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秀群  侯向花 《理财》2004,(2):22-23
近年来.国家基本建设项目的审计工作成了建设工程合同双方发生工程款纠纷的“导火索”其情况大多是工程建设合同双方虽约定有工程造价的计算方法.但在建设工程竣工之后的决算阶段.国家审计机关进行审计、核减了工程造价款,由此引发施工单位针对建设单位提起民事违约之诉讼。而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又往往不采纳审计结论,致使人们对审计机关作出的审计结论的法律地位和作用提出质疑,本文现就这一问题——审计结论的地位、作用及其法律救济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张绍敬 《理财》2001,(7):22-22
《中州审计》第5期刊登的“基建审计案”,某县审计局审定的工程造价为2733519元,建设方实际付给施工方2941905元,比审计认定金额多付208386元,为此县审计局下达了审计决定,要求施工方将多取的工程款退回,收缴国家,而施工单位却以经济合同纠纷为由,起诉建设方违约,法院判决施工方胜诉,笔者对此谈几点认识:一、应把合同法、审计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民事诉讼法统一起来按正规渠道,审计决定责令施工方退回多取的工程款,从施工方角度看,这是审计机关“侵犯”了其“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和《中华…  相似文献   

3.
良友 《理财》2004,(2):16-18
工程合同约定112万元,审计结果58万元。一审法院依据审计意见判施工方败诉。二审法院撤销一审判决。则依据双方的约定判决施工方胜诉。建设方向检察机关提起申诉。再审结果维持了二审法院判决。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是是非非,令人思索。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国家审计机关所进行的建设项目审计存在着明显的事后监督现象,而且审计证据收集困难,审计决定难以落实。审计机关开展的(事后)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常发现建设方和施工方存在违法乱纪行为,审计组在审定施工方高估冒算、高套定额行为中,对于以合同形式使非法行为合法化问题,往往因执法监督滞后,而使政府投资遭  相似文献   

5.
马存祯 《理财》2004,(2):25-25
对于国家建设项目,按照目前审计法律法规的规定,审计机关不仅有权审计,而且对违规违纪问题有权处理处罚。在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审计中,审计机关不仅对合同变更部分,而且对合同约定部分的违法违规行为,均有权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处罚。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关于国家建设项目审计中涉及施工单位权益引起诉讼,法院无视审计决定进行审理、判决的事项时有发生。它直接影响到审计机关的权威性和审计决定的法律效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问题的症结在哪里?诸多案例说明,法院在受理类似上述案件中,往往是以民事法律关系处理,以民事法律(合同法)为依据,作为民事案件进行审判。这类案件,诉讼双方争辩的焦点,集中在工程造价款数额的认定上,法院往往以债权债务关系加以确认,以合同法作为依据进行判决,置审计法律法规于不顾,无视审计机关对国家建设项目的审计监督权,无视审计决定…  相似文献   

7.
马胜军 《理财》2001,(5):8-8
司法审判中已经发生而且以后还可能经常发生这样的案例:国家财政投资建设某一工程项目,项目法人同施工单位签订了施工合同。合同履行中,项目法人同施工单位约定了工程价款,而国家审计机关也依据审计法对该工程造价进行了审计,其结果低于双方当事人约定的价款。审计机关还给双方当事人下达了审计决定,要求其按审计决定执行工程价款结算。项目法人乐于执行,而施工单位却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项目法人依约支付工程价款。人民法院该如何审理和裁决呢?对此,有以下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合同主体是平等的,合同自由是市场…  相似文献   

8.
工程结算引发诉讼,其间审计介入,审减工程款1888万元。审计机关出具审计意见书,建议建设方“以审计结论为依据,要求法院重新审判”。后经多方努力,申诉成功。然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建设方称:采取贿赂的手段所签订的支付工程款“协议”违反了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应依法确认无效;工程造价应依据审计结论作为定案依据。施工方针锋相对:贿赂与所签“协议”没有因果关系;建设方的诉讼请求已超过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合同为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合同约定,合法有效,应依法维持;审计意见书没有适用的前提,不能作为本案的定案依据。结果是,法院再审,双方调解言和。至此,本案虽然画上了一个较圆满的句号,但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类似的案件,给我们留下了一系列值得思考的问号:审计何时不尴尬?……相信本文一定会引发您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孔高胜  王定玉 《理财》2003,(3):25-25
审计决定是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进行处理处罚的法律文书。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单位拒不执行审计决定,既损害了审计执法的严肃性,又扰乱了社会  相似文献   

