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5 毫秒
1.
俄罗斯一直以来就是中国重要的经济贸易伙伴。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乌克兰局势、俄罗斯加入WTO等中俄贸易新背景下,本文以近几年中俄贸易现状、中俄贸易结构以及中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为基础,分析中俄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应通过优化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商品结构、扩大进口俄罗斯能源类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积极促成中俄自由贸易协定、倡导中国企业走出去、争取制定双边贸易规则的主动权等措施来促进中俄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制成品出口比较优势及贸易结构分析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38  
本文在对制成品按技术结构和要素密集度分类的基础上,利用最新的贸易统计数据对1997年以来中国制成品的出口比较优势和贸易结构做了经验分析。分别利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和区域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对中国不同技术含量的制成品在世界市场和美国市场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对比,并对中国制成品的比较优势稳定性和成熟性做了检验;对制成品的贸易结构分析包括中国对世界和美国制成品出口结构分析,同时分析了中国不同技术含量制成品占美国市场份额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对比了中国和其他国家不同类别的制成品占有美国市场份额的分布状况。最后,利用贸易结构变动指数和结构收益性指数从总体上测度了各类制成品的贸易结构变动及优化幅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商品结构、比较优势及其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鉴波士顿矩阵的分析思想,采用Lall(2000)对产品的分类方法,细分产品到SITC四位数,通过市场份额和市场增长率两个指标详细分析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商品结构.然后,利用区域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了1987-2006年中国对美国各类出口商品比较优势的变动情况,以及2006年中国各类出口商品在美国市场上比较优势的分布状况.最后,利用联合密度分布、回归分析、面板单位根检验等三种方法对中国对美国出口比较优势的稳定性进行了逐步深入的检验,主要结论有:中国对美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的稳定周期大约为3年;在1987-2006年的20年间,只有大约1/4产品的比较优势具有平稳特征,并且这些产品占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份额也比较低,2006年只有9.8%.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Lall(2000)对产品的分类方法,细分产品到SITC四位数,利用区域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了1987~2006年中国对美国各类出口商品比较优势的变动情况,并详细分析了2006年中国各类出口商品在美国市场上比较优势的分布状况.然后,文章利用联合密度分布、回归分析、面板单位根检验等3种方法对中国对美国出口比较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探寻中国磷化工产业国际竞争力为目的,首先对中国磷肥产业生产结构的变动进行一个简要分析,然后运用相对变动RSCA指数形成的散点图分析了2000-2011年中国磷化工产品贸易结构和比较优势的变化,最后通过与美国、摩洛哥这样磷化工产业较成熟的国家进行比较,束发现中国磷化工产业所存在的不足.研究显示:中国磷化工产品贸易结构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动,比较优势也没有显著的流动;同美国、摩洛哥比较发现,由于技术水平以及产业成熟情况的差异,它们在生产产品的选择上也出现不同,但整体而言,中国磷化工产业正处于一个转型过渡期,它的这些变化大部分都反映的是一种积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通过数据分析,本文研究了1996~2008年山东省出口商品结构的演进及贸易发展方式的转变,并得出如下结论:在此期间,山东省整体出口贸易高速增长,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贸易发展方式获得转型;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增速高于初级产品,机电产品的出口增速高于高新技术产品,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增速高于轻纺及其他一般制成品;贸易发展方式上则表现为一般贸易的出口高于加工贸易,呈现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  相似文献   

7.
七十年代中期以来,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制成品面临的主要障碍是非关税壁垒。由于非关税壁垒的变本加利,发展中国家不能在世界商品贸易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通过对菲律宾制成品出口状况的考察,可以得出了不同的结论:阻碍菲律宾在世界商品贸易中发挥比较优势的最主要因素不是非关税壁垒,而是关税壁垒;菲律宾制成品出口的主要障碍不是来自国外,而是来自国内。一、菲律宾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结构变化是一种质的变化。一个国家出口商品结构可以反映出该国在世界商品贸易中的地位,也可以反映出该国在世界商品贸易中比较优势得以发挥的程度。在过去的二十年时间里,菲律宾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以下两点变化。第一,制成品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上升,初级产品的比重下降。统计资料表明,1963年,  相似文献   

8.
中国产业结构与出口商品结构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商品生产是商品出口的基础,产业结构是一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基础。但提高中国出口商品竞争力,改善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仅仅按照比较优势理论进行产业结构的世界分工是远远不够的。本文通过对产业结构与出口商品结构相关性分析,认为我国应该主动通过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来参与国际分工,而不是被动地利用现有的比较优势适应国际分工。  相似文献   

