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是世界苹果生产和贸易大国。价格和贸易伙伴的进口需求量是影响中国苹果出口的主要因素,但是中国目前所实行的低价竞争策略对出口的拉动作用不大。要实现苹果出口战略应从促进中国苹果汁加工产业发展、实施进口国消费偏好导向的竞争策略和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苹果是我国重要的水果品种,其产量居中国水果产量首位,种植面积在我国水果种植总面积中占据较高的份额.在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应对国际市场竞争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快和鼓励出口本国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品.运用指数估计法对我国苹果出口的国际竞争力进行分析,同时采用贸易引力模型对影响其国际竞争力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新鲜苹果的国际竞争力不强,与中国苹果生产大国的地位不符,新鲜苹果出口受到APEC、国内新鲜苹果供给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北方经贸》2021,(1):22-23
提升中国苹果的贸易地位是中国苹果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通过测算苹果的贸易地位指数及与九大苹果出口国的比较分析发现,虽然中国贸易地位在波动上升,但大多数集中于低中端层次。且与美国和新西兰等苹果出口大国对比,中国苹果出口的高端比重仍严重不足。中国应加大对于苹果行业人力资本的投入,加强企业品牌意识,完善苹果质量监控体系,并加强国际合作,以进一步提高中国苹果的贸易地位。  相似文献   

4.
《北方经贸》2021,(1):23-24
<正>1999、2001-2008年都位于贸易地位的低端,2014-2018年位于贸易地位的高端,其余年份则位于贸易地位的中端。由此可见,中国虽是苹果出口大国,却离苹果出口强国还有较长一段距离。需要进一步提高出口产品质量、优化营销策略、完善售后服务以促进产品价格的攀升,提升贸易地位。(二)苹果贸易地位的国际比较1.贸易地位的总体分布情况比较  相似文献   

5.
东亚是美国苹果和梨的最大的需求市场,而我国以及台湾省和香港则是美国主要的出口对象。1994年其进口量已占到美国苹果和梨出口总量的30%左右。但随着国际农产品贸易竞争的激烈化以及世界关贸总协定中两国贸易往来的平等力度的强化,美国苹果和梨的出口将面临挑战。尤其是香港回归中国后的1997年,美国苹果和梨将遇到我国以及南半球苹果出口的挑战。我国是苹果生产大国,完全有可能与美国苹果出口相抗衡。如果我国能生产出物美价廉的苹果和梨,那么就有可能占领东亚苹果市场。1.美国苹果对台湾的出口十年前,美国和加拿大的苹果以价格低廉和较好的质量打入台湾市场,台湾自产苹果从此大量减少,  相似文献   

6.
<正>利、荷兰、美国等在内的八大苹果出口国的贸易地位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虽然中国贸易地位在波动上升,但大多数集中于低端层次,其次才是中端。且与美国和新西兰等苹果出口大国对比,中国苹果出口的高端比重仍严重不足。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到对中国苹果出口发展的如下建议:第一,要加大对于苹果行业人力资本的投入,切实提高一线果农的相关素质,并开发选育更适合中国种植的新的苹果种类,从源头上提高中国苹果品质,为提高贸易地位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加强企业品牌意识,综合运用多种营销手段,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欧盟贸易互补性和竞争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贸易强度指数和出口相似性指数分别测算1999—2006年间中国与欧盟新老三成员国的贸易互补程度和贸易竞争程度,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与欧盟整体的贸易密切程度近年来都在逐步上升,但是与欧盟的贸易还有很大的潜力,其中与欧盟新成员国的贸易潜力大于与欧盟老成员国的贸易潜力;近年来中国与匈牙利、捷克、德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出口竞争程度越来越激烈,尤其是与德国的出口竞争程度上升得最快。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竞争和贸易互补实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运用贸易相对竞争指数、出口相似性指数和贸易互补指数,测算了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农产品的贸易竞争和互补关系。结果显示,中国与东盟在农产品贸易上以竞争为主,且出口相似程度较高;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和双方贸易互补性也逐年下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和巴西农产品贸易的增长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2年~2015年相关贸易数据,综合利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综合贸易互补性指数、竞争优势指数和贸易强度指数,对中国和巴西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竞争优势及增长前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和巴西具有出口比较优势的产品品类差异较大;中国农产品出口与巴西农产品进口的互补性较弱,巴西农产品出口与中国农产品进口的互补性较强;中国农产品整体竞争优势弱于巴西,但园艺产品持续保持较强竞争优势,两国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具有一定相似性,而各自出口的主要产品则有所不同;两国多类农产品存在紧密的贸易联系,具有进一步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蜂蜜在日本市场的需求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是中国蜂蜜出口的最大市场,占中国蜂蜜出口总额的40%,对中国蜂蜜贸易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日本蜂蜜市场1995年5月至2004年12月的进口数据为基础,运用近似线形需求系统模型(LA-AIDS)估计中国蜂蜜在日本市场的收入弹性、自价格弹性和交叉价格弹性,分析中国蜂蜜在日本市场的贸易地位与竞争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在日本蜂蜜进口市场,中国蜂蜜的价格对来自阿根廷的蜂蜜进口量有较大的影响力,但实施价格战会使中国蜂蜜的利润损失大于阿根廷。最优的竞争策略是努力维持市场份额,通过质量与安全水平的提升来获取较高的价格和利润率。  相似文献   

