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与规模,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影响或支配着其他制约因素。转移能力的增强能够拓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空间,提升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动力,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供给,一定程度克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阻力,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稳定性。因而,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是决定城市化进程快慢的主导要素。  相似文献   

2.
马小娟 《商》2014,(2):206-206
目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方式,可以通过提高农民的货币收入进而提升农民的购买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可近些年沿海区域的“民工荒”现象暴露出了农村劳动力结构存在问题,这种趋势的延续可能会阻碍中国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进行介绍,提出在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合理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运用修正后的斯亚斯坦德劳动力转移的成本收益模型,来分析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现象,从而得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以及农村劳动力个人转移决策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成本收益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运用修正后的斯亚斯坦德劳动力转移的成本收益模型,来分析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现象,从而得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以及农村劳动力个人转移决策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黄玲  郎永建 《商场现代化》2006,(5X):307-308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备受关注的焦点,本文针对三峡库区,特别是腹心地带的万州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现状、问题,提出几点解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商》2015,(36)
平度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全市总人口约148万,农村人口占到平度市总人口的68%,受平度市发展传统农业的历史影响,平度市农村人口数量长时间居高不下,而且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阻碍了平度市经济社会发展。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分析的方法对平度市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进行研究,为平度市制定合理的农村劳动力政策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指农村劳动力以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产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为杠杆,随着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就业结构和收入结构的变迁向非祆部门配置劳动力资源的过程.本文通过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对矛盾引出论题,总结了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建设关系面临的困境.从而做出了统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对策,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农村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培  申茜 《商业时代》2007,(23):7-8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该如何转移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国外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比较分析,简要论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问题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伴随着农业改革而形成的社会经济现象。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不仅仅只是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也关系到我国能否如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据此,通过分析咸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特点,找出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假性民工荒     
《中国海关》2012,(6):75-75
“假性民工荒”是指由于企业给予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待遇条件过低、符合技能要求的农村劳动力过少以及中西部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的不断上调,而并非由于劳动力供给相对不足所造成的沿海地区企业招工难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农村劳动力的剩余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流动,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和经济行为.对于贫困山区农村来说,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流动无疑是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十堰市竹溪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又是湖北省的特困县,几年来,通过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流动,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已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刘敏 《价格月刊》2001,(9):38-38
一、英国 在16世纪,英国像一切传统社会一样,是个农业人口众多的国家.到商业革命开始的16世纪,75%的英国人仍在农业部门就业,经过数百年的经济发展,英国的农业部门中就业的人口只占总就业人口的9%左右.这一过程开始的诱因在于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哥伦布的大发现导致了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因而对于毛纺织品的需求急剧增加,从而羊毛价格迅速上涨.圈地运动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了.大批农民被剥夺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他们涌入城市,给当时的英国经济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混乱.  相似文献   

13.
14.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利用问题,关系到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广大农村居民致富奔小康,关系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人口城镇化进程。研究这一问题,有必要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所面临的形势,确定转移的基本原则,总结和探索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所面临的客观环境 1、大量自然资源闲置与农村劳动力剩余的现象并存,农业内部的就业容量还很大。湖北省还有2000多万亩宜林山场、3000多万亩宜牧草山草坡、200多万亩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现状不容乐观,劳动力素质现状影响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规模、层次。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改变观念,提高劳动力素质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臣 《价格月刊》2006,(11):29-30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实质就是农民问题。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如何提高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和政府工作的重点,也是我国政府丞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本文着重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及影响我国农村劳动转移的因素,并提出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虽然农村劳动力在劳动力总量中所占比例较低,但在农村仍然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产业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转移出的劳动力以年轻男性居多。通过对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的分析,进一步提出了相关对策以试图解决转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赵春蕾 《中国市场》2008,(52):198-199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必然导致农业劳动力的大量转移,随着农业生产劳动率的提高和可耕地资源的减少,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凸显出来。加快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我国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分析,找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渠道。  相似文献   

20.
段文清  蒋海铭  郭杜刚 《商》2013,(1):150-151
本文从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入手,分析出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主要在于"就业能力、收入差距、维权能力、户籍制度等",基于这些因素的存在,本文认为,应从"加强教育培训、扩大就业渠道、加强组织协调、破除户籍鸿沟等"四个方面采取措施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