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旅游条件非常优越,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自然生态与历史人文内涵丰富,山水与立体交通得天独厚。特别是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扩宽特色旅游线路,挖掘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加强生态旅游区的建设,努力将鄱阳湖生态旅游示范区打造成“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国际湖泊型生态旅游胜地。  相似文献   

2.
梁明珠  王为 《经济地理》2004,24(4):553-555,559
发展生态旅游项目,除了需要保护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共处的环境外,促进人文生态与旅游发展的和谐共存亦是关键的一环。其中,位于生态旅游区中的村落改造与利用,是体现生态旅游中保护乡土遗产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广东南昆山生态旅游区中的某个村落改造利用问题为例,论述了其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并提出了积极协调、依法征地、鼓励村民参与旅游发展、建立经济激励机制、维护原有人文生态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中国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开展生态旅游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协调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的旅游。生态旅游在一些比较发达的国家得到了政府的大量的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并成为旅游中增长最快的部分,中国的生态旅游还刚刚起步,政府要从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增加对生态旅游的投入、设立生态旅游区、开展生态教育、加强生态保护、鼓励生态旅游,切实解决当前旅游中存在的问题,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南昆山生态旅游区的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昆山生态旅游区的实地调查、监测和资料的收集,根据景区资源分布和旅游开展的实际情况对南昆山生态旅游区进行功能分区,建立相应指标体系,对景区自然环境质量各单项指标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可为南昆山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进而为南昆山生态旅游区的可持续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前,一种全新旅游理念与旅游发展形式——生态旅游悄然兴起。作为生态旅游承载体的生态旅游区由此而产生的生态失衡、环境破坏等诸多问题,越来越受到相关学者的关注和重视。由生态旅游行为活动而引起的破坏生态环境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从可持续理论和生态理论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寻找相关规律和解决途径,并试图构建一个生态旅游区生态环保技术体系,这个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怒江州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怒江州具有丰富的自然和神秘灿烂的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具有发展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生态旅游有利于怒江州生态环境的保护,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有利于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由于其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制约着生态旅游的发展。必须通过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多渠道多形式筹集旅游发展资金,科学规划、保护性开发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等手段,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加快旅游支柱产业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同心圆模式是经济发达国家针对其资源特点对生态旅游区采取的一种功能分区模式,也是我国风景区广泛沿用的一种模式。但是,我国西部由于生态旅游区敏感区分散、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现行的同心圆功能分区模式难以起到资源保护的作用。根据西部生态旅游资源特性及经济发展状况,将西部生态旅游产品分为自然生态旅游区、多景观旅游区等部分,针对不同特性的景观,分别建立不同的功能分区模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生态旅游产品功能分区模式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同心圆模式是经济发达国家针对其资源特点对生态旅游区采取的一种功能分区模式,也是我国风景区广泛沿用的一种模式。但是,我国西部由于生态旅游区敏感区分散、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现时行的同心圆功能分区模式难以起到资源保护的作用。根据西部生态旅游资源特性及经济发展状况,将西部生态旅游产品分为自然生态旅游区、多景观旅游区等部分,针对不同特性的景观,分别建立不同的功能分区模式。  相似文献   

