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在经济思想发展史上,经济学分析范式的转换经历了多次更迭与交替。与居于现代主流经济学地位、以强调技术关系分析为核心的新古典范式不同,马克思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基于市场经济或资本主义经济竞争的博弈规则,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即在于获取按货币价值计算的利润或货币增殖;通过对现实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剖析,马克思和凯恩斯强调了资本主义货币经济的本质,并表明了有效需求问题的根源。相反,建立在生产函数基础上的新古典理论完全脱离了资本主义竞争的分析框架,其异质品模型的加总悖论直至20世纪50-60年代的“剑桥资本争论”公布于众。从范式意义上讲,马克思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学都是对主流理论的一次思维范式的革命,它们各自确立的经济学体系都通过对新古典理论的扬弃建立了一种新的经济学范式基础、理论体系和分析方法,这正是其经济学革命之共同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思想史上,货币问题的讨论经历了各种复杂争论。根据货币的性质及货币理论与价值理论相结合的分析线索,可以将西方货币理论在经济思想史中的争论划分为货币自然观、货币财富观(重商主义)、货币面纱观(古典与新古典的货币理论)、货币经济观(凯恩斯经济学、后凯恩斯学派、货币主义等)以及货币的宏微观结合(货币理论的新发展)等阶段。从根本上讲,这些争论囿于经济学一贯强调实物经济的两分法传统而无法触及货币问题的核心。相反,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马克思经济学则展示了一个以现实资本主义经济或市场经济关系为分析基础的货币理论,表明现代货币经济的本质是基于社会关系及其利益冲突之上的资本主义竞争与积累,这正是马克思货币理论的研究目的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3.
垄断竞争和价格的刚性是新凯恩斯经济学的两大基础。垄断竞争造成了经济中的无效率;而价格调整的刚性则被认为是造成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新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经济学通过结合垄断竞争和名义刚性两大理论基石,形成了一个标准的货币分析框架,即新新古典综合理论。新凯恩斯主义货币经济学的这次综合在充分吸收了理性预期等新古典经济学概念的同时,从本质上改变了传统的凯恩斯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4.
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突出贡献是将凯恩斯关于不确定性和货币非中性思想发展为一个完整的关于货币非中性的理论框架,它强调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货币都是影响真实部门的一个重要因素。后凯恩斯主义的货币理论在凯恩斯的灵活偏好理论中加入融资性需求,这样就必然导致存量和流量的矛盾,从而造成利息率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货币的创造过程,提出了内生货币供给理论。这一理论完全是与主流经济学所信奉的货币数量论对立的,从而拒绝资本主义经济自然趋于长期充分就业均衡的概念。  相似文献   

5.
试论凯恩斯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新取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国旺 《现代财经》2006,26(12):9-14
随着主流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流行,原创性的凯恩斯经济学实际上已经“夭折”了,它的革命思想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阐发与传播。从范式角度比较和分析原创性凯恩斯经济学和三个凯恩斯经济学流派之间的本质关系后发现,后凯恩斯经济学对原创性凯恩斯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但是后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论局限性说明,必须探索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即一种制度的演化的经济学范式,从而推动凯恩斯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都有自己的货币数量理论。马克思经济学侧重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利用历史逻辑分析货币的起源、本质,沿着商品——货币——资本的逻辑思路,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及货币数量规律展开讨论。西方经济学侧重研究货币数量与商品价格的关系、价格传导机制、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及利率在货币收缩与扩张过程中的作用等内容。对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货币数量理论进行比较研究对推动我国货币数量理论研究和深入理解货币政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明华 《经济问题》1992,(11):9-11,29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自30年代诞生后就迅速传播,并发展成为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主流学派。战后,它又先后被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奉为国策,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相对稳定地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自70年代以来,由于停滞与膨胀交织并发,凯恩斯经济学的权威地位受到了剧烈冲击,以至被人们认为西方经济学正在进行着“对‘凯恩斯革命’的革命”。那么,如何认识凯恩斯经济学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作用和影响?必须进行研究和作出实事求是的回答。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生产的目的在于获取按货币价值计算的利润或货币增殖,而这种按货币价值计量的总量,来自于资本作为一种预付、是对劳动的支配这种特殊的资本性质。通过引入表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统一的利润率(一种货币增殖的比率),马克思强调了资本主义经济作为一种总量上的货币经济的本质。而同样强调了货币重要性的凯恩斯,通过对货币的自己的利息率的论述,把货币的信用关系归之于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关系,其企图将价值、分配理论与货币理论联系起来以建立一种新的货币经济理论的尝试,可以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到货币论的推演中找到依据。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克思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学在对资本主义经济中货币与资本的理解上有着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9.
主流经济学在凯恩斯经济学形成之后,一直存在着争论,如何理解凯恩斯经济学理论的真谛,是当前研究现代经济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而在理解凯恩斯经济学理论中有关他的研究方法的哲学思想内涵是方法论的根本,也是构成其经济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凯恩斯的《通论》为基础,分析凯恩斯经济学方法的哲学基础,并在方法论意义上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解应当以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宏观经济学只是其理论起源的一个方面,追求经济思维的合理性和适应人类经济活动的需要是凯恩斯经济学方法论的根本。  相似文献   

