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收益以资本保全观为基础,强调实收益,即经济财富的增加,倾向于坚持收益随着未来服务的现时价值的啬而同时产生的观点。收益的确认、计量以“资产负债观”为基础,与资产计价密不可分,收益就是企业在某一期间净资产现时价值变动的结果。经济收益概念包含的内容比会计学收益概念史真实,它是企业的实际收益,而不是名义上的收益。但其最大的困难在于计量属性的选择。会计收益概念是指本期已嵋入与其相关历史成本之间的差额。其特点是:建立在会计分期假设基础上,依据实际发乍的经济业务,遵循收入实现原则,按现时价格计量收入,以历史成本列计费用进行配比。  相似文献   

2.
全面收益理论的形成,一方面代表着会计收益理论与经济收益理论的融合,使人们在处理新问题时有了新的理论指导;另一方面促进了人们对收益质量问题的研究与深入,我们经常谈到的账面收益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实际经济收益(真实收益),对外公告的会计收益与实际经济收益差异有多大,会计收益的确认和计量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人们主观意愿和利益驱动的影响等,可以预期:有关收益质量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面收益理论的成熟以及应用。因而,我们认为提出全面收益观的形成与理论的逐步成熟,不仅是收益理论深化的标志,它对我国经济具有更为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全面收益理论的形成,一方面代表着会计收益理论与经济收益理论的融合,使人们在处理新问题时有了新的理论指导;另一方面促进了人们对收益质量问题的研究与深入,我们经常谈到的账面收益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实际经济收益(真实收益),对外公告的会计收益与实际经济收益差异有多大,会计收益的确认和计量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人们主观意愿和利益驱动的影响等,可以预期:有关收益质量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面收益理论的成熟以及应用。因而,我们认为提出全面收益观的形成与理论的逐步成熟,不仅是收益理论深化的标志,它对我国经济具有更为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收益确认和计量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会计收益作为衡量企业盈利水平和创利能力的主要指标,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其意义和使用价值就有被夸大的嫌疑。本文分析了经济学和会计学对收益理念的认识差别,对会计收益的确认和计量模式进行了全面反思,认为会计收益太多地关注技术和程序问题,对收益本质和收益质量关注不够,而且会计收益很容易人为操纵。尝试从经济学的角度重构会计收益的确认和计量理论,主张编制以经济收益为基础的综合收益表,取代现有的利润表,以更好地反映企业收益创造的本质和收益信息的全貌。  相似文献   

5.
会计确认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会计确认的再认识张俊瑞会计确认对于会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作为会计基本理论框架的支柱之一,确认贯穿于会计信息加工的全过程。确认时间基础的选择和确认标准的规定构成了会计确认的双重要素。确认主要针对收入与费用而言,也连带地涉及到资产、负债及权益等会计要...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会计收益观的演进过程:由原始财产观向传统收益观的演进,再由传统收益观向全面收益观的演进。其演进的动因大体上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经济环境的变化,经济现象日益复杂,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加;二是经济收益,即净财富的不断增加。即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曼相关的决策信息,财务会计应当用全面收益观来反映企业真实的业绩。  相似文献   

7.
会计寻租对资本市场影响的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成云 《经济论坛》2007,(8):134-135
所谓会计寻租,就是在社会总财富水平和企业真实业绩(即经济收益)并未改变的前提下,通过改变会计信息(即财务报告收益数字)来进行财富的非公平性转移和资源的不恰当配置,从而对其他社会主体的利益造成损害的一种非生产性寻利活动。  相似文献   

8.
公允价值计量符合决策有用观、经济收益观和全面收益观。公允价值计量能够提供与企业业绩及发展状况更相关的信息,从而有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符合决策有用观;在处理日益复杂的经济活动及通货膨胀等问题时,传统的会计学收益受到了质疑,而被倡导公允价值计量的经济学收益理念逐渐替代;全面收益确认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而未实现利得和损失是由于采用包括公允价值在内的现行价值计量形成的,全面收益观是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王晓天 《时代经贸》2013,(22):157-158
随着企业问竞争的加剧,商誉作为一项无形资源,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2006年版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对有关商誉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创新商誉会计处理的思路和方法,逐步与国际会计惯例协调靠拢。包括对商誉的确认、摊销和减值等问题。但究其渊源乃至确认的适当性,依然存在诸多值得探讨之处。如何合理进行商誉会计处理,提出完善商誉会计处理的思路,以助于商誉会计的不断完善,对理论工作者而吉义不客辞。  相似文献   

