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加强预算监督的组织机构建设,保证预算监督的独立和公正。目前我国预算审查和预算监督能力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监督机关的法律地位缺乏独立性,经费来源受制于各级政府财政,执法人员尚有很多后顾之忧。为此,建议在各级人大成立专门的预算审查委员会,通过立法,赋予该委员会拥有独立执法的权力,其直接对各级人大负责。委员会内部实行政府预算审查首长终身负责制,其任职或罢免由人代会决定。委员会的活动经费在政府预算中单独列支,并有稳定和充足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论国会预算权力的实现机制:基于中美两国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会作为公众的代理机构,具有监督政府预算决策的权力。实践中从世界范围来看议会的这一权力正在弱化。美国国会拥有强大的预算决策监督权,除政治、经济、文化等原因外,国会预算决策监督权的运行机制对于保障国会权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人大预算权力属于最弱的等级,可适当借鉴美国经验,从修订《预算法》、加强组织建设、强化审批和提高透明度等方面着手改善我国人大运行机制,从而提升人大的预算地位。  相似文献   

3.
正1.完善财政支出决策过程中听证制度。完善听证制度在我国财政支出监督领域的实践,应该通过制定和修改相关法律的方式,明确听证制度在财政支出及其监督的各个环节的应用。将听证制度引入到财政支出项目确定等财政支出决策环节,并将其作为人大决策前的固定程序,将相关听证笔录作为向人大提供决定预算审批的必备材料;将听证制度引入到如政府采购制度  相似文献   

4.
对预算的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一项非常重要的职权。目前,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使预算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预算的审查、批准、监督行使职权方面也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一、预算监督存在的一些问题1.预算编制不够科学、真实,影响了预算的严肃性及权威性。按照法律规定,预算年度为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而实际中,由于各级人代会的召开晚于预算年度的起始时间,造成预算效力的断档和真空,使政府在一段时间内执行的是没有经过法定程序审批的预算。尽管《…  相似文献   

5.
预算管理实践超越预算法规规则所表现出的制度性冲突与人大监督法律制度和运行机制的不够完善,使监督效率低下成为我国政府预算改革的重要阻力,加快政府预算法治化改革进程,最佳的路径包括按照法治化要求加快人大对政府预算监督的法制建设、切实提高人大对政府预算监督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预算立法过程并不等同于普通意义上的政府预算审批过程,它除了强调立法机构在既定的程序和规则下对预算编制机构提交的预算草案进行审查和批准之外,同样强调在此之前围绕预算审批展开的大量准备工作.规范预算立法过程的法律法规由一系列预算系统法律构成.在对我国现行预算立法过程及其法律规范展开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预算立法过程制度设计的原理层次上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7.
中共南京市委出台关于增强人大监督刚性和监督实效的意见,向社会昭示出预算公开改革的魄力与决心,之同时却又具有局限性。在当前我国的政治民主下,为达到预算透明度的基本要求,地方预算公开的推动不能完全寄托在代议制机构的基础上。我国地方预算公开推进的规范理路应是:转变预算公开的立法方式、完善人大的预算权体系以及扩大社会公众对预算公开的参与。  相似文献   

8.
博弈论视角下强化人大预算监督职能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财政规模不断扩张,为有效管控,有必要强化人大对政府财政收支的预算监督职能.本文通过建立预算监督博弈模型,并对其进行分析后认为,可将促进人大对政府预算的实质监督、减少监督成本、提升监督能力、强化监督力度、加大惩罚力度等方面作为强化人大预算监督职能的突破口,在此基础上,着重对其实现路径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立法机构对于预算绩效监督的作用,直接关乎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成败。从全球发展趋势看,加强立法机构预算绩效监督的可行路径探索,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广为关注的话题。综观国际经验,各国往往因地制宜地采用"总分式"立法或"分总式"立法模式,将绩效信息体现于绩效报告或其他报告之中,并与审计等多个机构形成协同监督合力。从我国现实看,宜以某一部单独绩效法律作为基本遵循,从合规审查走向预算绩效监督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构建起以人大为主体的多元绩效监督格局,积极探索预算绩效监督的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10.
张昭 《宏观经济研究》2012,(12):9-14,48
预算决策信息公开对于保障预算决策的科学有效至关重要,但预算决策信息公开涉及主体多元,程序复杂,只有对其进行规则之治,使信息公开的相关主体及其运作程序法定化,才能保障信息公开的质量,进而确保预算决策的科学有效。因此,本文在系统分析我国预算决策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现状及其问题的基础上,对发达国家相关法律制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借鉴,从信息公开的范围、方式和监督三个方面提出了构建我国预算决策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主要着力点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一、预算编报及信息公开为立法改革、管理和社会监督服务1.为立法改革服务。党和人大各项决议都呼吁加强人大立法和监督,特别是加强对财政预算批准和执行的立法和监督。要改变立法者总体批准,却对具体预算资金使用者和责任人不清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中央经济政策多变及外部法律不完善,使得中国地方纵向预算自主权缺失;同时,在行政主导型模式下,公众及人大都没能真正进入到地方预算决策的核心,又使得横向预算自主权过度。解决地方预算自主权非均衡的矛盾,中央政府需减少对地方政府理财过程的诸多限制与约束,并归位公众的参与权,提高人大的预算能力以增强其监督权力。  相似文献   

