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凭政绩用干部”是党的干部人事工作一项重要原则。政绩的评估和应用,是引导干部干什么、怎样干的风向标,是一只“看得见的手”。然而,在一些基层干部的眼里,这只手似乎变得越来越异样。  相似文献   

2.
管淮 《科学决策》2007,(5):40-40
政绩,就是为政者在一定时间内所取得的成绩,它是衡量一名干部工作干得怎样、是否合格称职的重要标准,反映着为政者的能力和付出。大凡为政者,都希望多做工作、多出政绩。为政者取得的政绩越多,一个地方和部门乃至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就越快。而“政疾”,顾名思义,就是为政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它会对事业发展和人民利益造成损害,是必须努力避免的。政绩与“政疾”,黑白分明,不可混淆。  相似文献   

3.
朝鲜核武器试爆,并不意味着其进入了强国之列,原因在于武器不是致胜的绝对因素。强国之治,赢在民心之“舍”而非武器之“核”;企业之争,胜在人心之归而非一时之利。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当一种精神信仰成为众人追随的价值观,这种精神的“核”所爆发的能量往往是无所不摧。民心何以得?这一命题是不少企业家的心痛。  相似文献   

4.
草山 《当代陕西》2006,(11):52-53
近闻,苏北某县对弄虚作假搞“面子”工程后来造成经济损失的干部,虽然在前年因“政绩突出”而得以提拔,仍严格进行“秋后算账”,不但将其降回原职,而且还给予通报批评处分。此举一出,受到各方一致好评,特别是不少老百姓拍手称快,反映说,“这下,他们再也不敢压下哄上瞒天过海了!”  相似文献   

5.
带色的GDP     
牛刀 《新财经》2010,(8):32-33
用GDP作为政府考核的重要指标,等于是逼着地方官员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因为有了GDP增长,就有了政绩,有了政绩,就有了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6.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2014年9月,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圆满收官.活动解决了一些多年想解决却没有解决的问题,刹住了许多人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向全党全国人民交上了一本反“四风”的明白账,亮出了一份作风建设的成绩单,在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相似文献   

7.
《山东建设》2005,(7):30-30
日前,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在南京举行的全国建设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会议第二次会议上,严厉地批评了建设系统中存在的种种病症。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些领导干部为在任期间有所建树,实施“政绩工程”,这本不算坏事。但一些政府官员把任期内所谓“政绩工程”,  相似文献   

8.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在领导干部的政绩中很少能见到“关注穷人”的内容,也就是说,关注穷人似乎与干部的政绩无关。就以再就业为例吧,说再就业面临着这样那样的困难也好,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也罢,往往与领导干部的政绩观有着紧密地联系。不信咱就回过头去看看,政绩的内容都是些什么?是城市的高楼大厦,是广场、机场,是道路桥梁,是开发区,是招商引资,总而言之,多是些锦上添花之物,很少听说哪个地方把关心贫困人口、解决困难群众的低保、下岗人员的再就业当作政绩看待的。故而,拆迁啊,盖楼啊,修路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风靡中国。近年来,政府对诸如黄赌毒、走私、刑讯逼供、拖欠农民工工资、官煤勾结等等实行专项治理,深得民心。现在看来,对“政绩工程”进行专项治理也迫在眉睫。“政绩工程”危害太烈其一,“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给国家和人  相似文献   

10.
所谓的财富“溢出效应”或“下滴效应”并不可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十一五”规划对“共同富裕”的重点突出.顺应了民心民意的要求.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描绘了一个公平、均衡、可持续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什么叫“政绩工程”,以笔者拙见,大概就是一些领导干部、政府官员,为在任期间有所见树,实施的颇见成效的项目。应该说,这是一件好事。然而,一些政府官员却把“政绩工程”当着官场攀登的阶梯或升官晋级的“敲门砖”,其结果是轰轰烈烈上马,凄凄惨惨收场,为官者“政  相似文献   

12.
作为领导干部应如何保持良好形象?我认为,当注重“九忌”。 一忌话太大。有的领导干部喜欢说大话。一是上任伊始话太大,匆忙表态在任期内要干几件“大事”、“实事”,说得“天花乱坠”,可几年下来,往往是山河未改、面貌依旧。二是吹嘘“政绩”话太大。  相似文献   

13.
姬国栋 《发展》2008,(4):83-83
陇南市西和县水土保持工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着力创新思路、创新机制,优化工程设计、提高科技水平,加强项目管理、推进特色产业进程,加强生态保护、促进生态修复。大力弘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全面推行“千名干部进万家”活动,干部带群众,走单干、联户相结合,人修、机修相结合,部门、乡镇相结合,干部、群众相结合的“四结合”路子,发扬和丰富了“三苦”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4.
什么叫“储备干部”?根据谐音,我把储备的“储”改为相处的“处”,干部的“部”改为布置的“布”,这样就成了“处备干布”。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信息》2005,(5):18-20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和正确政绩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严格执行统计法。抓紧研究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虚报浮夸,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相似文献   

16.
对于各种城市的排行,域市决策还是“重视”的,因为这是一座城市的“商誉”。有利于招商引资.也是一届政府的政绩。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他们关心的不是排行榜的客观性与真实性,而是自己能不能上榜。为了上榜,他们难免要下大力气“攻关”。[编按]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希望加快铁路干部培训方式的转变,实现党校干部培训工作的更加科学服务于铁路企业的长远发展。这里借鉴国内外培训理论的发展,结合我国铁路干部培训的现状所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状进行分析,明确指出铁路干部培训不仅需要做好传统的培训方式中以“集中课堂培训”为主的工作方式,而且更需要深入细致的做好干部培训的“服务于日常”创新的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18.
推进经济发展是政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同样是政绩。一定要把预防、化解矛盾纠纷作为建设“平安浙江”的重要内容,及时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从源头上减少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相似文献   

19.
政绩评估是激励干部开拓进取、争创业绩、实现其人生价值的杠杆。但一些地方政绩考评在考核者眼里变成了“烫手山芋”,拿不起又放不下;在被考核者的眼里变成了“橡皮泥”,想怎么捏就怎么捏。基层干部在问:政绩评估有没有完全科学的办法?  相似文献   

20.
勇全 《当代陕西》2006,(2):62-62
今年,省、市、县、乡四级党委将集中换届。这次换届面广人多。干部新老交替的力度比较大。能否正确对待个人的进退留转,对领导干部是一次严肃的考验。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有少数领导干部存在一些“活思想”,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进退留转。有的想抓住机会谋一个更高或更好的职位,不是把心思放在工作上,而是忙着跑门子、托人情,四处“活动”:有的感到年龄已到,产生了“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感到能力有限,政绩平平,提拔无望,心神不宁;有的对组织安排有抵触情绪,精神不振,无心干事业和工作;等等。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届末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