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过度投资行为,信息不对称并不是主要原因,控制权收益才是关键所在。本文从我国上市公司的所有权结构出发,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在股权融资偏好下过度投资行为普遍发生的形成机制,进而分析股权融资资金配置效率低下的成因。  相似文献   

2.
我国股票市场产生的基础存在着制度性的先天缺陷。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与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关于啄食顺序原则存在明显的冲突。过度股权融资行为实际上是旧体制下国有企业"投资饥渴症"行为的延续。通过分析过度股权融资的内外因素,最后提出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解决代理问题,构造合理融资结构,重视培育机构投资者,加大证券市场立法、执法,建立防止上市公司过度股权融资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一方面由于大股东控制权收益而导致企业投资效率低下,出现过度投资;另一方面外部资本市场的融资约束会导致投资不足。本文对我国沪市(2003-2006年)数据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存在过度投资现象;现金股利的发放、外部债务融资及内部股权制衡的增强均能制约过度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一方面由于大股东控制权收益而导致企业投资效率低下,出现过度投资;另一方面外部资本市场的融资约束会导致投资不足。本文对我国沪市(2003—2006年)数据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存在过度投资现象;现金股利的发放、外部债务融资及内部股权制衡的增强均能制约过度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5.
我国上市公司更偏好股权融资,且大多存在委托代理问题,这就为投资者投资行为非效率提供了优良的土壤。本文就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产生原因及其存在的现实基础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6.
企业过度投资行为主要源于委托代理冲突,股权结构又是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本文从股权集中度、股权性质、股权制衡、股权流动性和股权激励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特殊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股权越集中和第一大股东为国家股时,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现象越严重,而增强股权制衡、加大股权流动性和增加股权激励,可以有效地缓解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上市公司过度偏好股权融资的行为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分析其成因及危害,提出了抑制上市公司过度偏好股权融资行为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2001~2007年我国沪深两市上市公司A股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过度投资行为。大股东控制引发的利益协同效应与壕沟效应先后出现,导致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先减少后增加。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大股东通过过度投资谋取私利的持股比例临界值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9.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与融资成本的研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上市公司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有悖于西方融资理论和实践,本文从定性与定量方面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指出了过度股权融资所产生的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特殊的融资环境下,上市公司在民营系族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上的功能定位,及其对上市公司投融资行为及公司业绩的影响,为规范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投融资行为提供经验证据。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本文发现,明天科技在明天系的内部资本市场中,承担着融资窗口的功能。在这种功能定位下,明天科技的投融资行为出现异化:一方面,明天科技的外部融资功能过度强化,其筹资额远远超过自身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明天科技大量进行长期股权投资,但长期股权投资并不是为了提升上市公司业绩,而是演变为向明天系其他企业提供资金的隐秘渠道。明天科技的异化投融资行为,导致上市公司业绩下滑,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  相似文献   

11.
终极控制权、负债融资与公司投资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2003年~2007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终极控制权、负债融资与公司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上市公司的负债融资能够抑制过度投资行为,负债融资的相机治理作用强于负债融资的代理成本效应;②虽然国有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上市公司负债融资都能够抑制过度投资行为,但非国有上市公司负债融资减少股东—债权人冲突及负债融资相机治理作用在整体上要优于国有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过度投资行为,这种过度投资行为的原因解释均是从代理理论进行的。行为金融学认为,管理者的过度自信也会引发过度投资问题。本文从管理者的过度自信角度出发,实证检验了管理者的过度自信会导致企业过度投资的假说在我国上市公司身上是成立的,即使存在融资约束时,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也会产生过度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13.
我国启动创业板以来,大量的上市公司在创业板市场上进行融资。由于发行价格偏高,资金超募集的现象愈演愈烈。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这种过度融资行为则相当于杀鸡取卵,对证券市场、上市公司和投资者将造成很不利的影响尤其是违背了投资者初始意愿,严重损害了债权人和小股东的利益,极大地挫伤投资者的投资热情,最终影响上市公司的利益。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上市公司理念缺陷造成过度融资,证券市场监管制度缺陷造成过度融资,中介机构功能缺陷造成过度融资以及投资者行为方式助长过度融资等。研究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过度融资行为产生的原因,并寻求防治这种非理性融资行为的对策是我国资本市场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4.
西方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一般都遵循先内部融资,后债务融资,最后才选择股权融资的顺序。但我国上市公司却存在着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这与西方的融资理论和实际融资行为都截然相反。本文试图通过对影响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因素入手,分析、归纳出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深层次原因。一、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机制的发  相似文献   

15.
以257家中小板制造业上市公司2005—2011年财务数据为样本,检验实行股权激励计划能否减少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以及能否显著地降低经理人代理成本。研究发现,实行股权激励计划的中小板制造业上市公司相对来说更容易出现过度投资行为,其过度投资比例与自由现金流正相关;研究还发现,实行股权激励计划后并没有显著降低中小板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16.
上市公司过度投资问题日益成为管理研究的热点,但现有研究更加偏重宏观视角,对于代理人过度投资的微观行为基础的研究比较欠缺。文章基于文献分析,构建包括上市公司股权制衡、高管薪酬激励和过度投资的理论模型,提出研究假设并通过上市公司数据加以验证。基于854个观测样本的实证分析,得到如下研究结论:第一,上市公司的股权制衡可以制约企业的过度投资;第二,高管薪酬激励在股权制衡和企业过度投资关系间起显著的调节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  相似文献   

17.
股权融资是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的首选方式.股权融资成本偏低、股权资金使用风险小、债权资金使用风险大,这是上市公司热衷于股权融资的重要原因.上市公司过度偏好股权融资带来的突出问题是资本使用效率不高,扭曲了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企业应增强企业内源融资能力,健全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资本市场后股权分置的时代背景,分析了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动机、效率和市场反应,总结出过度融资的判定标准,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资本市场后股权分置的时代背景,分析了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动机、效率和市场反应.总结出过度融资的判定标准,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一般可采用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两种外部融资方式。但我国的上市公司却偏好股权融资。主要是因为我国上市公司大多为国有企业。利用股权融资的成本较低。再加上监管体制不健全。过度偏好股权融资会对我国经济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应当通过法人股上市、加强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督和建立健全债券市场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