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慧  关丽丹 《中外管理》2006,(12):74-76
成功的在华跨国企业都在采用哪些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本土他的程度如何拿捏?这些模式是否对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度的增强,不仅大量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一批大型企业也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纷纷走向海外经济竞争的中心舞台。这些走出去的企业,不仅有中石化、中海油、中国铝业、中国有色、首钢这些大型国企,有TCL、联想、海尔、创维、华为这些  相似文献   

3.
2005年东盟投资经营壁垒知多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全面启动和中国“走出去”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走进东盟这个邻近市场。为了指导企业更好地开展对外投资,商务部新近发布了2005年国别投资环境报告。东盟国家现阶段还存在什么样的投资经营壁垒、中国企业如何应对这些壁垒?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华为全球化战略特征为视角进行分析,剖析华为成功走出去的密码,并对我国其他企业全球化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乔平平 《价值工程》2013,(36):205-206
目前,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范围已覆盖全球六大洲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但这些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依然遭遇很多问题,面临着许多风险,因此,我国企业在抓住机遇,加快"走出去"步伐的同时应加强防范海外投资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国际发展的新形势,大批国内企业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大力拓展海外市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取得良好成效。同时,我国走出去企业的税收管理问题也不容忽视,企业税收负担较重,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并使国内企业对外投资积极性受到较大影响。本文就我国走出去企业税收管理展开分析和研究,对当前走出去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客观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税收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我国金融企业正面对着一个全球金融危机后充满挑战与机遇的世界市场。如何进一步扩大我国金融企业在世界舞台的竞争力,已十分紧迫。在国家提出"走出去"战略的形势下,文章结合企业对外投资动机,针对我国金融企业"走出去"的现状,研究并探讨了我国金融企业在对外投资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帮助金融企业取得更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8.
当前,"走出去"的战略意义日益凸显。商务部新修订的《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大幅降低了中国企业"走出去"门槛,企业对外投资99%的项目只需要备案,仅1%需要核准。有关机构预测,2015年,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将明显加快,对外投资总额很可能超过吸引外资总额,实现从资本输入国到资本输出国的根本转变。中国企业"走出去",在境外会遇到哪些税务问题?我国税务部门如何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让"走出去"企业走得稳、走得远?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企业走出去,进行跨国经营,也需要本土化,中国企业也要将当地的文化、习俗,以及当地企业的经营文化吸收到自己的企业文化中"软环境"已是左右企业经营的无形力量,不经意中它会在企业面前挡起一层无形的隔膜中国企业走出去,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有很好的战略,更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投资软环境当今,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成长为跨国公司,增加国际竞争力,与国际跨国巨头比肩而立,是中国企业扬眉吐气的成功法宝。"很多中国企业都有意愿走出去,因为海外市场很大,  相似文献   

10.
《当代经理人》:你如何看待不少国有企业把走出去当成了政治任务的问题? 王辉耀:政府应该放松管制.创造更好的条件,鼓励企业以企业自发行为的方式走出去参与竞争。企业应当从过去简单的劳务输出.商品输出.过渡到资本输出阶段。比如中投投资黑石.这毕竟是一种新的走出去形式,应当鼓励更多的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资本走出去,让“走出去”升级换代,让更多的高技术企业.高附加值企业走出国门。  相似文献   

11.
期刊方阵     
中国企业“走出去”需突破三大瓶颈我国海外投资企业效益不佳有三个根本性的原因:一是现代企业制度没有完全建立,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及市场化运作是一个企业“走出去”的基础性条件。由于现代企业制度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导致现阶段我国境外投资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投资决策利益与风险不统一;投资目标不明确,业绩考核不合理;对境外投资企业及项目监督与管理失效;资产管理存在漏洞,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二是缺乏国际化人才。企业的国际化最关键的是人才的国际化,国际化企业对人才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更高。我国企业要想成功地“走出去”,就应该…  相似文献   

