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胡鞍钢  CFP 《中关村》2006,(7):54-61
中国崛起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它是否有其发展规律或发展轨迹?与其他国家崛起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国家发展生命周期的动力或决定因素是什么?本文借鉴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提出国家生命周期理论,并对几个大国崛起的历程进行比较分析。本文的基本观点是,从世界现代经济发展历史看,的确存在国家发展生命周期,大体有四个或五个阶段;一个国家的兴起可能是由于国家之间竞争,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响应,从模仿创新到主动创新;反之,一个国家的衰落可能是由于国家之间竞争、创新能力减弱,甚至消逝。应当说这一国家发展生命周期理论,既可以解释其他国家的发展历史轨迹,也可以解释中国发展的历史轨迹;既可以解释中国为何从强大到衰落,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从衰落再到强大。作者指出,国家生命周期的决定性因素就是能否创新,能否持续的创新,不断创新和鼓励创新是国家崛起的背后动因。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到一个全面创新的时代,中国崛起的独特之处在于,中国的不断创新,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即“中国之路”。中国国家发展生命周期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强大中国。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表现为以下三个过程:城市向外扩张并进一步加强其对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影响的过程;农村人口向城市迅速转移的过程;农村本身转化为城市的过程。国际上用来度量城市化的主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如果说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达到了100%,就是指这个国家的全部人口都生活在城市;如果说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达到了40%,就是指这个国家40%的人口现在生活在城市。城市化既预示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人口转化的促动,也预示着城市压力的进一步增大。我国未来城市化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明星 《中关村》2014,(4):50-52
中国从“世界制造”迈向“世界智造”的路径中少不了智库的参与,智库将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在当下,中国智库的发展现状如何?在习近平主席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形势下,中国智库又将如何联动创新和升级?这是一系列值得我们探索的问题。智库是国家的软实力当前,世界出现了一些新的态势,中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这是谈论智库建设的一个好时机。  相似文献   

4.
杨开忠 《中关村》2004,(10):31-31
我个人认为,要把提升区域竞争力放在区域经济合作的首位。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当今的城市和区域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先天形成的自然资源,是后天难以改变的要素。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并没有像早期的预言家预言的那样:城市的地位下降,经济将没有位置。实际上经济全球化时代,城市和区域在全球化内迅速增长,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国家和地区开始把区域经济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一个战略性的工具。那么怎么来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这里面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竞争力,关于这个问题国内外有不同的看法。对于区域的竞争力来说核心的就是…  相似文献   

5.
李政  曾颖 《中关村》2004,(11):15-19
总部经济的重要性在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面临一系列重大问题,成绩解决不了问题,量变在促成质变。中国需要一个解决方案,需要一个能够保证经济与社会良性发展的一个路径,使得经济社会有一个整体的跃迁。总部经济和总部基地的出现,第一次在理论与实践上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和平台——所有的经济、科技、文化,甚至政治元素都会在这个理论框架中得到整合梳理。对于中国而言,这个重要性是显在的。正因为如此,总部经济一出现便红遍大江南北;正因为此,总部经济的根据地、发源地和基地——总部基地的实践备受中外瞩目,既有商界的瞩目,也有政界、理论界的关注。总部基地会为中国带来什么?这种区域经济板块的搭建模式所通向的未来又将是什么?总部基地董事长许为平会用他的激情告诉你——那是梦想和明天。无论如何,许为平勾勒了总部基地的蓝图,而这蓝图不仅仅是描绘他自己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吴敬琏先生在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风险投资专业委员会、北京市科技金融促进会联合举行的“2005年会暨科技金融创新发展高层论坛”上的讲话,全文阐述了4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现代经济学对不同经济增长模式的系统分析;二是在现代经济增长中,效率提高的来源是什么?三是我国工业化增长模式演变和存在的问题;四是我们转变增长模式具体该做什么?本刊将分两期刊发该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中关村是中国的战略区域,这已经是一个共识。不过这种共识还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远未成为每个中关村人,每个北京人,甚至每个中国人的一种天然认识。为什么说中关村是中国的战略区域?就是因为北大清华等大学和中科院的作用。几乎全国的知识精英和科技精英都汇集在这里,几乎全国最优秀的青年都汇集在这里。现在中央讲人才战略,那么拥有70多所大学的中关村就是全国最大的战略区域。人才的作用是什么?人才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人才掌握着最先进的思想、技术,人才在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正是人才的作用,高新技术产业从中关村崛起,深刻地…  相似文献   

8.
金迈克  张勇 《中关村》2005,(9):123-123
中国如何发展自己的创造型创意经济呢?在这里我想谈谈价值链当中的五个步骤。这五步第一个是世界工厂,克隆文化, 格式化文化,创造网络以及创意性的集群和传媒之都。现在我们一个一个的来看看,首先是世界工厂在中国制造。在中国像纺织,还有很多的零配件都是在中国生产的,这个模式也使用一些外方的投资来  相似文献   