11.
采用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的数据,基于产品附加值测算了中印间竞争互补性和贸易紧密程度。结果显示:中印间贸易虽然互补性远大于竞争性,但是印度所受到中国的贸易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低产品附加值增速最大,印度对中国产品贸易结合度日益松散。因此还进一步比较了中印两国在世界市场的出口表现,中国在英国和德国市场上出口增速和竞争力提升优于印度,但在两国最大出口市场美国市场上,印度表现优于中国,未来两国贸易可能面临持续的冲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1998—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使用贸易竞争优势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和经常市场份额模型等一系列指标,对中国与加拿大之间的贸易互补性和贸易潜力进行全面的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和加拿大两国之间的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而且是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互补关系。同时,中国对加拿大出口增长贡献最大的是竞争提升效应,加拿大对中国出口增长贡献最大的是市场扩大效应,两国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贸易潜力。  相似文献   

13.
中韩农产品贸易增长特质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韩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农产品问题成为两国FTA谈判的敏感议题。文章基于1990-2013年UN Comtrade相关数据,利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从市场需求引致效应、出口结构效应和竞争力效应三个方面分析中韩农产品贸易增长主导因素及各方面对两国农产品贸易增长贡献。研究发现,市场需求引致效应是中韩农产品贸易增长的首要因素;出口结构效应制约了两国农产品贸易增长,尤其是韩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与中国消费结构的错位导致这种负面效应更加明显;出口竞争力效应拉动了中国对韩国的农产品出口增长,但竞争优势不具备持久稳定性,而韩国农产品竞争力下降阻碍了其对中国出口增长。为扩大中韩农产品贸易规模,提高贸易质量,两国应该根据彼此市场消费变化,调整农产品贸易结构;加强农业合作交流,扩大互补性农产品出口;推进中国农业生产规模化和集约化,促进农产品价格竞争力向非价格竞争力转变;在FTA谈判中,可借鉴美韩FTA农产品开放条款,合理设计中韩FTA谈判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中国-欧盟农产品贸易结构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运用多项指标系统描述了1995-2003年中国-欧盟农产品贸易结构的特征。相对贸易优势测算结果显示中国在动物产品、蔬菜水果和烟草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的竞争优势有所减弱,而在茶类产品、水产品加工产品和蔬菜水果制品上的竞争优势趋于增强;贸易互补性在波动中增强;出口相似性指数表明双方在出口结构上存在较大的差异;贸易强度指数显示中国与原欧盟以及扩大后的欧盟在农产品贸易方面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最后得出结论,中国应该发挥高附加值农产品的出口优势,扩大对欧盟的出口。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回顾国内外对中国出口产品技术结构和国家竞争优势的研究,归纳出中国出口的技术结构现状,即:中国出口的技术含量虽然有所上升,但是出口相对较低技术产品的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现在的世界贸易格局,只有竞争优势才能在贸易中获得大额利益。本文也针对中国的现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利用出口相似性指数分别从产品和市场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与日本、韩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关系的强弱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中国与日本、韩国农产品贸易的产品相似性指数高于市场相似性指数,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的巨大差异决定了中国与日本、韩国的农产品贸易关系不是以竞争为主;中国与日本、韩国农业领域内的合作将有利于强化产品差异、缓解农产品竞争程度。  相似文献   

17.
自然人流动是我国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我国的核心贸易利益。但由于国际服务贸易壁垒广泛存在,WTO服务贸易谈判停滞不前,国内缺乏有效的政策促进和保障机制,外部竞争加剧,我国服务贸易自然人流动出口利益受到妨害。我国应该加快制定自然人流动服务贸易出口战略和宏观规划,综合利用区域、多边与双边贸易体制,平衡和协调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利益冲突,积极参加服务贸易自然人流动的国际谈判,构建多层次、有区别的对外谈判机制和策略,通过服务贸易补贴等措施鼓励自然人流动出口,实现我国自然人流动出口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TPP要求缔约方完全减除关税,由此必然引发TPP成员国内部的贸易创造和其余地区的贸易转移,进而改变占全球贸易额近一半的机电产品的贸易流向和流量。本文评估TPP形成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潜在影响。文章首先采用出口相似度指数分析中国与TPP及相关国家机电产品出口的竞争关系,提出TPP影响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四个研究假说,然后基于GTAP-CGE模型检测TPP形成、韩国加入、中国也加入三种情形下中国各类机电产品出口额的变化。研究发现:(1)TPP形成将使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遭受负面冲击,主要体现为HS72类和HS90类,而日本的同类产品出口则增加,贸易转移效应显著;(2)若韩国加入TPP,贸易转移效应将蔓延至韩国,HS90类尤甚;(3)若中国、韩国都加入TPP,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将享受巨额的出口增幅,对美国出口增幅最大。中、日、韩、美四国在各类机电产品出口上激烈的竞争关系是造成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TPP要求缔约方完全减除关税,由此必然引发TPP成员国内部的贸易创造和其余地区的贸易转移,进而改变占全球贸易额近一半的机电产品的贸易流向和流量。本文评估TPP形成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潜在影响。文章首先采用出口相似度指数分析中国与TPP及相关国家机电产品出口的竞争关系,提出TPP影响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四个研究假说,然后基于GTAP-CGE模型检测TPP形成、韩国加入、中国也加入三种情形下中国各类机电产品出口额的变化。研究发现:(1)TPP形成将使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遭受负面冲击,主要体现为HS72类和HS90类,而日本的同类产品出口则增加,贸易转移效应显著;(2)若韩国加入TPP,贸易转移效应将蔓延至韩国,HS90类尤甚;(3)若中国、韩国都加入TPP,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将享受巨额的出口增幅,对美国出口增幅最大。中、日、韩、美四国在各类机电产品出口上激烈的竞争关系是造成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与东盟贸易互补和贸易竞争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研究表明中国与东盟在相互贸易以及对第三方贸易的趋同性越来越明显,反映了双方在产业传递和国际分工调整中的相似过程,说明我国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出口贸易竞争将比较激烈。本文从贸易互补和贸易竞争两个角度测算了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互补性和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本自由贸易区之外市场上的出口相对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