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不断发展,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成为次于中国的第三大经济体.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国,经济、 文化等各方面交往密切.翻译是两国文化交流传播的工具与桥梁,"讲好中国故事"是提高中国话语权,提高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举措,遵循"讲好中国故事"思想翻译的同时不仅是日本也有利于和世界各国的交往.  相似文献   

2.
苏峰 《发展研究》2023,(1):20-27
福建省产茶历史悠久,茶产业已成为当地的民生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福建茶文化底蕴深厚,已成为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千百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福建茶叶创新创造出辉煌的科技发明与成果,推动和引领着茶产业的发展壮大。福建是“三茶”统筹理论的发源地,全面贯彻落实“三茶”统筹理论,推进福建特色茶产业提档升级,以新时期统筹“三茶”发展为指导,谋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王伟 《发展研究》2008,(1):16-18
2007年,福建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整体国民经济呈现"增长持续、结构优化、效益提升"的发展态势.2008年是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一年,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将各项具体任务分解细化落到实处,实现福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晓文 《经济地理》2003,23(5):699-703
在特殊的历史地理环境中,植根于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福建商业经济一直不断加强着与海内外的联系。宋元以后随着人口和经济的繁荣,福建的对外贸易更是发展迅猛,随之出现了大量的海商乃至海商集团,成为海洋商业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近代以后,由于国内外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福建海商逐渐步入衰弱,但其海洋人文影响却至今犹存。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作为福建省企业的代表和佼佼者,不仅在直接融资方面成为福建投资资金的重要来源,而且在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也发挥巨大的作用,已成为福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力.本文通过对福建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规模经济和现金流量等方面进行考察,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相机探讨应策.  相似文献   

6.
临港工业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载体,临港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加快发展福建临港工业,是推进福建由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迈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经济,以其磅礴的发展气势,越来越成为世界政治家、实业家关注的焦点。而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又是当前中国经济中最引人议论的热点问题。毫无疑问,中国汽车在问题中发展,但问题阻挡不了发展。事实表明,中国汽车的发展总是会出现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和格局。福建汽车工业的勃兴即是一例。笔者认为,福建汽车不仅  相似文献   

8.
作为全国海洋经济大省,福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突出的对台区位优势,发展海洋经济基础好、潜力大。“十一五”期间,福建省海洋生产总值平均增长18.5%,居全国前列,海洋经济已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目前,中央正在部署全国新一轮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福建省也被列入全国海洋经济试点省份。在现有海洋统计资料的基础上,对福建省海洋产业发展的条件、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以便为福建省制定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研究海洋经济的最优发展模式提供参考,更好地充分发挥海洋经济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载体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成为现实,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越来越频繁.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由于中西方文化宗教等差异,潜藏着不可预计的对抗和风险,本文拟从文化载体这一角度,运用SWOT法全面分析了中国茶馆国际化发展的优势、劣势、威胁以及机遇与挑战,提出了中国茶馆国际化发展的思路和建议,拟通过茶馆的国际化加速中华茶文化的传播,从而达到消除隔阂、相互理解、共同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看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关于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的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重要理论成果.本文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其内涵开始,分析又快又好与又好又快两种经济与社会发展模式的区别与联系,从中看出,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长期坚持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福建作为茶叶大省,茶叶全产业链总产值超千亿元。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就“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作出重要论述,为产茶大省指明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如今,福建茶文化品牌效益不断增强,茶文旅深度融合,茶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为此,我们采访了福建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梁全顺、中共南平市武夷山市委书记杨青建、中共宁德市福鼎市委书记林青、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陈常颂、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泉州综合试验站站长林荣溪,请他们一起探讨如何加快构建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提升的新格局,并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姜仁华进行点评。  相似文献   

12.
本期导读     
本期导读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发挥侨、港、台优势,结合本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扩大吸收外商投资,取得明显效果。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福建扩大对外开放和实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全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目前外商投资企业已进入扩...  相似文献   

13.
一、福建开发区建设发展成效显著 二十多年来,福建开发区坚持正确的办区方针,积极吸收利用外资,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努力扩大外贸出口,开发区已成为工业集中、产业集聚、外资密集、带动力强的经济增长点,显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4.
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在过去一个较长时期,我们一直把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作为重要方针,而现在,我们把“好”排在了“快”之前。这是经济建设指导思想和经济发展理念的重要变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从根本上确立了新时代中华文化主体性。福建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具有宝贵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要善用福建丰富而独特的优质资源,在理论学习、研究阐释和宣传普及上下功夫,加快更高水平社科强省建设,为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福建篇章持续提供精神支持和文化力量。为此,编辑部与采访嘉宾一起探讨如何推动福建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并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倪红福进行点评。  相似文献   

16.
严正 《发展研究》1999,(7):9-12
改革开放,福建走过了灿烂辉煌的20年,在昔日的“前线”建立起面貌一新的沿海工业区,数以万计的以轻纺、建材、工艺品、食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乡镇企业、三资企业,拉动起福建的经济,出口导向成为福建经济成长的重要推动力。福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跃居全国第七位。应当说,20年来福建的成就是巨大的,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从跨世纪的发展后劲剖析看,福建经济隐藏着缺陷。为此,应从解决这些问题入手,确定21世纪福建产业升级的取向。本文作者就福建发展高科技企业问题作了比较简明扼要的论述,具有一定的理论性与前瞻性。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的县域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为福建经济的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福建县域经济的发展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是推动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海西建设的重要力量。但福建县域经济的发展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特别是产业同质化问题使得生产要素、原料资源、市场份额的配置产生不合理的状况,加剧了经济运行环境的紧张局面,或成加快福建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必须从根本上加以解决,解决的办法就是强化政府引导作用,加大市场调节力度,促进企业的开发创新。  相似文献   

18.
西坪镇位于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和中国藤铁工艺之乡——泉州市安溪县中南部,面积150平方公里,总人口5.6万人,辖27个村(居)。世界名茶乌龙茶铁观音的发源地在西坪镇,茶叶是西坪镇特色经济。1996年西坪镇被国家命名为“铁观音乌龙茶生产基地”,2000年入选中国三大茶文化黄金旅游线路,2002年被授予“中国铁观音茶发源地”。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努力推进西坪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诗歌博大精深,从文化诗学的角度看,诗歌不仅是审美的,也是历史的.从古典诗歌中可以品味出丰富的茶文化,从茶文化中又可以看到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茶不仅是饮品,它更是一种文化载体和经济的反映.从晋代的《茶赋》,到精彩纷呈的唐诗宋词,再到后来的元明清诗歌佳作,无不让人感受到茶文化的魅力,感受到时代经济的脉搏.  相似文献   

20.
2003年福建上市公司与全国一样经受住了国际经济动荡和国内股市持续低迷、严重自然灾害、重大疫情等的严峻考验,并在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分析福建上市公司在中国证券市场中所处的位置,通过比较找出与其它省市区上市公司发展中的差距,对于推动福建上市公司的更快更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