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施工企业内部控制文化包括员工的风险观、内部控制意识和风险管理职业道德等,它要求企业的每位员工都必须参加到创建、执行内部控制文化这一过程中.内部控制文化目前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同和使用,但由于认识不到位,目前企业在建设内部控制文化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企业内部控制文化的培育深度和广度远远不够,未能普遍重视,没有把内部控制文化当作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来抓;二是企业内部控制文化建设在认识上存在偏差,没有认识到加强内部控制文化建设对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性;三是企业的内部控制文化建设共性多,个性特色反映少,其内容缺乏突出、鲜明、生动的个性,内部控制文化没有反映出不同企业的自身个性及特色;四是企业内部控制文化的培育仍停留在标语口号式阶段,缺乏切实可行的措施,没有得到广大员工的认同和接受,没能转化为员工的群体意识和整体行动;  相似文献   

2.
一、正确处理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关系内部控制由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三个要素组成 ,而内部审计是控制环境的一个特殊因素。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独立评价的一种活动 ,它可以通过协助管理当局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 ,来促成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 ,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意见。一般来说 ,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占据特殊地位 ,内部控制的检查与评价是通过内部审计来完成的。内部审计作为本企业最高管理层的代表 ,其主要职责是协助企业管理当局有效地履行其管理职责 ,对每个部门或每个分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监控。因此 ,内…  相似文献   

3.
<正>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手段,企业通过实施内部控制,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提高核心竞争力。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是持续改进企业管理的有效方法。财政部等五部委颁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企业应当结合内部监督情况,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每  相似文献   

4.
刘宪 《冶金财会》2011,(1):31-32
随着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广泛和深入地应用,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传统的内部财务控制观点、控制方法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信息技术对内部财务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信息技术、企业信息化对企业内部财务控制要素的影响着手,分析企业信息化对内部财务控制的新要求,阐述了信息化环境下,内部财务控制必须做出变革,这种变革不仅仅是适应信息化环境的需要,最关键的是借助信息技术这一有效的工具,构建新型内部财务控制系统,更好地监督和控制企业的业务活动,更好地实现内部财务控制的目标;提出信息化环境下建立内部财务控制系统的对策,解决怎样变革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独立评价的一种活动,它可以通过协助管理当局监督其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来促成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意见。一般来说,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占据特殊地位,内部控制的检查与评价是通过内部审计来完成的。内部审计作为本企业最高管理层的代表,其主要职责是协助企业管理当局有效地履行其管理职责,对每个部门或每个分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监控。可见,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不可或缺的特殊因素,又监督着企业内部控制的运行。内部审计的范围主要是审查和评价,它包括对组织的内部控制系统的适当性…  相似文献   

6.
<正>一、内部控制与企业管理的关系内部控制是随着管理活动的出现而出现的,它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各个阶段,是一种对"动态过程"的管理。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为了"取得对企业既定目标的合理保证",保证企业发展的效果和改革,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保证遵守相  相似文献   

7.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的一种自律行为,是为防范风险,完成各项既定工作目标,对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业务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度管理、相互制约和内部稽核等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必不可少的一种有效管理手段。然而我国由于实行市场经济时间较短,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和实践正处于摸索阶段,虽然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都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从总体上看,仍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不发达,缺少指导企业建设内部控制制度的权威,企业风险意识不强,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内控机构,大部分内控制度流于形式,没有形成良好的控制环境,内部控制执行不力,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评价、报告等也鲜有实施,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外部监督乏力等。这些使得企业内部控制弱化,普遍存在治理结构不健全、对经营者监管弱化、运行不规范、国有资产流失、会计信息失真等现象。本文试就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程序三个方面来谈一下看法。一、企业控制环境的优化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  相似文献   

9.
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及制度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内部控制管理体系1 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任何企业的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所谓控制环境 ,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 ,主要是指重大影响因素。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 ,首先应注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控制环境是一种氛围 ,其主要内容包括经营管理的观念、方式和风格 ;组织结构 ;董事会 ;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 ;管理控制方法 ;内部审计 ;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实务 ;外部环境的影响等。2 …  相似文献   

10.
成功的企业由于有效的内部控制而得以发展。据美国忠诚与保证公司的调查结果,管理不善的公司中,70%是由于内部控制不利导致的。内部控制不利能够让企业蒙受重大损失,甚至破产。巴林银行、“郑百文”、银广夏以及中航油事件等,这些曾经一度辉煌的企业,犹如一座座大厦在顷刻间坍塌,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被人们称为现代企业稳健发展的“稳定器”——内部控制制度在这些企业成为一纸空文。“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对“内部控制”不得不引发我们新的思考。一、内部控制的基本框架所谓内部控制,是在内部牵制的基础上,由企业管…  相似文献   

11.
<正>河北省怀安县化肥厂是国这家“七五”期间20亿元专项贷款改产4万吨尿素的小氮肥厂之一  相似文献   

12.
13.
14.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most likely example of anticompetitive behavior uncovered in the U.S. vs. IBM antitrust suit: the introduction by IBM of its 360/90 ‘super computer’ in response to the introduction of a similar machine by a competitor. The two leading competing hypotheses are examined — that IBM introduced its system as a weapon of predation, and that IBM expected the system to be profitable — and both are found wanting.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IBM almost certainly knew that the system would be unprofitable, but that the hypothesis of predation is less appealing than that of product-market signaling.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the two major problems in depreciation: how to determine actual wear and tear and, thus, life of equipment; and how to treat depreciation and its associated expenses in the accounting records. With regard to the first, the author recognizes that a certain amount of arbitrary action is probably inevitable. Industry in the USSR is evidently bound by its own equivalent of “Bulletin F”, which sets “amortization norms” or depreciation allowances for each class of machinery; and it is found that these often do not correspond to actual operating experience. The machine may be scrapped either before its allocated life span, or survive fully depreciated. This fact is, of course, quite familiar, and the author has no suggestions to offer beyond pointing out the problem. He also questions, for technical reasons, the straight line method which is now generally used. Yet it is almost impossible to justify, on functional grounds, any regulated alternative method, such as declining balance or sum-of-the-years-digits.  相似文献   

20.
British and American discourses and experiences with respect to technology education are compared. Out of this comparison important issues are identified that have implications for the larger ongoing conversation on technology beyond these countries. They include the role of the state in establishing and validating the subject, the dual claims of technology literacy and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 and dual curricular approaches — content and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