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部地区反贫困是中国农村反贫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贵州省地区作为西部的一省,教育贫困是其贫困的主要表现之一.因此如何通过教育来反贫困是贵州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从教育角度论述了教育与反贫困的关系以及将贵州省的贫困县与非贫困县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教育是影响当地贫困的一大因素,进而阐述了贵州省教育反贫困的现状问题,并从教育角度提出反贫困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反贫困与信息贫困、信息援助的关系,针对农村地区的信息贫困问题,分析了反贫困语境下图书馆面向农村地区开展信息援助的必要性,通过研究农村地区信息贫困的成因及其影响,最后提出了在反贫困语境下图书馆面向农村地区提供信息援助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贫困问题是始终困扰政府的一个难题,反贫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这方面我国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的贫困地区与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民族地区.本文以对新阶段政府对西部民族地区反贫困的政策支持和西部开发式扶贫的效果以及当前反贫困过程中尚存的问题等几方面的分析为基础得出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4.
贫困问题是始终困扰政府的一个难题,反贫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这方面我国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的贫困地区与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民族地区。本文以对新阶段政府对西部民族地区反贫困的政策支持和西部开发式扶贫的效果以及当前反贫困过程中尚存的问题等几方面的分析为基础得出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5.
目前,党中央面向新世纪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为西部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契机,尤其给少数民族地区的反贫困治理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但如何抓住机遇,如何加速反贫困治理的进程,取决于领导干部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的程度。目前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些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在思想观念上凸现出一些错位现象,这在很大程度卜影响制约着扶贫攻坚的进程。共错位现象表现在:一、把贫困问题简单化这种观念往往把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简单看作农民经济生活上的贫困,不认真考察和分析农民贫困后面的社会问题和致贫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6.
反贫困贯穿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始终.对于内蒙古这样的贫困程度比较严重、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反贫困更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虽然到20世纪末能够基本解决农村牧区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但由于市场淘汰机制的存在,难以避免的返贫和贫困标准的变化等,2000年后绝对贫困现象也不可能完全消除,特别是相对贫困有加剧之态势,所以反贫困仍然是21世纪内蒙古以至全国的重要战略任务.面对已经到来的新世纪,分析贫困和反贫困的形势,明确反贫困的特点与任务,并提出相应的脱贫致富对策,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都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是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反贫困的突出难点。贫困和发展是21世纪中国西北乃至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面临的极为严峻的生存挑战和必须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研究甘青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反贫困的制度创新、组织重构,必须坚持从民族文化的背景进行考虑,只要将视角落在民族文化的层面上,以保护和创新民族文化为前提,才能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扶贫战略,从而促进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最终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张唯实 《发展》2006,(11):67-68
西部是一个农业地区,人口的绝大部分在农村。西部农村人口多,增长快,而农业自然资源相对较少,因此产生了较大规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这是现阶段西部面临的重要人口问题之一。反贫困是中国的一项国家战略,而西部农村反贫困又是中国反贫困战略的重中之重。要消除西部农村贫困问题,关键是要找准西部农村贫困的根源,进而制定科学的反贫困战略和政策。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是中国西部地区农村反贫困的突出难点。贫困和发展是21世纪中国西北乃至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面临的极为严峻的生存挑战和必须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研究甘青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反贫困的制度创新、组织重构,必须坚持从民族文化的背景进行考虑,只要将视角落在民族文化的层面上,以保护和创新民族文化为前提,才能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扶贫战略,从而促进民族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最终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郭印 《改革与战略》2012,28(9):21-24
