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近期内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在汇改宣布后的第二个交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就创下2005年汇改以来的新高。此次人民币升值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尚未完全消除,中国宏观经济启稳回升之际发生的,本文分析后认为此次人民币升值的直接原因是汇改的重启,根本原因是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人民币升值的幅度不会很大,持续时间也不会很长,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发现.自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实际上总体已呈升值趋势,2005-2008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20.7%;2008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窄幅波动.同时2005-2008年末,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分别升值22.5%和25.0%;2008下半年以来人民币有效汇率先升后跌,至2009年末分别累计升值3.3%和3.4%.总体而言,2005年7月汇改至2010年初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了14.6%.但是对于人民币是否应该升值,不管是在理论界,还是在中美之间都存在着激烈的争论.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这一现象,并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星朗 《国际金融》2011,(1):42-44
一、2010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回顾2010年人民币汇率走势体现出三个主要特点:第一,全年升值的幅度并不是很高。自从2010年6月新一轮汇改启动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为3%。这和上一轮汇改启动后,人民币快速升值  相似文献   

4.
卜强 《甘肃金融》2009,(3):45-47
自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幅度已达到21%.尤其是2008年上半年,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接近2007年全年升值幅度,达到6.1%.而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市场动荡逐步演化为全球金融危机,人民币亦放缓了升值步伐,开始小幅波动,进入12月人民币汇率开始出现暴跌,甚至在12月1日出现跌停,创下汇改以来最大跌幅.在此影响下,涉汇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离岸NDF汇率与境内人民币汇率关系的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离岸NDF市场的交易日趋活跃,对人民币汇率走势预期的影响也日渐增强.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离岸NDF 市场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人民币升值预期,预期升值水平与NDF汇率期限相关;人民币离岸NDF汇率影响着人民币即期汇率,离岸NDF市场对人民币即期市场存在单向波动溢出效应,在信息传递上表现为人民币离岸NDF市场的汇率信息向境内人民币市场传递.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 2005年7月21日央行宣布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人民币汇率放弃盯住单一美元,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过去研究人民币汇率和股价之间关系的文章使用的是汇改之前的汇率,其只在很小程度反映市场的供求.汇改以后,人民币不断升值,波动幅度增大,相对汇改以前汇率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市场力量的影响.本文考察汇改之后人民币汇率和股价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自央行宣布人民币汇率改革重启以来,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期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经历了最初的快速升值和之后的双向波动。本文从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弹性以及人民币主动升值速度两个方面,考察了人民币汇改重启以来的走势,发现人民币在近期并未主动升值。  相似文献   

8.
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下的汇率波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6月19日,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此次汇改在形式上体现了向2005年7月21日汇改的回归--从再度单一钉住美元回到参考一篮子货币,但由于势易时移,当前的汇率形成机制变化无论对人民币名义汇率还是对实体经济都将构成更为复杂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决定自2005年7月21日起,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一次性升值2%,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由此拉开了第二次汇改的大幕,此次汇改放弃了以往人民币单一盯住美元的机制,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标志着我国汇率向市场化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浮动汇率制度的形成,使人民币汇率变得更加富有弹性,外汇市场也取得长足进展,本文对汇改后的人民币汇率走势进行研究,通过引入人民币汇率即期市场Hurst指数,估计汇率市场Hurst指数,并依据Hurst指数对人民币汇率市场的特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阶段对2005年汇改前后人民币汇率及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货币流动性及银行流动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证研究表明:从长期看来,人民币汇率水平与流动性正相关,即人民币升值会增加流动性,但人民币汇率波动会使这一效果减弱;汇改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流动性的作用变得更加明显;相比较作用于银行的流动性效果来看,人民币汇率宏观上对货币的流动性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1.
本期关注境外资金对人民币升值预期仍存受美国财长斯诺来华的影响,10月10日人民币汇率再创汇改后新高,当日美元兑人民币为1∶8.0864,人民币兑美元较7月22日的8.11累计升值近0.28%,升值达236个基点。汇改后香港外汇市场上一年期美元兑人民币的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汇率(NDF)的贴水  相似文献   

