,具体影响结果取决于两者的比较,通过碳排放交易,企业之间可以在既定的标准约束下实现帕累托最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