10.
正《经济向左还是向右》学术界有很多值得大家争议的问题,譬如,在哲学领域,两千多年来哲学家一直都在试图给哲学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在管理学领域,管理学家也在不断分析管理者与领导者的区别是什么;那么在经济学领域,这个永无结论的问题就是凯恩斯和哈耶克,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每一次经济危机发生时,凯恩斯和哈耶克的争论又会重现。由著名经济学家罗杰·E.A.法默撰写的《经济向左还是向右》,是一本关于经济学的普及读物,通过对古典经济学派和凯恩斯派之间的对比,简明扼要地介绍西方经济学思想史的主要人物和观点,阐述了一个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经济如何运行。  相似文献   

11.
王岩 《经济纵横》2013,(7):41-45
纵观资产阶级经济学说的发展,作为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工具的西方主流经济学,无论是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还是凯恩斯主义以及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其占主导地位的思想和关注点都不在于如何保持长期发展以及研究未来发展的趋势,其发展观本质上都是急功近利的,与可持续发展观背道而驰。因此,西方主流经济学试图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通过市场机制和快速的经济增长来实现世界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的主张是天方夜谭。  相似文献   

12.
台湾已故名经济学家蒋硕杰教授的货币政策理论极具创造性,我们不仅应了解货币经济学体系,而且应知道其背景性。希望学界加以研究以便为经济金融抉择提供一个新的非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参照系。  相似文献   

13.
以马克思劳动二重性原理为理论依据,傅殷才主张在研究西方经济学理论时,不能忽视对西方国家政府经济政策与实践的研究.他坚持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和方法批判克林顿经济学的阶级性、辩护性和反动性,目的是引导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克林顿经济学:既要避免对克林顿经济学的过度盲从,又要重视其所代表的凯恩斯主义的复兴理论与现实意义,还要重视克林顿政府所推行的一系列经济措施的借鉴价值.傅殷才对克林顿经济学理论本质的批判,与对其政策实践的评析,启示我们研究西方经济学理论与政策实践时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重视科技进步、产业创新,借以推进当前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14.
张凤林教授主持撰写的《后凯恩斯经济学新进展追踪评析》一书(商务印书馆,2013年1月出版),系作者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重要成果之一.在近年来国内学术界热衷于追捧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氛围中,此书读来令人耳目一新.作者秉承“兼容并蓄”的治学态度,试图打破盲目崇拜西方主流思想特别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偏颇倾向,着力展开了对于当代西方一个重要的非主流经济学派——后凯恩斯经济学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不同哲学立场将引致不同的经济学基本问题,由此将发现不同的经济机制,形成不同的经济学理论范式。以个体经济行为的欲望与资源的矛盾作为经济学基本问题,发现了市场的边际利益均衡机制,诞生了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以再生产流程问题为经济学基本问题,发现了社会再生产流程的货币流量机制,诞生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以市场经济的生产关系力量的根源和本质作为经济学基本问题,导致了对资本的历史运动规律的发现,诞生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这三种理论范式构成了当代经济学思想谱系,它们应当相互补充,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揭示了社会经济现象的本质层面。  相似文献   

16.
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人口划分、过剩人口、人口素质等方面,比较了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人口经济思想,认为应按照马克思主义研究方法,科学合理地解读和评价西方经济学的人口经济思想,借鉴和吸收其中的有益成分,将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人口经济理论与中国人口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口经济理论,以更好地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  相似文献   

17.
再读凯恩斯     
2007年在《经济学茶座》当了一回“茶客”,写了一篇短文:《读懂凯恩斯》,发表后心里一直忐忑不安,因为读懂凯恩斯是一个很难的事情。原本凯恩斯思想并不复杂,但经过现代经济学的包装变成凯恩斯主义后,凯恩斯就变得复杂起来了,许多内容本人也是似懂非懂。不料文章发表后有读者(很多是我的学生)给我Email,希望我从经济学方法等方面再读读凯恩斯,把课堂上意犹未尽的思想用文字再表述一下。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学上,2006年具有纪念意义,时值凯恩斯的鸿篇巨制——《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问世70周年。1936年,凯恩斯发表了著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宣告了“凯恩斯革命”的来临,同时开启了经济学中对“宏观”世界的探索之路。70年过去了,凯恩斯留给世人的思想财富依然熠熠生辉。作为凯恩斯理论体系重要内容的利息理论,对西方经济理论和货币政策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选取凯恩斯利息理论及其对中国的适用性进行考探,以期为我国利率实践提供一种贴近经济现实的理论参照和政策建议,兼以纪念。  相似文献   

19.
凯恩斯革命是从理论、政策、方法三个层面展开的。货币非中性论、货币供给外生论、对萨伊定理的彻底否定构成凯恩斯革命的理论基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凯恩斯革命赖以实现的政策工具;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纠偏、破除传统的两分法和首创货币经济学是凯恩斯革命赖以完成的方法论。与此同时,《通论》内在逻辑上的不一致性,与经典学派崇尚经济自由传统的趋同,决定了凯恩斯革命中的继承。由于经济运行的常态是非充分就业均衡,《通论》必然具有永恒价值。  相似文献   

20.
金融学是是研究不确定性条件下货币和资产时间配置的学科,不确定性分析是整个金融理论的中心内容。凯恩斯创立的现代不确定性经济理论进一步推动着金融经济学的发展,使得风险条件下的资产定价和市场效率理论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旨在对不确定性条件下金融经济学的进展情况作一梳理,从而揭示其理论和应用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