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国西部》2016,(3):12-13
以优化发展空间格局为目标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在中央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中,把创新放在首位,并在京津冀、上海、广东、安徽、四川等区域开展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这表明通过推进区域创新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提质增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当前,我国区域创新已初显成效,在区域经济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因此,要深入开展统筹区域土地利用问题研究,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实行差别化区域政策,  相似文献   

3.
青海省正在逐步成为我国重点开发和战略资源接替地区之一。三江源地区立足于"四区两带一线"各要素的空间变化、格局及演化趋势,着眼于区域发展的各个层面,进行科学统筹和空间组织相结合,实现区域整体利益最大化。在工作落实中,三江源地区积极挖掘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破解区域发展"瓶颈"制约,认真探索和落实加快发展措施,在畜牧业发展方式抉择中形成了较好的工作局面。  相似文献   

4.
以主体功能区建设促区域协调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主体功能区建设与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相结合,克服了“四大板块”在区域划分上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优化了国土开发格局,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文章分析了主体功能区建设对今后区域发展的积极影响,并提出在实践操作上解决机构建设、法律保障、生态补偿、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等问题,使主体功能区建设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5.
“十二五”时期辽宁区域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辽宁区域经济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辽宁省"十二五"时期提出了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和突破辽西北"三大"区域发展战略。本文阐述了辽宁在"十二五"时期区域发展战略出现新的特点。最后,提出了加快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我国区域之间异质性强,区域发展差异大,要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大契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推动区域创新中心与区域产业体系深度融合发展,加强区域间协同融合,提高战略取向一致性,促进不同区域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形成合力,不断将我国区域空间回旋余地大的优势转化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加快形成多极点支撑、多层次联动、网络化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提高我国经济发展韧性和高质量发展的可持续性,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7.
“十二五”期间我国区域发展格局的新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五”期间我国区域发展格局走向呈新特征: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将进一步延续;主体功能区战略开始启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城市化进程相对放缓,城乡二元结构短期内难以破除。未来区域发展格局走向将实现五个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从外需拉动向内需和技术创新共同拉动转变;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向地方政府自下而上与中央政府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转变;区域发展动力由优惠政策外生驱动向制度创新内生驱动转变;区域会更开放,联系更紧密;地方性区域规划会陆续推出,但是效应会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8.
"‘十二五’期间区域发展要更加协调。"面对"十二五"山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要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被委以重任。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成为山东省实施重点区域战略、促进区域经济相互融合发展、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是整个山东"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并不平衡,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发展差距较大。为此,我国先后提出了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战略,对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互动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提出:坚持扩大开放与区域协调发展相结合,协同推动沿海、内陆、沿边开放,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均衡协调的区域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0.
加强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合作,可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整体竞争力。近几年,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仍存在合作主体模糊、利益关系难以调整等问题。构建"三位一体"主体格局,整合合作各方利益,建立目的地营销系统,可以促进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1979—1991年间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变化、原因及其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9-1991年间,中国实施了以内地为重心的均衡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向以东部为重心的非均衡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伴随非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展开,中国区域经济格局中出现了经济重心向东部沿海倾斜的显著特征,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迅速拉大,由此形成的效应决定,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必须从非均衡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转变。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以来,国家密集出台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性文件,促进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对天津是机遇还是挑战,值得我们思考。本文从区域发展战略演变出发,介绍了我国区域发展格局的形成及总体情况,分析了区域发展布局的思路、特点和政策,进而提出了天津市下一步应对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委、省政府推出的"突破辽西北"区域发展战略,是继"五点一线"沿海开放开发战略、沈阳经济区发展战略之后,举全省之力推动阜新、铁岭、朝阳等辽西北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战略举措,是辽宁省区域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突破辽西北战略,  相似文献   

14.
孙久文  张皓 《改革》2021,(11):71-81
1949年以来,我国区域发展差距反复波动,其中,1949-1960年大幅扩大,1961-1963年快速缩小,1964-1975年小幅扩大,1976-1990年缓慢缩小,1991-2003年缓慢扩大,2004-2015年大幅缩小,2016年至今变动趋缓,这一变化与我国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导向有着紧密联系.进入新时代,虽然我国区域发展差距处于相对较低的稳态平缓期,但省份间人均GDP差距在不断增大,当前正处于决定未来区域发展差距水平的调整临界期."十四五"时期,要继续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因地施策形成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模式,利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契机进一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相似文献   

15.
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以及新疆"十二五"规划为新疆经济跨越式发展制定了宏伟蓝图;同时,也为新疆农村信用社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为实现区域经济与地方银行共赢,本文认为,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必须围绕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及时调整发展思路,以实现区域发展差异化及城乡业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铁使要素配置效率得到极大提升,从而引发原有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为沿线城市提供了快速崛起的基础条件。辽宁要抓住高铁建设的机遇,未雨绸缪,及早谋划,实施"一站一业一园区一座新城"战略,建沈铁、沈丹、沈大、沈阜朝四条经济带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引导集聚和扩散效应促进区域空间结构的优化升级,进一步完善辽宁域内和域外区域发展结构,全面支撑辽宁在新时代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7.
从区域利益看我国地区的不均衡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新安 《开发研究》2004,(2):14-15,44
改革开放后的非均衡发展战略 ,极大地改变了既有的区域经济格局 ,但也带来区域差距扩大。出现地域性差距除既有经济基础等因素外 ,主要是区域利益得失不均衡 :各地区制度非同步安排造成发达区域“先行者利益”优势 ;区域垂直分工体系下造成欠发达地区的双重利益损失 ;区域要素收益率差异造成区域差距扩大格局。  相似文献   

18.
陈耀 《西部论丛》2007,(11):36-3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到2020年,基本形成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这为我国未来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土空间管治指明了方向和途径。可以认为,追求区域发展的"协调"和国土开发秩序的"优化",构成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国家区域政策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9.
张永丽  李国政 《改革与战略》2012,28(1):126-128,157
随着中国区域经济格局的不断演变,中国区域经济政策也在不断地进行着调整。文章在全面评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区域经济格局演变、区域发展战略制定和区域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效果等问题的基础上,对未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区域发展战略与区域政策制定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宁波按照统筹区域协调发展要求,深入实施"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发展战略,已初步构筑起"一核两翼多节点"的现代都市格局。下一步,需要进一步加快新型城市化步伐,完善提升各个重点区块的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