9.
本文引入了技术含量以及附加值的概念,以便更客观地考察中国的贸易结构及其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研究发现,尽管中国传统分类方法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但最能反映一国技术深度的中等技术产品,以及需要自主知识产权和较高研发投入的高技术产品并不具备显著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中国出口商品还是主要集中在较低技术含量LT1类产品与以及部分能把生产环节分割到中国的HT1类高技术产品上。文中最后强调了中国进一步提升贸易结构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指明了贸易结构提升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东亚国家外贸关系竞争与合作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区域集团化迅速发展。然而,东亚国家区域一体化步伐相对较慢,目前仅形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包括中日韩和东盟在内的东亚自由贸易区尚未建立。本文通过比较分析各个国家的贸易竞争指数、出口商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以及进出口相似度指数来探究东亚国家在对外经济贸易中竞争关系与合作关系,并且为东亚地区进一步经济贸易合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显性比较优势看中国后发优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根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和数量变化的历史现实,分析了比较优势在中国的适用情况。本文通过对显性比较优势的阐述来引入中国实际总出口方程,重点分析了劳动力比较优势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本文论证了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建立后发优势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贸易产品的技术分布和净出口能力两个维度定义一国贸易结构,对日本贸易结构的动态演变特征和原因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中采用基于附加值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衡量贸易产品的技术分布。实证结果表明,2011年日本贸易结构仍然处于静态的绝对优势,但是动态演变特征呈现出恶化的趋势。高科技产品中较大部分实现了贸易结构的升级,中等技术产品存在贸易结构动态衰退特征。主要原因在于,日本贸易产品比较优势固化,同时逐渐失去相对于世界水平的技术优势。本文认为日本未来必将面对更为严峻的贸易形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贸易产品的技术分布和净出口能力两个维度定义一国贸易结构,对日本贸易结构的动态演变特征和原因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中采用基于附加值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衡量贸易产品的技术分布。实证结果表明,2011年日本贸易结构仍然处于静态的绝对优势,但是动态演变特征呈现出恶化的趋势。高科技产品中较大部分实现了贸易结构的升级,中等技术产品存在贸易结构动态衰退特征。主要原因在于,日本贸易产品比较优势固化,同时逐渐失去相对于世界水平的技术优势。本文认为日本未来必将面对更为严峻的贸易形势。  相似文献   

14.
中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1980-2000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本文试图对以下几个问题做一个初步的实证分析: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中国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发生了哪些变化?中国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是否符合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中国比较优势的变化是否遵循了巴拉萨的阶段比较优势理论?在做实证分析时,本文把出口产品分成资源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并计算这三大类产品在1980-2000年期间巴拉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净出口比率指数。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中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基本上符合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并遵循了阶段比较优势原则。  相似文献   

15.
世界服务贸易发展趋势与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46,自引:3,他引:43  
本文在分析世界服务贸易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与竞争力。从服务贸易增长率、服务贸易开放度、国际市场占有率、服务出口占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服务贸易竞争优势和显示比较优势、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等方面,对中国和世界主要服务贸易国家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提出我国进一步发展服务贸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日韩两国产业比较优势模式的变化特征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日韩两国的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利用UNCTAD Comtrade Database提供的数据,计算两国出口商品的相关系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表明日本十大出口商品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而韩国变化比较明显,出口结构不断获得优化,使得日韩两国产生很多重叠的优势产品;同时体现出两国出口商品的相关性不断增强的趋势,并且日本的优势产业仍然集中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相对日本,韩国还存在一些劳动密集型优势产业的特征.两国比较优势模式的变化特征进一步表现出日韩间产业内贸易不断得到深化;贸易关系是竞争与互补并存;日韩FTA的建设,可以始于建立共同的比较优势产业联盟;中日韩三国间的比较优势非常明显,经济合作空间很大.  相似文献   

17.
李玉生 《发展》2007,(12):11-12
一、促进外贸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一步提升检验检疫工作的有效性 随着我国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出口商品迅猛增长。但是,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档次低,出口贸易效益差等问题日益突出。走质量型和效益型发展道路,实现外贸增长方式根本转变,是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早在2001年入世初期,中国贸易结构已发生变动。考察中国贸易顺差增长期与下降期两个时间段,通过中国顺差产品的结构图分析中国比较优势的变化;通过顺差产品的分布图揭示了中国产业内贸易为主的分工形态。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调整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曾铮  张亚斌 《世界经济》2007,30(5):16-24
本文讨论了由于各类贸易产品不同的投入结构导致汇率变动对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本文分别核算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额的弹性,从直观上显示人民币实际汇率升值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影响大于资本密集型产品,从而有利于中国商品结构升级。本文对人民币实际汇率和中国出口商品结构进行了协整检验以及因果检验,结论表明,人民币汇率升值将有利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升级,而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升级反过来对人民币汇率升值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文章使用1978~2011年中国和30个主要贸易伙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用于检验本地市场效应的扩展引力模型是否在1995年前后存在结构突变。结合进一步的分时期检验结果文章发现,1995年之后出口份额上升的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两大制成品行业,都发生了本地市场效应从无到有、由弱至强的关键转变;而在出口份额下降或者变化不大的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和资源型制成品行业,本地市场效应的变动相对于要素禀赋优势的变动则显得无关紧要。本地市场效应在不同时期之间的变动解释了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快速转变。文章还佐证了扩大内需政策的重要性。扩大内需不仅有利于我国国内经济的平衡和可持续增长,而且可以通过本地市场效应扩大出口,促进出口贸易结构的持续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