10.
《审计法》的修改和实施是我国审计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明确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地位,推动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审计决定的执行、审计结果的运用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亓春华  侯红雯 《理财》2004,(6):18-19
审计事项评价既是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审计机关审计报告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审计机关作出的审计评价意见是否恰当,集中反映了审计工作质量的高低。因此,制定和实施本准则,对于规范审计机关审计事项评价行为,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建国  孙长明 《理财》2001,(7):21-21
关于“基建审计案”如何审理问题,笔者认为《审计法》与《合同法》并不矛盾。一、审计监督是法律赋予审计机关的职责,审计决定具有法律效力《审计法》第23条明文规定:“审计机关对国家建设项目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不难看出,国家建设工程项目审计,是法律赋予审计机关的职责。审计机关的审计决定一经作出就具有法律效力,任何不执行或阻挠执行审计决定的行为,都是违法的。二、对审计决定有异议应通过法律程序来解决《审计法》规定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的审计决定如有异议,可申请上级审计机关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  相似文献   

13.
浅谈工程造价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造价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工程造价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与其它审计项目相比,工程造价审计具有外部敏感性更强、涉猎专业结构范围更广、审计环境更为复杂、更加注重沟通技巧、专业判断更多等业务特点,因而审计风险也更大。对于审计机关来说,积极开展工程造价审计与防范审计风险同等重要,两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4.
桂关民  靳黎娜 《理财》2004,(6):12-14
为了规范审计人员运用分析性复核行为,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审计署制定了《审计机关分析性复核准则》,并自2004年2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5.
王宝林 《理财》2004,(6):24-24
审计取证是整个审计过程中实现审计目标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因此,可以说审计取证方法的优劣及效果如何,直接决定着审计工作的成败。在我国的审计工作实践中,审计取证方法运用较多的是对违规违纪会计事项账务记录的检查、计算、分析等,而被纪检、监察和检察部门广泛运用且作为主要取证方法的询问笔录,审计机关则运用得比较少。在这里,笔者就审计询问笔录谈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6.
政府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附属单位为了日常政务活动的开展或者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需要.按照法定的方式和程序,购买商品和服务的一种行为。《宪法》和《审计法》赋予了审计机关独立的经济监督权,审计机关有权对政府财政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而政府采购是政府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政府采购的审计监督是审计机关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王崇连 《理财》2004,(11):47-47
从1983年国家设立审计署开始,新中国的审计监督体系逐步完善,1994年第八届全国人大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使审计监督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审计人员在依照《审计法》履行职责、运用审计权限、遵守审计程序、追究法律责任的实践过程中,对《审计法》有了较为全面的探析研究,并深切地体会到由于审计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使《审计法》的修改与完善势在必行,笔者在此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李东升  史海群 《理财》2003,(1):36-36
近年来,由于经济领域的违纪违规原因比较复杂,审计决定下达后,不落实或不能全部落实已成为审计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审计决定不落实有着相当大的危害性,一是违规违纪问题得不到处理,给国家造成的损失不能挽回;二是被审计单位不能从中吸取教训,客观上放纵了违规违纪行为;三是有损审计工作的威信,影响审计职能作用的发挥;四是挫伤了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审计决定是审计成果的集中体现,全面落实审计决定是保证审计质量最基本的要求。一、提高认识,加强宣传。落实审计决定是《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神圣职责,各级审计机关和全…  相似文献   

19.
张松桥 《理财》2001,(7):23-23
看了《中州审计》2001第5期《基建审计案》一文,作为一名基层从事基建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笔者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和认识,浅谈以下看法:第一,审计机关对国家建设项目的建设、施工双方进行审计监督,是法律赋予审计监督的权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23条规定:“审计机关对国家建设项目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第21条规定:“接受审计监督的国家建设项目,是指以国有资产投资或者融资为主的基本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与国家建设项目直接有关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王冠英 《理财》2003,(4):17-17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审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审计所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增多,其中审计决定执行难的问题日益突出,成为我们所关注和研究的热点。一、审计决定执行难的成因分析首先,审计体制是根源。我国现行的审计体制是行政型领导体制。在这种体制下,一是审计的法律地位不超脱。宪法规定在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设立审计机关,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审计机关是政府机构的组成部分。我国的审计确切地说应为政府审计,而不应称为国家审计。显而易见,在政府行政首长的领导下对政府的财政财务收支开展审计监督,其地位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