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民参与被看作是改善政府治理效果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新举措.虽然参与式民主在很长的时间里都不是民主理论研究的主要领域,但随着“后现代”社会的来临,政府治理更加强调对话与服务,而不是单纯的回应和管理,以通往“后现代”公共行政.公共行政话语理论是“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将公共行政理论看作是一种“语言”,强调“想象”和“直觉”的重要性,为公民参与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新的研究路径.因此,在“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下对公民参与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了解公民参与的内涵和实现方式,从而走向民主化的公民参与.  相似文献   

2.
杨倩 《魅力中国》2010,(33):261-262
2007年,在我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景涛主席将建设服务型政府列为政府建设和政府创新的基本目标。传统的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是服务型政府的理论来源。廉洁高效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本质要求。新时期应通过坚持不懈地治理腐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努力提高政府行政服务效率,鼓励及引导公民的主动参与,树立真正为人民服务理念,提高政府公务员的综合素,加强行政伦理建设,做到以德行政。  相似文献   

3.
大数据的运用如今已日益广泛,大数据时代已到来。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是大数据趋势下,一个国家民主政治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是大数据背景下公共管理改革的出发点。与此同时,伴随改革开放之后,公共管理的"多中心"协同治理理论日益登上舞台,公共卫生作为公共服务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仅依靠政府作为主体是不能完全实现服务内容和成效的。文章以贵州省为例,分析了在次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社区公民这一主体在贵州的公共卫生服务协同治理下体现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4.
赵延华 《魅力中国》2010,(23):103-103
公共决策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主要方式。公共决策过程是否有公民参与,是否符合公众的利益需求,决定着公共决策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论文分析了当代中国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的理论与现实问题,认为中国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面临着一些局限性。针对这些问题,论文提出了促进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世界范围内政府转型经历了传统行政管理、新公共管理和整体性治理三个大的阶段。当代中国政府转型的理论背景是从新公共管理理论到整体性治理理论的转变,政府转型的社会背景是从顾客社会到公民社会的转变,政府转型的实践操作是从"管制行政"到"服务行政"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路鹏 《理论观察》2009,(1):78-79
现时代的公共管理是政府与公民社会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公民社会具有管理主体与管理对象的双重身份,并以其这种双重身份在公共管理的过程中扮演着政治民主的捍卫者、经济发展的促进者、公共服务的提升者、公共价值的维护者、社会稳定的支持者的多种重要角色。这种政府与公民社会合作模式下的公共管理是由多元的公共管理主体组成的公共行动体系,多元化的管理主体之间存在着权力依赖和互动的伙伴关系,其责任边界具有相当的模糊性。这种基于伙伴关系多元管理主体参与的公共管理是一种自主自治的网络管理,在这种公共管理网络中政府扮演着“元治理”的角色。  相似文献   

7.
传统意义上,公共服务是政府通过垂直管理或者横向合作的方式来提供的。随着公民需求的日益多元化,面临的社会事务越来越复杂,仅仅依靠政府就不能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这样,公共服务的网络治理应运而生。网络治理是一种全新的、通过公私部门之间的合作,政府、非营利组织、盈利公司等多元主体广泛参与提供公共服务的治理模式。本文通过研究合作性网络治理理论与公共服务供给中网络治理的应用,着重探析了我国现阶段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将网络治理发展为政府提供高效率公共服务的有效途径,这对于建立以公民和社会为本的公共服务型政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市公共服务民营化发展的现状及有效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服务民营化是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主要取向,无疑为我国城市公共服务民营化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在公共服务领域逐步推行民营化的治理变革,在取得了许多成果和经验的同时,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各级政府要切实转变政府在城市公共服务的角色定位,完善服务监管体制,健全法律制度体系,努力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环境,培育和发展社会公共组织,以推动我国城市公共服务民营化改革的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公共选择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以及治理理论的支持和推动下,面对政府管理的现实困境,公共服务市场化成为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一个重要制度创新,其基本思路就是在公共服务供给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打破政府的垄断地位,构建起政府、私营、第三部门相互合作为基础的公共服务新秩序。西方国家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市场化改革也为以市场为重要导向的我国公共服务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沈俊美 《特区经济》2023,(12):109-112
社会治理过程中的公民参与存在参与主体结构不均衡、参与内容单一、参与渠道不畅通、社区服务资源不足、参与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主要原因是公民参与意识薄弱、社会信任水平不高、政府向基层社会赋权不足、公民参与制度不完善,要通过建立公民社会场域、构建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社区共同体、培育社会组织自我治理能力、发展网格化治理的公共服务功能、提升社会治理智能化水平等路径,实现社会治理过程中公民的有效参与。  相似文献   