12.
李萍 《企业经济》2003,(7):53-54
“走出去”战略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走出去”战略指的是使中国的产品、服务、资本、技术、劳动力、管理以及中国的企业本身走向国际市场,到国外去开展竞争与合作;狭义的“走出去”战略是指到国外投资办厂,将各种生产要素输出到国外,将生产能力向国外延伸和布局。本文是从广义角度探讨走出去战略。20多年来,中国的对外开放主要是请进来。应当说,请进来战略的实施是成功的,它为我们今天实行走出去战略创造了条件,走出去战略是请进来战略的必然发展。入世与实施走出去战略有着密切的联系,入世进一步强化了企业走出去的必要性,同时,入世也…  相似文献   

13.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近日表示,近年来,以对外投资为核心的企业“走出去”发展迅速,“走出去”和“引进来”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两个车轮。张晓强在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洽谈会上介绍,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4.
焦点信息     
国家将从四方面支持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跨国经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晓强近日在"中国论坛:实现可持续增长——融资和投资机遇"会议上表示,国家将从完善政策环境、培育市场主体、鼓励企业依法经营、加强政府间国际合作四方面支持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开展跨国经营。他说,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呈现出投资领域、投资方式以及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良好趋势,但与"引进来"的规模与经验相比,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进程还处于初级阶段。国家将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前提下,在四个方面支持包括金融企业在内的中国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合作。  相似文献   

15.
《企业研究》2012,(15):9
中国企业如何在英国选择投资项目?柳传志开门见山地说,"英方多次谈到的功能设施的合作,其实并不一定适合中国企业,因为回报期太长。"他认为,像维珍集团某些项目,带有一定品牌性质、创新思想或是技术先进性,然后以中国市场为标的的合作,是有可能成功的。他透露,联想的对外投资就计划把中国的消费市场作为标的,因为投资面向英国市场的项目,可能受到欧洲经济长期不景气的影响。"相对来说,消费类产品、医疗器械、家用电器这些,在中国是有市  相似文献   

16.
张春昕 《人力资源》2006,(17):24-27
如果说过去20年中国改革开放的主题是“引进来”,那么未来20年中国将致力于“走出去”。如何“走出去”?如何面对世界上多种文化、价值观共存的现状,找到东西方文化的共同之处,为了同样的目标,共同创造价值?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者,如何把握这个新时代的“趋势”,协助企业完成“走出去”这一使命?——也许,目前中国投资最大的跨国信息安全软件公司——趋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趋势科技),在跨文化沟通管理中的实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严睿  木公 《英才》2007,(1):84-85
过去的2006年里,资本、人才、技术这些生产力要素在中国的土地上变得空前活跃,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让人热血澎湃。那么究竟是什么影响了中国经济?是宏观调控的持续,还是新兴市场涌动的金融投资浪潮?是对外资并购的重新审视,还是更多“中国造”的走出去?  相似文献   

18.
杨光 《中外管理》2005,(2):26-28
2004年岁末,有许多问题等着中国企业去迫切思考,比如“走出去”:大到TCL、联想、华为这样的领袖企业,小到一群异军突起的服装、玩具、皮鞋、家具类高成长企业。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亚国家政治体制的改革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这一地区的经济正在逐步走向繁荣。中国企业想要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拓展国际市场,进军中亚地区,需要防范哪些跨国经营风险呢?回顾已进入该地区投资的中国公司所走过的曲折道路,从那些成功或失败身上,不难发现跨入中亚国家经营的主要风险。面临这些风险,我们如何应对,这是我们跨国投资决策应积极对待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Q:我是一家IT公司的董事长,在做国内市场的同时,也希望把企业的触角伸向国外市场,但是对于如何国际化却没有很大的把握,虽然是高科技企业,但是国内企业国际化失败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你如何看待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前景?中国高科技企业企业怎样才能真正走出去.在全球立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