12.
孙慧荣 《中国外资》2012,(10):61-62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决定自2005年7月21日起,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一次性升值2%,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由此拉开了第二次汇改的大幕,此次汇改放弃了以往人民币单一盯住美元的机制,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标志着我国汇率向市场化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浮动汇率制度的形成,使人民币汇率变得更加富有弹性,外汇市场也取得长足进展,本文对汇改后的人民币汇率走势进行研究,通过引入人民币汇率即期市场Hurst指数,估计汇率市场Hurst指数,并依据Hurst指数对人民币汇率市场的特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赵胜利  韩雪峰 《时代金融》2013,(30):128+142
自2005年7月21日起人民币启动新一轮的汇率改革方案,其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第一,改革汇率生成机制,人民币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第二、适度释放人民币升值压力,即人民币作小幅升值,当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1%。从汇改开始到2013年6月3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从8.1100升值到6.1806,升值了31.22%。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尤其是进出口贸易方面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高爱武 《金融纵横》2005,(12):52-54
2005年第三季度,外汇领域的宏观管理政策发生了较大变化: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实施汇率机制改革,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2%;二是人民币不再钉住美元.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水平进行调整;三是中心汇率以前日收盘价为基础,上下浮动0.3%。此次汇改发出三个信号:一人民币钉住美元的汇率体制宣告结束,二人民币与美元正式脱钩,三人民币汇率将更加富有弹性。  相似文献   

15.
温彬 《国际金融》2013,(1):54-57
2012年是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双向波动幅度最大的一年。展望2013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尽管当前美元兑人民币1年远期价格显示人民币贬值2%,但我们分析认为,人民币将继续小幅升值、且更加富有弹性。一、2012年人民币汇率走势主要特征和原因在内外多种因素作用下,2012年人民币汇率走势跌宕起伏,呈现出两大特征:1.汇率经窄幅波动、贬值再升值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实行更富弹性的汇率机制。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呈现出不断升值的态势。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2008年4月10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6.9920元,突破7.0的整数关口,再创汇改以来新高,并创下了2005年人民币汇改以来的第31个新纪录。  相似文献   

17.
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势看,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刺激我国出口、改善贸易收支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外贸结构优化促进作用明显.虽然近期人民币汇率升值步伐有所减缓,但由于未来经济快速增长的动能仍将存在,根据人民币汇率面临长期升值趋势(巴拉萨-萨缪尔逊效应),其对贸易结构的优化促进作用也将是长期的.本文就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山东省涉外经济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并就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涉外经济发展等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振荡走高。进入2007年,人民币升值趋势不减,已先后20余次创出汇改以来新高。如何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文章对此进行了精辟论述。  相似文献   

19.
自去年7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便出现了间歇性贬值走势.尽管境外离岸市场对人民币贬值早有预期,并预示这种走势的延续性,但多数投资者认为这只是市场调整的正常反应,人民币汇率回到升值轨道上是不容置疑的,诚然,人民币随后的升值打消了投资者对人民币贬值的顾虑,投资者建立了大量基于人民币升值的头寸.然而,自今年4月人民银行宣布扩大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动幅度以来,人民币升值动能逐渐消耗殆尽,贬值走势占据了上风.并在7月多次触及1%跌停,8月跌破年内新低.不仅如此,境内人民币贬值预期超过了香港离岸市场,自2005年7月汇改以来还是第一次.这使得关于人民币升值的僵化预期终于被打破.  相似文献   

20.
人民币有效汇率微幅升值自2005年7月20日人民币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了7.07%,但兑一篮子货币的贸易加权汇率却只累计升值了3.7%,且升幅主要集中在2005年度。在2005年7月20日人民币汇改至年底期间,人民币贸易加权汇率升值幅度高达3.3%,2006年仅升值了0.1%,2007年以来只微幅升值了0.2%。究其原因,美元疲软下跌迫使非美货币反弹走高,人民币兑一篮子货币升幅受限(见表1、表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