10.
朱波强 《生产力研究》2006,(11):251-252
文章就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对象、会计目标、会计确认、会计计量、财务报告等现行会计基本理论以及对会计组织机构、会计内部控制、会计职能等现行会计实务的影响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试论自创商誉的确认与计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巨大变化,现行会计只确认外购商誉、不确认自创商誉的缺陷日益显现,自创商誉确认势在必然。我们认为,自创商誉是企业内部形成的能使企业未来获得超额收益的经济资源,是基本符合资产确认的条件,其计量也是现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收益,既是现代企业经营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现代会计研究的重要概念之一。无论是在实务操作中,还是在理论研究中,收益的确认和计量问题都已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了传统会计收益及其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13.
一、知识经济环境下会计面临的挑战 1.对会计目标、确认、计量及控制体系的挑战。 这是由知识经济的无形化所引起的。知识经济的无形化既表现为投入资产的无形化,也表现为知识产品和企业资产的无形化。首先是对会计确认的挑战。例如,作为无形资产主体产品的人力资产,在现行会计系统中没有将其确认为资产,但在知识经济形态中由于人力资产构成资产的主体,如果不将它确认为资产,不仅不能如实反映各经济主体的规模,还会对企业收益的分配造成障碍。  相似文献   

14.
一、知识经济环境下会计面临的挑战 1.对会计目标、确认、计量及控制体系的挑战。 这是由知识经济的无形化所引起的。知识经济的无形化既表现为投入资产的无形化,也表现为知识产品和企业资产的无形化:首先是对会计确认的挑战。例如,作为无形资产主体产品的人力资产,在现行会计系统中没有将其确认为资产,但在知识经济形态中由于人力资产构成资产的主体,如果不将它确认为资产,不仅不能如实反映各经济主体的规模,还会对企业收益的分配造成障碍。  相似文献   

15.
自创商誉确认与计量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企业并购、改造、资产重组等产权交易活动的不断深入及知识经济的兴起,有关商誉的会计问题日益成为理论界和实务工作者关注的焦点。现行的会计实务中,只对外购商誉予以确认而自创商誉不予确认。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新的经济环境和会计计量技术发展的共同推动下,自创商誉确认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自创商誉计量模式的选择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知识产权会计学定义出发.阐述了知识产权会计确认与计量应遵循的会计假设和原则,着重论述知识产权会计确认、计量的理论与实务,分析了现行会计惯例对知识产权会计确认与计量存在的弊端,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现行会计模式下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确认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剑民  刘鹰 《当代财经》2006,(10):125-128
现行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确认复杂状况的形成,究其原因在于现行财务概念框架对一些经济现象的实质无法合理确认,是现行会计观念与模式落后于现代企业实践的产物,这种情况在未来较长的时间内是难以根本消除的。笔者认为,目前为了使经理人股票期权能够在表内较为恰当的反映,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相对可靠、相关充分的会计信息,有必要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经理人股票期权的经济性质及表现形式综合考虑,使经理人股票期权会计确认在会计模式下相对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8.
人力资源会计是把人力资源作为社会或企业的人力资产,对其成本进行确认、计量和记录,对其供给和需求进行预测,对其投资效益进行分析,做出人力资源投资决策,并将其结果报告给各有关方面的会计管理方法。人力资源会计理论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即已形成,正由于对人力资源价值的确认较为困难,现行的会计核算方法还没有把人力资源纳入会计核算的范围。  相似文献   

19.
目前多数国家对外购商誉予以确认,而对自创商誉不予确认,这主要是基于可靠性和稳健性的考虑。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商誉特别是自创商誉在企业资产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确认自创商誉无论从促进会计理论发展,还是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会计实务水平来看,都是十分重要的。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会计界不得不重新确定一些新的会计确认标准,这为我们解决包括自创商誉的确认问题提供了现实的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20.
输入会计信息的最初载体是记录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包括企业与外部交易中的合约以及企业内容由于资产和负债价值变动而形成的凭据。这是进行会计确认的先决条件,有了这个先决条件,会计确认的全过程才可能具有可定义性、可计量性、可靠性和相关性,才能确保会计信息质量。但是产生这种载体的主体即会计确认对象的真实性是难以认定的,从而导致反映的会计信息可能不真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