13.
古炳玮 《经济师》2013,(12):58-60
开发区一般采取管委会体制模式,容易形成人大预算监督的薄弱环节。现行管委会"监督"、市本级人大监督、设立一级政府或由城区监督的模式各有优缺点,原因在于行政体制与财政体制不一致、思想认识滞后、预算制衡机制不够完善等。应当完善人大机构设置、因地制宜选择预算监督模式、完善监督程序,促进开发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城市开发区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对国内各城市开发区财政预算监督现状进行调研后发现,各市人大对开发区财政预算监督普遍存在缺位现象;开发区财政预决算审批、预算调整不合法,市对开发区财政体制不完善,开发区内部控制不健全等问题比较常见。加强开发区财政预算监督应该从完善开发区法制、建立健全开发区预算监督机制入手,切实履行人大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15.
杜玉春 《经济论坛》2004,(15):102-103
一段时间以来,全国人大及地方各级人大在召开人代会期间严格审议政府预算乃至提出预算修正案的新闻不断,体现了人大机关预算监督职能的不断完善。财政权乃国家权力的根本,只有财政约束才是对权力的硬约束。国家财政来源于公共税收,合理的税制税负及纳税人或纳税人的人大代表机关对公共财政支出的监督就成为关键的一环。对财政权约束的结果就是防止了对产权最可能、最危险的侵害。  相似文献   

16.
我国应借鉴国际经验,建立“三权”分离的预算制衡机制。根据我国具体的政治体制,改革预算管理体制的关键是要在人大与政府之间、政府财政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财政部门内部之间重新配置预算管理权限,形成一种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三权”分离的新的预算管理制衡机制,即:将现行财政部预算  相似文献   

17.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本质上是一个利益格局重新调整的渐进式的改革过程,不同的利益集团在博弈中达到利益的均衡.本文简要分析了决策者集团和执行者集团的性质和行为,探讨了两类利益集团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下的行动策略,发现执行者集团有违规的动力,而决策者集团支付的监督成本则影响执行者集团的行为,认为严格的法律制度和民间审批机构的建立可以抑制执行者集团的违规行为.  相似文献   

18.
对政府职能部门的项目支出预算进行研究,试图创新地运用委托代理理论设计一种激励机制来解决项目支出预算在实际中存在的一些信息不对称、监督弱化和激励不足等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政府和职能部门之间的契约来实现上述目标,从而弥补信息差距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王丽 《经济研究导刊》2014,(26):219-220
我国当前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以政府为主导的,这种制度设计从法理上看是存在缺陷的。事实上,人民才是国有资产的最终所有者,代表人民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国有资产的真正出资人代表。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人大监督国有资产职能的缺位,给当前人大国有资产监督职能的实现带来许多困难。为解决这些困难,需要从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增强国有资产的公开透明程度、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推进有关法律的修改等多方面推进改革,以实现人大对国有资产的监督职能。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绩效目标设置不科学、不准确,绩效运行监管流于形式,绩效评估指标信度、效度分析不足,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欠缺等问题,无法形成闭环的绩效管理模式,严重阻碍了我国实施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进程。随着数据治理成为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涵,在预算绩效管理领域引入大数据思维、大数据技术和大数据方法成为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如何抓住大数据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大数据"建设,成为助推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实施的关键一环。目前,我国对大数据革命及"预算绩效管理+大数据"都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无论是在法律保障、认知度方面,还是在大数据技术的具体实施能力方面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应在加强法律支撑、打破"信息孤岛"、保证数据安全及加强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等方面深化改革,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大数据"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