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财税分税权制度,分税制改革旨在加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提高中央政府与地方财权与事权的匹配,刺激地方经济的发展以及使地方之间财力得到合理均衡。分税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理顺了中央与地方财政的关系,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在这十几年的运作中出现了一些列的矛盾与新问题,该文意在对中国现行分税制中出现的重要问题进行探讨,对分税制改革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1994年分税制改革在中国拉开了序幕,分税制的实行,使中国的财政秩序为之大改,中央财政重获活力。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后,搭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与地方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制度框架。在分税制二十多年的运行过程中,这个体制框架起到了一系列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逐渐显露和积累了一些问题。本文以此为基础,对分税制的改革动因、内容、效果进行分析,主要研究了分税制体制对各地方政府以及地方经济的不利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3.
《商界》2010,(1):80-81
回顾中国财政体制改革.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4年实施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其目的是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与企业、个人之间的分配父系和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第二阶段是1998年开始推行的侧重于财政支出的预算管理改革,其目的是转变财政职能.优化支出结构.逐步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框架。  相似文献   

4.
蔡彦 《财贸经济》1994,(1):36-40
推行分税制财政体制固然是深化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继续,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财政运行机制的重要步骤.但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尚在建立之中,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与财税体制相关的各种体制的改革尚未配套,将使现期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不能达到理想状态,因此,不能对改革后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寄予过高的期望,也不能企望通过分税制改革解决当前所面临的一系列财政矛盾和问题.笔者认为,在推行分税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加速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与分税制改革相配套的各项改革,才能提高分税制改革的宏观效果.  相似文献   

5.
从地方政府或有负债产生看我国财政法律短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分税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公共财政框架也将逐步建立起来。构建公共财政框架是一系列的工程,财政法律体系是这项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共财政制度建立和实施的保证。本从我国地方政府或有负债这一当前财政难题入手,对我国财政法律的短缺进行分析,进而对财政法律体系的建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2000—2014年的数据,把分税制改革、土地财政和房价水平纳入分析框架,首先分析了分税制改革对土地财政影响的背景因素,在此基础上研究土地财政对房价水平的影响。分析表明,分税制改革导致地方财政困难,从而使地方财政过度依赖土地财政是影响房价过快上涨的重要因素。根据分析得出两个假设,并以房价为因变量,财政支出分权度和土地出让金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模型显示土地财政作为分税制改革和房价的中介因素,对房价的影响非常显著,得出了土地财政推高房价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程曙 《商业研究》2001,(4):53-54
分税制是一种先进的财税制度,近代中国在引进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的同时也于清朝末年将分税制引入中国。引入中国的分税制经北洋政府的推行和南京政府的调整、完善,不仅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也以对今天的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品牌》2013,(10):90-93
分税制自1994年开始实施,其框架与规则延续至今,近20年来一直影响甚至决定着整个中国的财政格局。然而,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当前的分税制弊端日益突显。如果说2O年前的改革使得中央的财权获得了较大提升,那么20年后的今天,地方事权过多,财权过少,出现大面积的“土地财政”等问题就不得不倒逼财税进行再一次改革。财权与事权如何合理的划分?是回归到财政分权?还是采用中央、省、市分税,市、县、乡分成的“一国两制”?最终又会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9.
阮宜胜 《财贸研究》2000,11(4):55-58
<正> 地方税及其改革问题一直是我国1994年分税制预算体制实行以来的热门话题。诚然,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对地方税及其改革问题有各种不同的研究和认识。本文试图从构建中国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出发,结合我国现行地方税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谈谈我国的地方税及其改革取向,并以就教于大家。 一 地方财政的基本问题是资金如何筹集与分配以及决策权的确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地  相似文献   

10.
黄钢平 《财贸研究》2006,17(5):73-77
我国实施财政分税制,是适应政治、经济、财政等大环境,深化改革的必然结果和正确选择。1994年实行分税制,划分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财权,并希望通过逐步深化改革来解决省以下各级的财力分配问题。十余年过去了,省以下的分税制改革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由此导致非规范化运作的负作用逐步放大。分税制改革无法深化,是因为遭遇到在现有体制下无法破解的“难题”。要解开这一“难题”,必须进行体制创新,将五级政府、五级财政“扁平化”为三级。中央、省、县三级政府三级财政三级分税,是我国分税制的出路,也有利于解决我国政府体制、财政体制中诸多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ARDL模型边限检验方法考察了我国1952~2010年财政收支历史数据,结果发现分税制改革对我国财政收支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分税制前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均呈现"收支互相影响"双向因果关系;分税制后国家财政呈现"以收定支"单向因果关系,地方财政却呈现"以支定收"单向因果关系;中央财政无论是分税制前还是分税制后都始终呈现"收支相互独立"无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2.
《青海财政》2003,(3):18-18
1994年国家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来,我省财政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总体要求,不断深化财税改革,到目前,全省财政收支结构已发生了较大变化,财政已逐步进入了公共财政职能的轨道。现行省对下财政管理体制调动了各级地方财政发展经济和组织收入的积极性,促进了各级财政经济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看分税制     
我看分税制高金兰一、分税制运行中的主要问题1994年实施的分税制,尽管在最大程度上对原体制中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地方做了大量改革,但依然保留了一些包干体制的因素及做法,主要表现在;1.中央与地方财政之间的职能分工范围没有得到科学的界定,事权与财权依然...  相似文献   

14.
财政和税收是人们生活的保证,是国家权力的基础。分税制度自1994年改革以来,财政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并得到了长期发展。地方政府和中央财政的关系因分税制的建立,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对于地方而言,分税制在长期的不断改革发展中,促使地方的税收和财政有了新的变化。本文就分税制的改革对地方税和财政影响进行了探讨分析,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探讨冯秀华,王绍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关系的有效手段,也是我国实行科学、规范的分税制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中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面临很多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6.
邸光才 《现代商业》2012,(20):80-81
1994年,我国确立了分税制改革框架,这一措施在增加政府收入、强化中央政府管理能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一改革也造成了县乡财政空虚、税收恶性竞争等现象,因此,增加县乡税收收入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本文在探讨我国地方税制特点和我国分税制优越性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分税制的发展现状,然后就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为背景,提出几点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与土地财政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国地方政府倾向于选择土地财政的一个根源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财权和事权的不匹配。在中国式的财政分权体制(纵向竞争)和地方竞争体制(横向竞争)双重背景下,本文提出了一个解释地方政府选择土地财政的理论框架,认为两者共同激励了地方政府实施土地财政策略。通过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paneldata)的实证检验,本文发现,中国式的分权体制激励了地方政府用扭曲之手来攫取预算外财政收益,地方竞争体制进一步驱动了地方政府采取积极的土地财政策略。研究结果还表明,财政分权对地方土地财政的影响存在跨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8.
瞿胜章 《北方经贸》2001,(2):126-12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体制已初步建立起一套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框架,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作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探讨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一、减少政府层级,完善分税制度当前我国实行的是五级政府的框架,行政层次多造成了管理成本高,工作效率低,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等问题。因此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减少管理层次、减少机构、精简人员,是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在财政领域,按照完  相似文献   

20.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财政的省直管县有利于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增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但不能期望仅此改革就能从根本上改变公共服务的基本状况。省直管县改革需要相应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行政区划的调整。政府转型构成财政省直管县改革的持续动力。重构政府间财政关系,重建分税制财政体制亦需摆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