9.
生态旅游产业集聚区是旅游产业转型的一种创新型产业形态,有利于实现旅游产业规模经济效应,丰富区域旅游品牌,促进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广东省河源市拥有良好的生态旅游区景色及国家一级地表饮用水源,是具有较强的旅游吸引力的地接型城市,作为广东水源保护地,生态屏障区,应从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学角度,构建生态旅游集聚区经济模式,并采取切实措施,使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川西山地旅游资源的优势与生态旅游产品的形象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山地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古老独特,资源品位高、富积程度高。本文针对川西山地生态旅游产品的形象设计,按照“突出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特色”、“挖掘人文生态旅游资源文化内涵”与“紧扣时代”的原则,设计了“神奇川西”生态观光旅游产品、“一山一品”山地生态旅游产品、“有效互动”文化生态旅游产品、“特色专题”生态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村寨在开发旅游的同时,也带来了自然和文化生态环境的破坏,要使民族村寨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生态旅游发展之路。本文针对贵阳花溪镇山村旅游开发中的问题,指出了民族村寨生态旅游开发的薄弱点,从将目前的大众旅游转型为生态旅游、加强游客管理、组织村民积极参与、完善生态旅游产品结构几方面对少数民族村寨生态旅游开发规划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Ecotourism requires the harmony of all factors involved in tourism system for a multilateral benefit. Based on such cognition, a concept of deep ecotourism development is put forward which includes two connotations: on the one hand, it should give prominence to the display of the eco-culture of the tourist destination and tourists' eco-experience, in which way the development behavior on the tourist destination and the tourists' behavior will be regulated; on the other hand, it implies the deep harmony among tourist entrepreneurs and tourists, the local governments and the local residents, as well as tourist activities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for the multilateral benefit of every element involved and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common sense is that the degrees in a certain tourism destination will differ and that consequently four levels of ecotourism are divided - very shallow ecotourism, shallow ecotourism, deep ecotourism and very deep ecotourism. To move shallow ecotourism toward deep one, two models of "four subjects and two wings" and "connecting the two wings" of deep ecotourism development system are introduced to make ecotourism industry favorable to the display of eco-culture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destination community. With the two models, a case study of ecotourism development in Louguantai National Forest Park was made as a demonstration. The ultimate purpose is to build an ideal new Shangri-La.  相似文献   

13.
黄柯  祝建军  蒲素 《经济地理》2006,26(6):1047-1050
在产业簇群理论、旅游生态学和旅游地理学等理论基础上提出生态旅游产业簇群理论,包括生态旅游产业簇群的概念、成因、特征和发展动力。根据西部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就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簇群,对西部地区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从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和旅游企业主体三个角度提出发展西部地区生态旅游产业簇群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甸县发展生态旅游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甸县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旅游业已成为该县新兴的支柱产业。但在旅游业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威胁着中甸县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中甸县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以确保中甸县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国际旅游市场由传统观光型旅游产品向多元化旅游产品的转化,生态旅游产品为人们所认同,并向深层次即体验和认知层次发展.文章在分析庐山生态旅游资源及其开发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宏观调控、生态容量和生态安全评估、生态旅游产品规划设计与开发、生态教育、经营管理、环境影响监测与评估、生态环境补偿七个步骤建立了庐山深层次生态旅游产品开发运作模式.该研究对庐山的旅游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生态城市是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生态城市的实现,需要生态、环境、经济与社会层面共同提升,通过开展城市生态旅游,使区域特色产业、文化与自然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城市内部生态环境得以保护,从而展现城市人文风貌,体现生态城市建设理念。本文基于对生态旅游与城市的认识,分别从空间关系、供给面与需求面探讨城市生态旅游发展应考虑的因素,并选择台南市为研究区,基于区位、资源特色将其分为自然生态旅游与文化生态旅游,并进一步探讨其发展策略。其中,文化生态旅游是在城市中心区历史文化古迹的基础上,结合开放空间与旅游路线的绿化、美化,在保护文化古迹的同时,营造舒适的旅游环境;自然生态旅游则重点利用当地盐田、渔塭、湿地及红树林等自然与半自然资源,以保护及保育为前提对资源进行适度开发,在提升资源经济价值的同时,强化城市居民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生态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李晴 《经济地理》2001,21(6):762-765
重庆市开发生态旅游条件优越,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分布广泛,且与人文旅游资源匹配,利用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开发返朴归真生态旅游,森林生态旅游,农业生态旅游,生态科考险旅游等多种生态旅游,促进重庆市社会经济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促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是实现生态旅游创新发展的前提.文章在分析动力主体和动力机制的基础上,构建生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模型,为生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西洞庭湖湿地生态体验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体验旅游是应时而生的新型旅游,西洞庭湖湿地自然与人文生态资源丰富而具特色,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积淀。基于生态体验旅游内涵探讨、生态资源特点分析、旅游开发价值估算与开发条件ASEB栅格分析,结合旅游开发现状,认为西洞庭湖湿地具有开发生态体验旅游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西洞庭湖湿地生态体验旅游开发模式:(1)塑造鲜明的生态体验主题;(2)设计可深度参与的体验活动形式;(3)生态体验与历史文化体验相结合;(4)建设富于体验差异的产品与目标市场;(5)保持湿地的原生态体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