9.
吴敬琏 《中关村》2005,(11):49-56
本文是吴敬琏先生在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风险投资专业委员会、北京市科技金融促进会联合举行的“2005年会暨科技金融创新发展高层论坛”上的讲话,全文阐述了4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现代经济学对经济增长不同模式的系统分析;二是在现代经济增长中,效率提高的来源是什么?三是我国工业化增长模式演变和存在的问题;四是我们转变增长模式具体该做什么?本刊上期刊发了吴敬琏先生讲话的前两个问题,本次将后两个问题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李政 《中关村》2005,(3):61-61
2003年,中国GDP达到13720亿美元,已经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2004年的GDP实际增长9.39%左右,与上年大体持平。显然,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世界第一阵营。这也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全球视角,也需要全球布局。而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已经加入WTO的事实,使中国经济的全球攻略成为可能。那么,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全球化就是在全球范围进行资源的重组和资源的配置,传统的比较成本理论认为,世界资源最佳的配置是通过贸易的交换达到的。但是,随着科技革命与经济发展,全球性配置以跨国公司为主体进行。目前,有三种资源配置形式,一种在全球配置,这…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格外引人瞩目。在这一最具潜力的市场中,企业家们的实践与探索、创新与创造,已成为中国经济充满活力的主要源泉。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总部经济的出现,就是实践和创造的结果。然而,什么是总部经济?总  相似文献   

12.
李政 《中关村》2005,(5):72-75
2005年3月下旬,江南草长莺飞。江苏溧阳天目湖畔,一个全国性的“后WTO时代的经济开发区战略论坛”在历史的平面中碾下自己的轨迹。显然,此前的二十年里,各种类型的开发区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支点与动力引擎,并形成中国经济“开发区化”的特色。不过这20年,中国经济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中发展。而这种制造了中国经济奇迹的相对独立的环境,随着2005年1月1日进入历史。此后,理论上中国经济在WTO自由贸易的游戏规则下全面地对接世界,这种环境的转变使中国经济的发展采取了与以往不同的轨迹,开发区作为经济引擎的作用也要产生变化。中国…  相似文献   

13.
新锐文摘     
《中关村》2011,(5):52-53
陈功:中国应做"温和的巨人"经济崛起之后的中国将会怎样?中国将以何种角色与这个世界相处?安邦咨询首席研究员陈功认为,从中国自身发展和世界的感受来看,中国的确应该清楚地展示未来的发展期望和战略定位。在陈功看来,这个定位应该是"温和的巨人",这也应该是中国面对世界的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14.
卫汉青 《中关村》2005,(8):11-11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60年一个花甲子,中华民族早已不是当年赢弱不堪、任人欺凌的“东亚病夫”,一跃成为世界竞技场上强有力的实力角色。我们就能满足吗?不,不能。当今的世界正处于和平发展时期,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科  相似文献   

15.
《中关村》2007,(12):52-53
主持人卫汉青(中关村杂志社社长):我们的第一个问题给北京数字娱乐产业基地董事长李峰先生。是什么原因促成你在中国发展虚拟产业?中国的虚拟经济区与国外的虚拟经济区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16.
信息时代,计算机成为信息网络中的一个结点,正是这些结点的存在,信息才会在网络中被系统地存储与应用。无疑,计算机是信息时代的战略产品与核心产品。在这个时代,各个国家计算机产业的成熟度恰恰表明这些国家的整体实力。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展开,产业分工也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对于计算机产业而言,产业的分布证明着各个国家在世界产业链条中的位置。美国居于产业上游,欧、日、韩位于中游,而中国则处于下游,这是中国计算机产业的世界位置。中国计算产业的位势,不是短期内改变得了的,如果变下游为中游和上游,就要充分发展,深刻成熟,从技术…  相似文献   

17.
张彤  曾颖 《中关村》2004,(5):50-54
当美国媒体把中关村评选为世界八大文化圣地之一的时候,中关村已经不仅是海淀的中关村,而是世界的中关村。如今,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关村在中国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从市场占有率看,中关村的应用软件、手机和集成电路设计等产业规模和市场份额均为全国第一;从人力资源看,中关村拥有两院院士、大学生、企业家等人才的数量在全国无可匹敌。从技术创新看,中关村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数量都居全国第一。如今,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关村现在处于历史性发展的关头。在一度网络泡沫的投资低潮之后,中关村能否再度辉煌?中关村的价值与前景又成为人们探讨的话题。4月15日,《中关村》杂志邀请社会各界人士举办了上述问题的论坛。  相似文献   

18.
李政 《中关村》2004,(3):42-43
“另类”的兴奋无疑,许为平是中国经济的一个“另类”,因为他不仅仪提出概念,还要彻底地实践、验证这一概念。显然,总部经济是一个创造性的概念,它必然会丰富“新经济”的内涵,而中国的腾飞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便寄希望于这种新经济——这是上上下下的统一共识。那么,什么是新经济,其本质是什么?喜欢创新的许为平是否会再带给经济界与新闻界一个惊喜?这一惊喜要从2004年年初中关村管委会的戴卫副主任的一次讲话谈起。  相似文献   

19.
赵玉华 《中关村》2012,(6):37-38
世界看中国,中国看中关村,中关村看什么?20年来,以中关村为代表的88个国家高新区,以高新技术产业聚集为己任,为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从早期的探索到现在的引领,中国高新区走过了一条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其成果令世人瞩目。  相似文献   

20.
卫汉青 《中关村》2006,(12):9-9
2006年即将向我们挥手告别,“2006最佳风云榜”的评选活动也如约而至。回顾2006,我们感慨万千。当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中国这古老而又神奇的国度的时候,我们需要铭记那些在历史上留下浓重一笔的人物和事件。作为时代的记录者,我们深感责任在肩。那么,究竟是什么让我们一直走在世界的前端?是什么让我们国人引吭高歌、傲立于东方之巅?答案林林总总《。中关村》杂志管中窥豹,试图在本年度最后一期刊物中为读者多介绍点什么。不可否认,走在时代最前沿的是被人们奉为“英雄”的时代先锋,他们遍布经济、科技、教育、文化诸领域,并在他们所属的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