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度变迁、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问题,既是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也是经济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经济增长的制度决定论者认为制度变迁决定技术进步,同时决定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只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而经济增长的技术决定论者则更强调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认为制度变迁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由技术进步导致的。强调二者的互动共同促进经济增长是一种更接近现实的看法,但二者之间互动的动力源问题并未得到过说明。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我国1979-2010年的样本,建立能源消费、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结果发现,从长期来看,我国能源消费状况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从短期来看,技术进步、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费的Granger原因,能源强度对经济增长的脉冲响应是先正向后负向,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冲击表现为正向效应,技术进步对能源强度的脉冲响应是负向效应,对能源消费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佳 《商场现代化》2010,(7):112-112
在经济领域中,经济增长问题一直是炙手可热的研究课题。劳动要素积累、资本要素积累和技术进步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一直以来,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多被认为是: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而且在经济增长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采用新古典增长理论中的索罗模型及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采用黑龙江省1993-2008年16年的统计数据,对经济增长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相应结论:技术进步对黑龙江省经济贡献最大,资本也对黑龙江省的经济增长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的贡献率测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它与自然资源、劳动、资本的表现有很大不同,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源之一.本文借助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发现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不足,进而提出了促进我国技术进步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扩张,但技术进步与就业还呈现出明显的排斥效应,三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关系。从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来看,必须不断地实现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才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时又要不断地引进和研发先进技术,提高国际竞争力。因此,本文从经济学角度进一步研究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从而寻求有效的帕累托改进措施,在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的同时,又降低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促进三者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技术进步对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我国1990-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以经济发展水平为门槛变量,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双门槛效应”,只有跨越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门槛,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才会产生积极影响;由于我国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首先在东部地区显现,然后逐渐向中西部地区扩散。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但还是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经济的增长不能脱离技术进步而且技术进步又是衡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标准,为此对技术进步的研究和应对措施的提出对推动新疆经济的增长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描述了新疆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现状,利用eviews软件与索洛余值法测算新疆近二十年的技术进步率与GDP增长率进行比较。从结果得知新疆技术进步率较低,为此进行了原因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国际贸易领域学者在研究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时多从内生增长理论出发,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而贸易开放及对外投资是技术进步的动力。近年来中国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取逆向技术进步,为促进国内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研究贸易开放、技术进步以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探究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梳理贸易开放以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的相关文献后发现,中国OFDI具有逆向技术外溢效应并能够促进本国的技术进步,但影响效应不明显,而贸易开放在一定程度上能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逆向技术扩散,进而获取国内的技术进步效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和技术进步方向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估算了28个省份1978-2013年要素替代弹性和技术进步偏向指数。研究结果显示,要素替代弹性大于1,技术进步主要偏向于资本;要素替代弹性和技术进步偏向指数与农业经济增长率呈正相关关系,即要素替代弹性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在要素替代弹性大于1的情况下,技术进步偏向资本促进农业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0.
技术进步一直以来在国家经济的发展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是由于关键技术的革新带动的,其结果就是给经济带来了飞跃式的发展。我们所熟知的经济增长模型中也都把技术进步看成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关键性力量。本文将探讨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所做出的贡献,以及它对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根据对北京工业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现状的分析,表明二者在发展上具有相关性。基于改进的C-D生产函数的测算,结果显示了1996-2009年经济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率的同步变化趋势,证明了这一强相关性。北京工业经济的高速增长为技术进步提供了资金、制度和机制保障,但逐渐放缓的增长速度也限制了技术进步的提高速度;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但贡献率在剔除波动较大的年份后波动在30%-40%之间。因此,加快建立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技术进步体系是提高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2.
张庆红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3):106-107
研究新疆经济增长的规模、工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及技术进步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及作用结果,结果表明新疆经济增长的规模效应加剧了新疆的环境污染程度,而工业结构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降低新疆的环境污染程度。总的来看,规模效应大于结构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因此新疆环境污染呈不断恶化趋势。应通过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结构及提高技术进步等措施来改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3.
杨文举 《财贸研究》2015,(2):1-8,84
在资源与环境约束下,引入人力资本的绿色经济增长核算模型,将经济增长源泉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资本深化和人力资本积累四大部分。中国省份经济的经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是粗放型的,而且普遍存在着具有较大省际差异的技术无效率现象;资本深化、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都促进了经济增长,而技术效率变化总体上却对经济增长具有阻碍作用;忽视人力资本的核算结果会显著地高估资本深化的相对贡献,但是对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的贡献影响较小且统计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金融部门纳入到内生增长理论模型中,描述了金融发展、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作用的内生机制。金融发展通过鼓励技术创新和新技术应用的方式促进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呈互相促进、互为因果的双向关系。  相似文献   

15.
试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消费适度增长的理论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技术进步实现形式的各种机制和各种具体表现形式都与消费适度增长密不可分。产业经济理论的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理论、产业发展和结构转换理论及人力资本理论都从不同角度论述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消费适度增长的理论联系。  相似文献   

16.
将索洛模型应用于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经济数据,研究了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计算出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后根据实证分析提出我国合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全球经济步入萧条后,经济政策面临的困局出发,指出产生这一困局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理论的尴尬。进而提出当前全球经济困局的实质是经济增长问题,要突破这一困局也必须从经济增长入手。经济增长的动力是技术进步,本文在对技术进步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可以有效刺激经济增长的技术进步产品必须具备的高价格、低弹性这两个必要条件。进而提出了全球经济突破全球经济困局的三条道路以及中国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天津近代技术进步的特点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分析,指出天津近代技术进步呈现出阶段性、多元性等特点,并且与工业发展呈现出同步性特征;历史证明.技术进步促进了天津近代经济增长和工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9.
徐忠爱 《商业研究》2003,22(10):36-38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技术进步实现形式的各种机制和各种具体表现形式都与消费适度增长密不可分。产业经济理论的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理论、产业发展和结构转换理论及人力资本理论都从不同角度论述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消费适度增长的理论联系。  相似文献   

20.
《商》2016,(10)
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因就是技术进步、劳动力、资本,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尤为突出,但是仅仅将其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唯一要素那么其他因素的影响就会被忽略,因此需要采用索洛模型正确的认识技术进步对内蒙古经济增长的作用,为内蒙古经济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本文研究选用何种模式进行分析比较合理,同时选取内蒙古GDP数据作为分析指标——产出量,最后基于索洛模型的技术进步对内蒙古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