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区域经济一体化又称区域经济集团化.区域经济集团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邻近的若干国家,通过一系列协议和务约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区域一体化有多种形式,按照一体化程度由浅到深有: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完全经济一体化. 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可以推动中国经济更好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创意产业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且随着社会的进步获得了极快的发展,对国家的社会经济状况产生极大的影响.在此形势下形成的创意产业集群,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目前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就是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程度、规模,因此对我国创意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阐述了创意产业集群的概念和特征,对创意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我国创意产业集群区域发展的实施策略,以期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受到了行政壁垒的阻碍,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中政府合作问题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通过对成渝经济区中行政壁垒形成的根源进行分析,提出了改变政府考核机制、建立经济协调机构、制定利益补偿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重庆和成都同时被国家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川渝两地进一步加强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在发挥四川和重庆两地的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成为未来川渝发展必然的趋势.本丈在分析川渝两地在各个经济要素和产业中的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提出要通过川渝两地的合作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通过政府间合作,依靠一致性的行政力量、政府的政策资源和法规去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区域经济联合体.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协调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文章总结并评述了西方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协调发展以及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相关理论.区域一体化理论的缘起与发展经历了早期形成、近期发展与最新进展三个阶段,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包括均衡增长论、非均衡增长论、阶段发展论与区域分工合作论,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相关理论包括国家政策层面思想和学术界代表性理论.这些理论对我国参与国际国内区域一体化与协调发展的实践,实现区域分工协作和联动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开胜 《中国外资》2012,(10):190+192
区域经济一体化又称区域经济集团化。区域经济集团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邻近的若干国家,通过一系列协议和条约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区域一体化有多种形式,按照一体化程度由浅到深有: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完全经济一体化。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可以推动中国经济更好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或经济区域在全球化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中,在与其他国家或区域的竞争中,实现经济可持续的、稳定的、较快的增长,实现技术进步、制度创新以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系统能力.参考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的成果,可将我国区域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分为9大要素模块、31个要素支撑点、共计119项指标,在此基础上对内蒙古自治区国际竞争力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陶金 《投资与合作》2014,(10):74-75
本文从区域经从国外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制定和实施的实践中梳理出四种典型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模式,认为不存在某种普适性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模式;通过其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带来了启示和借鉴,概括出了有中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中国特色.有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在我国在中国的渐进式改革过程中形成的,有着其巨大的生命力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是21世纪国际经济发展趋势最明显的三个特征之一。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全球化在区域发展中的必然表现和组成部分。区域经济的发展因地缘、资源、政策、制度设计等因素造成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落后地区要利用后发优势,发展本地经济,赶上或超过先进地区。所谓后发优势(TheAdVantageoftBackwardness),是指后进国家(或地区)在学习先进国家(或地区)的技术、经验、制度时产生“跳蛙效应”赶上并超过先进国家(或地区)的可能性及潜在能力。  相似文献   

10.
甘肃现有产业结构及金融需求特征区域产业结构是指区域经济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形成的结构性特征,是区域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其变化路径受到国家产业政策、区域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 中国西部的社会发展明显落后于东部是历史现象,并延续至今,这种发展的不平衡主要是由于交通和自然条件的差异造成的。事实上,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疆域辽阔的大国都在相当程度上,存在着或存在过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只有改变中国西部社会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的落后状况,才能实现全中国经济的共同繁荣。人们都已认识到,现在时机已经成熟。 中国在近20年的经济发展中,东西部发展的差距变得更大了。于是在国外,有人认为中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表明,在西部开发进程中,国债投资占有较大比重,中部崛起需要充分调动地区的积极性;中部、西部与东部相比,地方企业上缴税收的能力相对不足;中部、西部对于行政收费和农业税收依赖较重,取消农业税后需要开辟新的财政收入渠道;优化中部、西部地区的财政收支状况,关键在于调整地方财政的收支结构。  相似文献   

13.
浅析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积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充分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我国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中 ,存在着地区分布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投资规模偏小和技术水平偏低等问题。本文在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加强国家政策引导、注重跨国公司引进等措施 ,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市构成的"金三角",是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城市密集区。呼包鄂三市在构建城市群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城市体系不完整、城市聚集和扩散功能弱,产业链条薄弱、区域合作力度小,产业结构趋同、技术水平低。在推进呼包鄂经济一体化过程中要完善城市体系,推进行政一体化,加强城市的协作与分工。  相似文献   

15.
民族自治地方的税收自治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自治地方享有相应的税收自治权是符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分税制基本要求的,但现实中税收自治权的行使还存在着一些制度障碍。应改革财税体制,授予民族自治地方适当的税收立法权,确立自治地方的主体税种,并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6.
The role of national governance upon bank-level risk in the Asian region is analysed. Improvements in national governance are risk reducing at the bank level in developed nations in the Asian region, and over the longer run for those nations affected by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A U-shaped relationship between bank risk and bank capital is found, and it is argued that the risk reducing impact of increased capital holdings is close to satiation for developed nations in particular. Evidence of risk seeking due to ‘too big to fail’ effects is observed; with improved national governance able to partially offset some of the moral hazard due to size in developed nations, but not in developing nations. In developing nations increased size interacts with improved national governance to result in increased bank risk.  相似文献   

17.
从2001年建立初至今,尽管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规模稳步增长、投资收益水平逐步提高、管理体制和治理结构不断完善,但也还存在着规模较低、投资限定过严、资金来源缺乏稳定性等一些问题,并且未来发展方向也不尽明确。上述问题的解决对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中国17省(区、市)农户社会保障调查"资料为基础,从农户的视角出发,研究中国如何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表明,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的时间安排是非常及时和恰当的,要优先安排农户的农村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按照东、中、西部梯度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制度设计要有较强的弹性,给农户足够的选择自由,新农合要提高保障水平,农村的养老保障要把政府和农户家庭灵活的结合起来,政府必须要确保农户个人账户有较高的回报率,而国家补助是农民社会保障制度顺利推进的一个关键因素,要大力加强有关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的宣传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将农业自然灾害作为外生冲击引入"三角"模型,建立涵盖通货膨胀惯性、超额需求和农业自然灾害外生冲击三者关系的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就全国范围和中部地区而言,农业自然灾害对我国通货膨胀具有明显的影响,而东部和西部地区表现不显著。值得关注的是,农业自然灾害会造成当期通货膨胀水平下降,表明农业自然灾害造成的需求负向冲击大于供给负向冲击,政府相关部门应重视农业自然灾害引起的需求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渗透性、产品接触性和使用效用性三个基本维度构建农村金融包容测度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熵值法和因子分析法分别测算中国30个省份2005-2018年农村金融包容指数,对农村金融包容性发展趋势、存在问题及区域差异进行综合探析。结果表明:三大维度对整体包容性均有重要解释作用,渗透性是基础,产品接触性是关键,使用效用性是核心;观测区间内,中国农村金融包容性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仍处于较低发展水平;四大区域农村金融包容性呈明显分化格局,东部最高,东北地区略高于中、西部但均位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下;总体地区差异存在缩小趋势,但可能出现“中部塌陷”问题。因此,有效发挥金融服务需求、供给和监管三方协同作用,对于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包容性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