11.
赵志红 《中国经贸》2010,(14):59-59
新公共管理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思想是使公共服务部门的服务积极性能够得到提高,促使他们产生动力,进而以公民为公共服务的对象,根据公民的需求和相关的支付能力来提供服务。在市场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的今天,除了注重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越越来越注重管理的重要性。而新公共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也收到各个企业乃至社会的关注。本文就此以“新公共管理对于企业管理的影响探析”为主题,提出新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构成;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革命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新公共管理在企业发展中起到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公民与政府、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产生新变化,公民的角色从公共产品与服务的被动接受者向主动创造者转化。“公民众包”组织模式的兴起为公民参与到公共产品与服务的创造搭建起平台。文章分别从公民自发和组织发起两个角度对“公民众包”模式进行归类,分析了“公民众包”兴起的动因和理论内涵,认为我国政府与社会组织需顺应与推动“公民众包”的发展趋势,激励公民参与到政策、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创造与传播等环节中,实施基于“公民众包”模式的公共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3.
王晓一 《魅力中国》2014,(14):26-26
公共服务市场化是政府新治理模式的核心要素之一,其推行能够有效改善公共服务质量,降低公共服务成本,改善公共服务“外部不经济”问题。但在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在实践中却面临着法律制度不健全,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社会监督乏力,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为公共服务市场化提供完善的法律和社会保障,加强对各参与主体的监管以及完善责任机制能有效改善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对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政府与公民社会组织合作供给养老服务的过程中,主要涉及三类行为主体:作为服务购买者的政府,作为服务承接者和生产者的公民社会组织和作为服务接受者的老年人。政府与公民社会组织合作供给养老服务,既是人口老龄化问题带来的现实需求与压力,也是转变政府职能、变革公共治理方式,构建新型公共服务提供体制与机制的需要。在北京市宣武区,政府与公民社会组织合作供给养老服务的基本方式有三种:一是“以公共服务协会为纽带的项目申请制”,二是“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平台的星级会员制”,三是“以老年人协会为载体的服务券补贴制”。这三种基本方式形成了一种特定的体制模式,即政府引导与资助、公民社会组织协调与运作、公民社会组织与社会实体共同生产与提供、社区居民和社会力量参与和协助的“委托——合作——参与式模式”。在这种体制模式中,政府购买服务、自费购买服务与志愿捐赠服务往往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5.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公共服务与制度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钊 《改革》2012,(6):133-147
事业单位一直是我国公共服务供给的主体,要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必须将推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与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与方式改革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开放公共服务领域,形成政府、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企业、公民个人等多主体参与、多种机制并行的多中心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体制理论、组织理论、制度理论和治理结构理论构成公共服务供给多中心体系运行的核心理论基础,而非营利是公益事业单位运行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林野 《改革与开放》2012,(2):138-139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就是政府要为所有公民提供基本的、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标准的、最终大致均等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公民享受公共服务的机会均等,二是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结果大致均等.但均等化不是平均化,为更好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非常有必要进行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与改革,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17.
卢韦  张立影 《发展》2017,(10):59-60
一、研究背景 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它主要强调作为人民政府的社会责任、义务和历史使命之所在.公共文化服务,是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以满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以及其他相关服务.  相似文献   

18.
高晶  栾娜 《黑河学刊》2008,(1):75-7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其中公共治理和谐的实现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而且是决定其他和谐要素是否和谐的最关键因素。在和谐社会视阈下,构建和谐社公共治理得以实现的路径在于:转变行政方式,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公民的政治参与,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良性合作。  相似文献   

19.
作为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公共管理一直是党委和政府改革和创新的重要领域。多年来,宁波市委、市政府紧随时代脉搏,始终以社会痛点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创新模式,掀开了公共管理的新篇章。通过激活多方治理主体,搭建协同治理的体系和平台,由点及面推广相对成熟的公共管理经验,宁波秉承服务型政府理念,以开放、进取的心态探索出一条符合宁波市实际的系统化、精细化公共管理路径,让市场、社会和公民与政府共同承担公共事务管理责任,共享社会治理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潘迎春 《浙江经济》2004,(20):58-58
推进行政民主化是现代政府改革的潮流。行政民主体现了民众与政府之间“委托和代理”的契约关系。公民参与政府管理的程度成为衡量现代行政民主化的重要标准。而政府则要真正把主要任务转到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