生态经济学旨在促使社会经济在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实现持续稳定发展.贫困现象的存在和扩大,尤其是生态脆弱地区贫困问题的持续存在,无疑阻碍了国民经济生态化发展的进程.文章针对目前我国贫困问题的特征及成因,从生态经济学视野继续深入探索反贫困的思路和措施,对提高反贫困效率、逐步减少贫困人口数量、缓解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贫困与反贫困思想在世界反贫困理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我国反贫困事业的根本指导思想,对其加强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将从马克思贫困思想与马克思反贫困思想两方面展开探析,全面阐述马克思对贫困概念的理解、马克思对贫困人群的界定以及马克思贫困与反贫困思想的主要内容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四川少数民族地区为例.就“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对民族地区贫困农户反贫困的影响进行了评价.研究得出“两免一补”政策实施以来.提高了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率.大幅度减少了教育费用支出.劳动力文化素质得到提高。就业能力增强.农牧民收入增加,民族地区反贫困的步伐加快.促进了民族贫困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为进一步完善“两免一补”政策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四川少数民族地区为例,就"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对民族地区贫困农户反贫困的影响进行了评价,研究得出"两免一补"政策实施以来,提高了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率,大幅度减少了教育费用支出,劳动力文化素质得到提高,就业能力增强,农牧民收入增加,民族地区反贫困的步伐加快,促进了民族贫困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为进一步完善"两免一补"政策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肖萍 《魅力中国》2010,(33):264-264
反贫困问题是当代中国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需要在正确掌握现状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贫困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这样才能够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反贫困政策。本文针对我国农民贫困的现状,分析农民贫困的基本原因,提出解决农民贫困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农村扶贫效率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现阶段,由于目标瞄准机制不完善、反贫困模式单一、贫困者主体地位弱化以及在反贫困中重物质建设、轻能力建设等问题导致我国农村扶贫困出现了低效化.只有不断完善反贫困政策,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确立贫困者的主体地位、实施开发和救助并重方针,才能提高反贫困效率,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6.
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据联合国统计,目前全世界有六分之一的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许多国际组织、政府和研究机构都提出了种种反贫困理论和发展对策。作为中国改革和发展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一直十分关注反贫困问题,并在贫困实质、反贫困思路及对策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真知灼见。这些反贫困思想对指导我国反贫困实践,具有巨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关于对贫困的认识问题社会主义的中国还有没有贫困问题?如果有,贫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贫困是不是社会主义?这些问题构成对贫困实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90年代的中国已经完全具备了消除绝对贫困的条件结构性贫困、区域性贫困和阶层性贫困并存是我国绝对贫困问题的基本特征制度化、开发式,面向贫困人口应成为90年代我国反贫困战略的基本特征90年代我国反贫困战略的主要内容90年代我国反贫困的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8.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在反贫困方面确定了巨大成就,为全世界的反贫困工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要想建设真正的和谐社会,中国当前面临的贫困问题依然十分严峻。特别是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的反贫困现状更是不容乐观。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下降、收入分配的不公平以及教育的滞后是造成中国现在贫困问题的主要原因。中国应重新构建反贫困战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陈辉 《特区经济》2015,(1):65-68
贫困测度是研究贫困问题的基础,贫困测度的结果决定了反贫困对策的制定和实施,进而影响到贫困问题的解决。自森提出多维贫困概念以来,贫困测度的研究也从一维向多维扩展,很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贫困测度方法。论文对一维到多维多种贫困测度方法进行分析述评,利用粤北山区农村家庭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一维收入贫困线、FGT指数及Alkire&Foster多维贫困测度方法的优缺点,结论是:收入贫困线及FGT指数适合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贫困状况的比较;而A-F多维贫困测度模型不但适合某一地方的贫困测度,还能通过维度分解找出致贫原因,利于制定科学的反贫困对策。  相似文献   

20.
城市反贫困主体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贫困与反贫困已经成为经济社会中一个共同的、重要的话题。从理论与实践上说,城市反贫困问题既是一个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伦理学问题。但我们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角度研究得比较多,而且产生了很多研究成果,对城市反贫困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而从伦理学角度进行研究的却比较少,甚至可以说,比较系统的研究至今尚未出现。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国城市贫困问题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才逐渐上升为一个重要的现实的经济社会问题,主要表现为贫困的发生更多的是下岗失业、社会保障体制转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